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异化”现象

走出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异化”现象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沈一晗

【摘要】

课堂中的师生沟通交往是师生合作发展的必要手段,课堂中的交往不只是言语的沟通交流,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智慧诞生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想使师生获得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建立课堂师生间的有效交往十分必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本文从五个方面出发谈走出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异化”现象的策略,从而构建更和谐有序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课堂;师生交往;交往异化;

师生交往在数学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数学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师生间的互动才能完成。目前在课堂里的师生交往中有许多异化了的交往,即不真实的师生交往。通过对交往异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和正视交往异化的问题,针对每个不同的课堂中出现的交往异化现象进行思考以及探索如何将师生间的交往变得更加真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师生共同进步。建构真实有效的师生交往,才能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平等交往

一个好的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而朋友的前提是平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也能畅所欲言。平等交往既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教学活动的手段,更是我们期望的一种教育情景。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他们之间平等的对话是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平等是教师与学生能双向的交流,及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能倾听对方的想法。教师理解学生教学方法才能得到改进,学生理解教师,才能给予正确的回应,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要实现师生间的绝对平等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师生间最大程度的平等。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理解与尊重

作为小学教师,首先应该理解自己在课堂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利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在课堂中把学生当做是互相学习的伙伴,充分尊重学生。首先,教师要尊重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由于身体机能和智力思维都还没有完全发展完成,在课堂中,学生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开小差、走神,多动,讲话甚至扰乱课堂秩序的。面对这些情况,教师不能一味的批评,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在课堂上出现过分的批评,更不能辱骂学生。小学生心理相对而言会比较脆弱,教师的一句话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对其言语过激,从此这个学生很有可能都有阴影,在课堂上躲避与教师的交往互动,长此以往,对其学习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其次,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并且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在同一个班级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

三、交而不往非礼也

小学生通常以老师为天,老师说的话比父母还要奏效,教师的威严不言而喻。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该玩的时候痛快玩,但我上课时必须严肃了,决不允许嬉皮笑脸。”本来是很正确的一句话,但由于是自己的老师发话,在课堂中学生都畏首畏尾,回答问题也是畏畏缩缩,害怕回答错误被批评,害怕走神被教训。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个人表演式的讲课,只有教师的“交”却没有学生的“往”。即使时不时的有和学生交流互动,也只是机械式的交往。不可忽略的是,全班那么多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可能相一致,有些学生一定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有不理解的地方,但迫于教师的权威,即使没有弄明白不会的知识,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只能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对其数学学习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自己的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于与教师沟通交流,在课堂上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去汲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在不影响课堂秩序的情况下,要及时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讨论,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自己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是独白式的讲解知识,要多多地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实实在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样的师生交往才是真实有效的,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营造活跃气氛

数学并不是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数字和呆板的图形,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数学课本中就有很多趣味性的图片和情境,教师要从自己上课风格入手,谈吐要迎合学生的口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往互动。为了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频率,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小游戏,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乐于与教师交往互动。若是课堂死气沉沉,过于呆板,学生便容易走神,没有和教师交往互动的兴趣,即使教师与学生有对话也只是课堂环节需要,并不是真正有效的交往互动。教师若是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后,回答正确可以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表扬,即使回答错误也可以全班同学一起鼓励他,这样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堂中,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更愿意与教师交往互动。

五、交往机会均等

由于不同的学生发展程度不一致,学生被分类为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分类的标准基本是学习成绩。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喜欢把大多数的交往机会给予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整实施。一些成绩差或者不善言辞的学生却被遗忘在了角落,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没了他们的身影。甚至在有些学生多次积极举手仍然被教师忽略。有些教师即使分配交往机会是均等的,却倾向于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些较难较复杂的问题,一些概念性或描述性的问题就找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这同样是学生获得交往的不平等性。在交往机会不均等的背后,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的情感也是不均等的,在课堂中,同样是回答问题错误,教师更愿意去引导优等生完善回答,而对待后进生的明显不耐烦。然而,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毕竟占据大多数,要建立有效的师生交往,教师必须放平心态,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同样多的感情,尽可能地将课堂交往机会均等地分配给全班学生。对于所有学生而言,都必须与教师进行沟通,必要时可以利用成绩优异的学生的优势,带动全班进步,切不可盲目推崇精英教育,只注重部分学生和教师的交往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想使师生获得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建立课堂师生间的有效交往十分必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如何调动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师生有效交往要从课堂开始抓起,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与教师平等地交往,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要想最终实现教学改革,必须从课堂抓起。

参考文献:

[1]陈明华.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有效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0):49-55

[2]吉同权,钟海兰.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3):13-14

标签:;  ;  ;  

走出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异化”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