论文摘要
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而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最大比例。尽管溶栓、抗栓治疗和康复治疗在减少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总体而言,缺血性脑卒中尚缺乏理想的有效治疗方法。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作为一种无创疗法,对脑血管病的疗效已逐步得到了临床认可。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显示高压氧能够明显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减少梗死灶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等,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对能否促进脑部微血管新生也少见报道。本实验采用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通过与常压氧的比较,观察HBO治疗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血管新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HBO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本实验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常压氧治疗组(NBO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持续缺血1.5h后拔出栓子再灌注。通过病理组织切片、TT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HBO治疗对大鼠各时间点VEGF、FLT-1、CD34、GFAP表达的影响。本实验结果如下:1.神经行为学评分:术后2h,各组大鼠基本苏醒,均出现中度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无明显差异。HBO组大鼠较NBO、IR组大鼠在7、10d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TTC染色结果:SS组大鼠脑片全部染为红色,IR组出现白色梗死灶,主要分布于右侧皮层及皮层下组织,严重者累及整个右侧大脑半球。HBO组大鼠各时间点较IR组同时间点梗死体积均有所减少,7、10d组减少特别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 CD34、VEGF、Fl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CD34阳性细胞多呈棕黄色条索状,少数为圆形和椭圆形,主要位于新生的微血管上表达;VEGF、Flt-1阳性细胞呈棕黄色圆形和椭圆形,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SS组CD34、VEGF、Flt-1阳性细胞仅少量表达,散在分布。IR、NBO组和HBO组各时间点较SS组,CD34、VEGF、Flt-1阳性细胞表达量均增多增大,主要表达于皮层区和梗死周边,梗死区中央及对侧非梗死区阳性细胞表达很少;NBO组较IR组各时间点,CD34、VEGF、Flt-1阳性细胞表达无明显差异。HBO组CD34、VEGF、Flt-1阳性细胞表达较IR、NBO组同时间点均有所增加,而在7、10天增加增大尤为明显。(2) 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阳性细胞呈棕黄色星状,由胞体和突触组成。SS组阳性细胞表达较少,染色浅;IR组阳性细胞表达较SS组有所增多;HBO组阳性细胞表达较IR组明显增加,胞体肥大,染色深。这提示HBO治疗能够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生长,改善神经功能,保护脑组织。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R、HBO组与SS组比较,大鼠CD34表达量均明显增加。HBO组与IR组比较,7、10d组大鼠CD34表达量明显增加,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吻合。总之,本实验结果显示,HBO治疗能够明显增加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区微血管的数量,恢复局部循环,减少梗死灶体积,促进GFAP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HBO较NBO治疗更能促进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血管的新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神经药理学报 2014(03)
- [2].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脑组织水肿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7(08)
- [3].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09)
- [4].通窍活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5(05)
- [5].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的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08)
- [6].中医药抗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09(04)
- [7].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10)
- [8].灯盏花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04)
- [9].L-卡尼汀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机制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05)
- [10].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MMP-2、MMP-9表达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05)
- [11].三七总皂苷保护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02)
- [12].制作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要点及体会[J]. 实验动物科学 2013(04)
- [13].运动对老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01)
- [14].不同麻醉下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能量代谢及氧供需平衡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11)
- [15].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HIF-1α及HSP70表达的影响[J]. 大连大学学报 2009(03)
- [16].基于游离脂肪酸靶向脂质组学的脑缺血再灌注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筛选[J]. 中国药学杂志 2020(02)
- [17].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02)
- [18].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和GFAP表达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04)
- [19].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7)
- [20].腺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04)
- [21].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24)
- [22].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 四川医学 2010(10)
- [23].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2)
- [24].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04)
- [25].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09(05)
- [26].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GFAP表达的影响[J]. 中国热带医学 2009(12)
- [27].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08(02)
- [28].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损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9)
- [29].紫菜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营养学报 2016(05)
- [30].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白质的损伤作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