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论文摘要

目的:为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在2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上臂皮神经及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吻合及外径进行解剖观测。 结果:上臂所有皮神经均有伴行营养血管,其中臂内侧皮神经由臂丛内侧束发出,起始处横径1.3±0.5(0.7~2.1)mm,其血供主要来自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0.6±0.3(0.3~1.4)mm;臂外侧上皮神经来自腋神经下支,起点横径1.4±0.5(0.6~2.5)mm,其营养血管为旋肱后动脉皮支,起点外径0.8±0.2(0.4~1.2)mm;臂外侧下皮神经来自桡神经,浅出处横径1.7±0.6(0.7~3.2)mm,其营养血管主要来自桡侧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点外径0.8±0.3(0.5~1.2)mm;臂后皮神经发自桡神经,浅出处分主干型及二分支型,浅出深筋膜处横径1.5±0.4(0.8~2.2)mm,其伴行营养血管来自腋动脉及肱动脉的皮支,其外径为0.8±0.2(0.4~1.2)mm。上述皮神经的伴行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营养筋膜皮肤。 结论:以上述四条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可分别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临近部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

论文目录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引言
  • 四、正文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五、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六、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保留皮神经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05)
    • [2].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02)
    • [3].带伴行血管蒂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5)
    • [4].隐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内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3)
    • [5].2012年腧穴研究进展概况[J]. 吉林中医药 2014(05)
    • [6].正中神经返支及伴行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06)
    • [7].腓肠神经的交感成分及其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探查[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01)
    • [8].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针灸 2012(02)
    • [9].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04)

    标签:;  ;  ;  

    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