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与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与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约10-20%的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预后差,死亡率高达15-20%。SAP以胰腺组织的出血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后期可引发胰腺及腹腔感染。迄今为止,临床上对SAP的治疗以抑制胰酶分泌和合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文献报道及我们前期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SAP病情,改善其预后。本课题以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急性胰腺炎病程中MSCs功能变化情况,进而通过预先骨髓干预方法,研究骨髓功能状态对SAP病情的影响,并给予SAP雌性模型大鼠输注同种属雄性来源MSCs,观察移植MSCs在体“归巢”、迁移、定植、分化情况,明确MSCs在急性胰腺炎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第一部分SAP和MAP动物模型制作及评估目的:制作SAP和MAP动物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胰腺炎相关评价指标,初步了解大鼠SAP模型病程规律,为下步实验选取关键时间点。方法:SAP模型制作,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无菌条件下,以3%戊巴比妥钠,按30mg/kg剂量腹腔注射麻醉并固定大鼠。于剑突下约3cm处腹壁正中,分层剪开皮毛、腹肌。循胃、十二指肠球及降部,暴露胰腺区域,找到主胰管,以24G静脉套管针于主胰管对侧肠壁刺入肠腔,稍退出针芯,循乳头将软套管穿入主胰胆管约0.5cm,动脉夹固定,另于主胰胆管上游近肝门处动脉夹钳夹。3%牛磺胆酸钠溶液30mg/kg,以微泵12ml/h速度注入。注射后拔除套管针。为保证模型制作稳定,将牛磺胆酸钠溶液中加入美兰溶液1滴,注射成功时可清晰显示胰管走行,并且蓝色溶液未漏入肠腔。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模型制作,雨蛙素20ug/kg,腹腔注射,间隔1h一次,连续4次,在第一次注射后12小时造模成功。对照组大鼠仅进行假手术。在造模后0.5h、2h、4h、8h、12h、24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获取胰腺病理组织,依据schmidt评分法进行评分。观察72h三组动物存活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水平1431.2±368.5U/L。SAP组大鼠在造模后0.5小时起,血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至24小时达到高峰9980.6±2328.3U/L,造模后8h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61.6±215.0U/L,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血肌酐水平在造模后24h为51.4±34.0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7.8±8.53μmol/L)(P<0.05)。MAP组和正常对照组病理评分明显小于SAP 24h组(4.99±0.52 and 0.15±0.1 vs 8.41±0.91)(P<0.05)。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胰腺组织结构清晰,腺泡小叶完整,间质无渗出。MAP组6h即出现水肿和炎性浸润,造模后12h胰腺病理损害达到高峰,至第7天时胰腺炎已基本恢复。SAP组造模后即刻肉眼可见胰腺组织水肿、充血,病理评分显示,造模后0.5h病理评分即显著升高,至12—24h达到顶点。显微镜下观察,造模12h可见间质明显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散在腺泡细胞坏死,至24h可见明显的腺泡细胞坏死、腺泡小叶结构破坏、中性粒细胞浸润、出血及脂肪坏死。部分大鼠观察SAP第7天时胰腺标本,大体见胰腺组织体积明显减小,显微镜下见腺泡萎缩、增生并存。电镜照片可见24h时胰腺间质内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提示坏死组织已发生感染。SAP组和MAP组动物在72小时存活率分别为40%、90%,SAP组存活率显著低于MAP组。结论:雨蛙素腹腔注射和牛磺胆酸钠胰管内逆行注射分别可以诱导MAP和SAP动物模型,方法成熟,模型稳定。该SAP模型组织损伤严重,动物死亡率高,适合作为胰腺炎治疗研究对象,SAP 24h模型动物胰腺病理损害最为严重,死亡率和病情达到高峰,在后面实验中,我们选择24h为SAP模型主要观测时间点和干预治疗时间点。第二部分MSCs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目的:原代培养并纯化MSCs,根据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其分化能力对MSCs进行功能鉴定,为下步实验制备MSCs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剪除大鼠双侧下肢,分离股骨,超净台上剪开骨端,10%胎牛反复冲洗髓腔至骨干发白,8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按5×105/cm2密度接种于含10%胎牛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24h内观察细胞贴壁情况,此后每12h观察细胞贴壁情况,待细胞生长至培养瓶或培养板面积80%时传代,根据细胞生长情况1:2,1:3传代。首次传代后继续定期观察,传代。传至第三代时,胰酶消化,收获细胞,并计数。分别进行流式检测和诱导分化研究。流式检测方法,将收获的MSCs分入5个离心管,每管约105细胞,分别为空白、CD29单标管、CD44单标管、CD45单标管、mix管,各管内加入相应标记抗体,避光孵育20分钟后上机检测。诱导分化方法,分别将P3代以上MSCs加入成骨、成脂、成软骨体系贴壁培养。成骨诱导2周后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染色,成脂诱导1周后行油红染色,观察脂肪颗粒染色,成软骨诱导3周后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对照组以普通培养基培养相同时间后,按照同样方法染色。结果:平均24-72h内MSCs贴壁,贴壁后MSCs呈纺锤形、三角形等形态,并趋向集落样生长,经过传代培养,细胞组份逐渐得到纯化,至第三代(P3)时,细胞形态单一,MSCs占90%以上。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细胞有多个细胞群,主要有CD29+CD44+CD45-,CD29+CD44-CD45+,CD29+CD44-CD45-等,其中CD29+CD44+CD45-群为MSCs细胞群,经过传代培养,CD29+CD44+CD45-群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细胞群组成趋于单一,至P3代时,CD29+CD44+CD45-群达到95%以上。经成骨诱导分化,MSCs茜素红染色阳性,可见大量红色钙结节沉着。经成脂诱导,MSCs油红染色阳性,可见散在红色染色的脂肪滴。经成软骨诱导,MSCsⅡ型胶原染色阳性。对照组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部分实验建立了稳定的MSCs原代、传代培养方法。获得的MSCs经贴壁传代培养,纯度达95%以上,流式鉴定结果显示为Lin-CD29+CD44+-CD45-细胞群。通过对该细胞群进行三系诱导分化,结果显示,MSCs可以向三系分化,为下部分实验提供了充足的MSCs产品。第三部分SAP时MSCs功能状态分析目的:分析SAP不同时间段内MSCs功能状态情况。方法: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制作SAP动物模型(方法同第一部分),在造模后12h、24h、36h处死动物,获取动物骨髓细胞,离心后弃上清,按105/cm2密度接种于含10%胎牛的DMEM+F12培养基的24孔板或培养瓶中培养。24h内观察细胞贴壁情况,此后每12h观察细胞贴壁情况,待细胞生长至80%时传代,根据细胞生长情况1:2,1:3传代。首次传代后继续定期观察,传代。传至第三代时,胰酶消化,收获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方法同第二部分)。平板克隆法计算克隆形成率,获取动物骨髓细胞,按105cm2密度接种于24孔板或培养瓶中培养,连续观察,至出现肉眼可见细胞集落,弃除培养基,PBS冲洗,结晶紫染色10-15分钟,流水冲洗,计算肉眼可见克隆集落数目。分化能力分析,P3代以上MSCs胰酶消化收获后,分别加入成骨、成脂、成软骨体系贴壁培养,诱导分化(方法同第二部分)。对照组大鼠未行胰腺炎造模,仅进行假手术,检测分析方法同上。结果:SAP组MSCs平均贴壁时间短于对照组,SAP12h、24h、36h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不同时间点获取的原代培养MSCs数量差异有显著性,SAP 36h获取MSCs经原代培养,Lin-CD29+CD44+CD45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MSCs均可以三系诱导分化。结论:在SAP不同时间段,MSCs数量和增殖能力发生了改变,可能经历了先增加,再减少的过程。尽管MSCs增殖能力改变,SAP大鼠骨髓MSCs表面CD29、CD44、CD45表达无明显变化。SAP时MSCs具有三系分化潜力。SAP病程对MSCs功能产生影响,增殖的MSCs可能参与了SAP病程。第四部分骨髓干预处理对SAP病情的影响目的:观察骨髓动员及骨髓抑制预处理对SAP病情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入正常对照组、骨髓抑制组(busulfan)、骨髓动员组(G-CSF)、SAP组、骨髓抑制-SAP组(busulfan-SAP),骨髓动员-SAP组(G-CSF-SAP)。骨髓动员处理以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μg/kg,腹腔内注射,2h后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制作骨髓动员—SAP模型。骨髓抑制处理以白消安注射液,1mg/100g,腹腔内注射,6h后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制作骨髓抑制—SAP模型。对照组为未进行骨髓干预的健康SD大鼠。骨髓抑制组和骨髓动员组在骨髓干预后2h,获取动物血液标本,检测血淀粉酶,制作血涂片,获取胰腺组织标本,HE染色后进行病理评分,取双侧股骨,制作骨髓涂片。血涂片和骨髓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油镜下观测,对有核细胞计数。骨髓干预—SAP模型在SAP造模后12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淀粉酶,获取胰腺病理组织,依据schmidt评分法进行评分。观察72h三组动物存活情况。结果:骨髓动员组、骨髓抑制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无明显差别。外周血涂片结果显示骨髓抑制组外周血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高倍镜视野下罕见,骨髓涂片结果显示骨髓抑制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中度减少,可见轻度纤维化征像。骨髓动员—SAP组、骨髓抑制—SAP组、SAP组大鼠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别,三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总分无明显差别,骨髓抑制—SAP组胰腺腺泡坏死单项评分高于另两组。骨髓抑制—SAP组大鼠72h生存率为0,显著低于骨髓动员组70%和SAP组40%(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骨髓抑制组Lin-CD29+CD44+CD45细胞比例小于骨髓动员组。结论:G-CSF、白消安注射液分别能够动员或抑制大鼠骨髓MSCs。骨髓抑制—SAP组大鼠72h生存率显著下降。提示MSCs功能状态与SAP病情相关,MSCs可能在SAP时发挥保护作用,促进损伤修复。第五部分同种异体MSCs移植对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目的:观察MSCs移植对SAP的治疗作用,进而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获取雄性SD大鼠MSCs,传代培养(方法同第二部分)。制作雌性SD大鼠SAP动物模型(方法同第一部分)。造模后24h输注P3代以上MSCs,约5-7×107/只。输注后24h处死动物,获取血液、骨髓、胰腺、肺脏、肝脏、脾脏、心脏、肾脏等病理标本。MSCs在体鉴定,抽提脏器组织DNA,PCR法检测Y染色体sry片段。MSCs荧光标记在体鉴定,获取MSCs细胞悬液,约107/ml,CFSE染液染色,37%孵育5分钟,荧光显微镜观察后输注SAP大鼠。输注治疗24h后获取上述标本,血液标本经红细胞裂解液处理,流式检测CFSE阳性细胞。骨髓悬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标本行HE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抽提胰腺组织、肺脏组织RNA,SYBERGREEN法相对实时定量RT-PCR检测TNF-α,IL-1β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MSCs爬片标本、SAP未输注治疗组胰腺病理切片、输注治疗后胰腺病理切片SHH抗原表达。输注治疗后胰腺病理切片免疫荧光检测SHH、CFSE染色双标记阳性细胞,检测CK19、CFSE染色双标记阳性细胞。观察输注治疗组和SAP未输注治疗组72h生存情况。结果:输注治疗组胰腺、肺脏、肝脏、心脏、肾脏组织可以检测sry基因片段。输注治疗后24h骨髓细胞悬液可见CFSE染色细胞。输注治疗组血液标本流式检测未见CFSE染色细胞。输注治疗组胰腺、肺脏TNF-α,IL-1βmRNA表达显著低于SAP未治疗组(P<0.05)。输注治疗组72h生存率高于SAP未治疗组。MSCs爬片标本、未输注治疗SAP胰腺病理切片SHH表达阴性,输注治疗后胰腺病理切片SHH表达阳性,主要集中于炎症损伤较重的腺泡及导管部位。输注治疗组胰腺病理切片可见SHH、CFSE阳性重叠区域,未见明显CK19、CFSE双标阳性细胞。结论:MSCs移植治疗可以降低SAP模型大鼠胰腺、肺脏TNF-α,IL-1βmRNA表达水平,提高SAP模型大鼠生存率。移植的MSCs可以“归巢”至骨髓,迁移至胰腺炎症损伤部位。贴壁培养MSCs和未经治疗的胰腺炎组织不表达SHH,输注治疗后,胰腺炎组织SHH表达阳性,并且存在SHH、CFSE阳性重叠区域。提示SHH参与了MSCs迁移或分化过程。全文小结:本课题采用胰管内注射牛磺胆酸钠法,成功制作实验性SAP大鼠模型,通过对SAP病情指标评估,确定24h为治疗干预时间点。应用贴壁法,对正常状态和SAP状态MSCs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发现SAP不同阶段MSCs数量和增殖能力经历了先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应用骨髓干预措施改变MSCs功能状态,结果显示MSCs抑制的SAP大鼠病情加重,死亡率提高,提示MSCs在SAP时可能发挥保护作用。进而应用同种异体MSCs移植治疗SAP,提高了SAP模型大鼠生存率。免疫组化结果提示MSCs迁移及促进SAP组织损伤修复机制可能与SHH信号通路相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重症胰腺炎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分析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骨髓干预处理对重症胰腺炎病情的影响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关系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与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