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症候分析,选择具有肝郁脾虚症候特点的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用疏肝解郁法进行治疗,并与单用西药降糖治疗的空白组相对照,进而探讨疏肝解郁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临床资料]对湖北省中医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证属肝郁脾虚患者共62例进行临床研究。入选资料要求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于1999年通过的《糖尿病新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即符合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或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症状不明显者需在另一天测定以确诊。2抑郁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糖尿病抑郁障碍诊断参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20分者。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消渴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郁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证:精神抑郁,倦怠乏力,失眠;次证:脘腹胀闷,胸闷喜太息,便秘,纳差;舌淡或胖,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细弱无力。具备以上主证3项,次证2项,符合舌脉表现者可确诊为肝郁脾虚证。4.年龄范围在18-70岁。5.治疗前一周内无使用其他抗抑郁剂,2周内未使用单胺氧化酶制剂,治疗过程中未合并使用其他抗抑郁剂及抗精神病药。6.病程在12月以上,治疗前2周内血糖基本稳定者,HBA1C>6.9%且≤11.5%,空腹血糖<llmmol/L。7.愿意接受临床试验且预测依从性较好者。8.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20分,且者≤35分者。[方法]选择同时符合糖尿病及糖尿病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者6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空白组,全部受试者维持原糖尿病基础及降糖药物治疗不变。中药组:服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汤剂,200ml bid;空白组:仅维持原糖尿病基础及降糖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测指标为:HAMD量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皮质醇(F)8Am,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1.治疗前后HAMD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后空白组量表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治疗后HAMD量表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空白组治疗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前后FBG、2hPG、HBA1C比较:治疗后空白组此三项均下降,其中FBG(P<0.01),2hPG(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中药组三项均降低P<0.01,与空白组后相比较,中药组三项显著下降FBG.2hPG(P <0.01),HBA1C(P<0.05)。3.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中药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下降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ISI显著上升P<0.01,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有所下降,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治疗后相比空腹胰岛素下降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ISI显著上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前后血皮质醇(空腹8Am)比治疗后空白组较:空白组治疗后血皮质醇升高,中药组治疗后血皮质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味方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况,如精神抑郁,倦怠乏力,失眠纳差等躯体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在患者情绪改善后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可减少了负性情绪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益于血糖的控制,再则,血糖控制良好又可降低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体重指数下降,HAMD量表积分降低,血糖水平得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可见胰岛素抵抗降低了。可以说应用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不失为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胰岛素抵抗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型糖尿病抑郁障碍论文; 胰岛素抵抗论文; 疏肝解郁论文; 丹栀逍遥散加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