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萍(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之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尤其重要。地理教学三大任务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中学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个学科难以代替的,广大的地理教育者应自觉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教学中,深入的发掘中学地理教育与爱国主义的内在联系,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思考
1爱国主义的定义、特点及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1.1爱国主义的定义及新特征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她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这种感情根深蒂固埋植在人民的心里,成为道义和政治上一种巨大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被赋予新的内容,“新爱国主义”反映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是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其本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坚信中国崛起的必然,对社会主义中国充满自信,是中国人民在进入新世纪后形成的一种时代共识。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新特征:空前的爱国自豪感、高度的爱国自觉性、爱国主体的空前广泛性、爱国具有高度理性。
1.2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学生形成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情感,同时培养他们追求祖国的进步、独立、自由、富强、平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责任感,并将爱国主义的情感外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伟大实践活动中。
2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取得爱国主义教育的预期效果,讲究方法,研究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很多,常采用的方法有:
2.1运用国与国之间横向和本国纵向比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鲜明的对比分析中心灵上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比较、对比可分为中外对比,横向和纵向对比。纵向比较,是指本国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在时间前后上的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国际地位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学生从变化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决心。横向比较,这主要是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比较。教育学生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自然资深丰富,而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其它国家不能相比的。如我国与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且同为发展中国家,同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足,而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常在一些地区引起旱涝灾害,印度有一半领土是耕地,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但40年来发展落后于我们国家,其根本原因是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印度的封建式土地管理和种族等级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对比,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不仅使学生产生爱祖国的激情,而且使其更加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2.2利用乡土地理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实践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通过开展考察、调查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完成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达到育人的目的。利用乡土教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环节。爱国主义的情感,首先是通过对家乡依恋之情培养转变而来的,在叙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经济建设成果时,可用本土发展变化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直观形象、贴近生活。
2.3联系当前时事热点、充分应用新闻媒体地理素材
及时运用新闻媒体等地理素材,教会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的地理”。这是综合运用地理课进行爱国主义、空间意识、竞争意识、灾害意识和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介绍中华民族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5.12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等相关新闻报道,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各族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实施教育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3.1地理教学内容和爱国主义要求相一致
地理教学内容和爱国义教育两者应保持一致,地理课中
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形式要符合地理教学的
目的、任务和要求。要遵循地理教学的特点,不能游离地理知识之外,应以地理知识为基础,使地理知识与爱国主义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讲我国地形多种多样时,指出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情感。
3.2教学过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教师以身作则,熏陶感染学生
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知国———爱国———报国,层层推进,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催人奋进。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我国的自然国情,还要向学生讲解我国的人文国情,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祖国、较深刻地认识祖国,也就是使学生真正知国,在此基础上去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之情,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强烈的思想感情以及鲜明正确的是非观念,只有如此,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作用,否则,无论引用什么好的材料,教育效果也不会显著。这是因为教师的个性、观点、立场、思想、感情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能产生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祖国的美,祖国的伟大,需要教师言传身教,点拨青年热爱祖国的心弦。要看到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是在教师长期熏陶下逐步形成的。在言辞、神态上要表现出热切地期望学生同自己产生共鸣,这种热切之情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进行地理学习,能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强烈的报国之志。
4总结
中学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密不可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作为一种巨大无比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推动我国历史向前发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长大后建设祖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爱国主义熏陶下进行地理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缪名纯.初中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3).
[2]http://www.lwlib.com.cn/whcz.htm
[3]栾亦波,金冬梅.《中国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蒲峪学刊,1997,(4).
[4]周兴隆.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1998,(l).
[5]陈小丽.强化国情教育树立正确地理观[J].林区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