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花挥发油的质谱研究

人参花挥发油的质谱研究

论文摘要

人参花蕾系采集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er )生长4年以上的花蕾,人参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下,分布于中国、朝鲜、俄罗斯境内。我国人参的野生及栽培地区主要覆盖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及河北北部的山地。研究表明,人参挥发油主要成分有倍半萜烯类、脂肪族、芳香族及杂环类,具有消炎、镇咳、抗疲劳,抗肿瘤的作用。关于人参花的挥发性成分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较少,国内报道基本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对人参花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所以有必要利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了传统的水蒸汽蒸馏法和现代的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对人参花的挥发油的进行了工艺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水蒸汽法提取人参花的最佳工艺是:粉碎粒度为过10目筛,料液比为1:8,提取时间为8小时,回收率为0.184%;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超临界CO2萃取法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 h,回收率为2.15%。首次采用GC-MS对超临界CO2萃取法(SFE)萃取人参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合分析传统方法水蒸汽蒸馏法(SD)法提取的挥发油,将二者的成分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分别鉴定了67种和20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流出物峰面积的89.67 %及61.84 %。人参花水蒸汽法提取人参花挥发油中组分中含量超过1%的共有11个,全部为萜类;SFE法提取人参花挥发油流出物中,含量在1%以上的有9个化合物。运用酸催化法结合GC—MS分析并鉴定出人参花中含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十四甲基-十五酸、亚麻酸,棕榈酸。实验结果表明人参花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鉴定出的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分别为亚油酸,亚麻酸,十六碳三烯酸。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总流出物峰面积的58.62%。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人参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实验优化了分析人参花挥发性成分的条件为样品在70℃下平衡30 min后,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 PDMS-DVB )纤维头对人参花样品顶空吸附45 min,于250℃下解吸5 min,然后采用GC-MS对解吸物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8种成分,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共有8种,与SD提取的人参花挥发油成分相同的组分有23种,两种方法提取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通过对SPME的方法准确性和精密度的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稳定可靠,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SD法进行快速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SHS-GC-MS )分离鉴定了人参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中优化了SHS的萃取条件,在80℃下平衡40min后用锁式气体针精密抽取10ml人参花粉末顶空的空气,用GC-MS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其出18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总流出物面积的50.3%。综合鉴定出的SD、SFE、SPME和HS四种提取方法提取的人参花挥发油成分共计103种,与已报道的文献比对,首次从人参挥发油中检测出的化合物共计58种。利用现代质谱技术与代谢组学相的方法,筛选出人参挥发油引起的大鼠尿液中显著性变化的3种生物标记物,分别为C16 H34 N4 O3,C14 H32 N6 O5,C38 H74 N10 O17。这些热证标记物的发现对寻找人参导致“上火”的热证的原因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超临界CO2萃取法所提取人参花挥发油,进行抗氧化活性实验得出,人参花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样品浓度在1mg/ml1.8ml/ml范围内,抗氧化剂浓度与DPPH清除率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本实验数据为进一步摸清人参花活性部位及开发利用该资源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药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 2 质谱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 3 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人参花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的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人参花挥发油及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 第一节 GC-MS 分析比较人参花水蒸汽提取物和超临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人参花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4 小结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人参花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
  • 第一节 HS-SPME-GC-MS 法分析人参花中挥发性成分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静态顶空进样法(SHS)快速测定人参花中挥发性成分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第三节 表面解析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DAPCI-MS)技术分析 SD 法提取人参花挥发性成分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4 小结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参挥发油的热证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一节 人参挥发油的热证作用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第二节 人参花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酶预处理提取茴香挥发油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20(05)
    • [2].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0)
    • [3].人参挥发油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17(01)
    • [4].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β-环糊精包合薄荷挥发油的工艺[J]. 中药材 2016(11)
    • [5].银翘散复方挥发油稳定性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10)
    • [6].红花玉兰挥发油萃取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02)
    • [7].姜挥发油、姜辣素外用对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9)
    • [8].石菖蒲挥发油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9].黔药缬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 中药材 2016(03)
    • [10].柳蒿芽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药材 2016(05)
    • [11].菊花挥发油中β-榄香烯含量差异及抑癌机制研究进展[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12].红花夹竹桃寄生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广西中医药 2013(06)
    • [13].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J]. 中国药师 2014(05)
    • [14].益智挥发油温脾止泻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04)
    • [15].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凹叶厚朴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17)
    • [16].山胡椒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1)
    • [17].加热对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及抗炎症效果的影响[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9(02)
    • [18].中药化学“萜和挥发油”章节教学设计[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3)
    • [19].不同干燥方法对珠兰花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06)
    • [20].梧桐子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08)
    • [21].花椒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7)
    • [22].温里药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考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4)
    • [23].藏药柳茶挥发油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干预作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03)
    • [24].木香、砂仁混合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17)
    • [25].苍艾挥发油经鼻吸收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23)
    • [26].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鸭儿芹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J]. 药学实践杂志 2015(03)
    • [27].橙皮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J]. 皖西学院学报 2014(05)
    • [28].枳实挥发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影响(英文)[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05)
    • [29].山姜属药物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S1)
    • [30].植物挥发油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 2011(15)

    标签:;  ;  ;  ;  ;  ;  ;  ;  ;  ;  ;  

    人参花挥发油的质谱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