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论文-李丰,田程

农民工子女论文-李丰,田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工子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民工,贵阳,后巢乡,退休金,笔山,教师岗位,村委会,义工,现有模式,报童

农民工子女论文文献综述

李丰,田程[1](2019)在《贵阳数千名农民工子女圆了“读书梦”》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7日,下课铃声响起,78岁的李连考从出租房缓缓走进教学楼,学生们看见他,纷纷鞠躬问候:“校长好!”自从2000年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以来,他和妻子居住的地方,一直是在学校旁边的出租房。如今已是他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第19个年头,退休19年来(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12-19)

孙雪莲,高子青[2](2019)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的农业大国的基础,导致我国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并将其小孩带入城内入学。由于生长环境成长过程的不同,同时大多数农民工由于日常繁忙的劳动进而缺乏了对孩子的关心,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里的小孩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使一些农民工子女的内心产生了巨大心理落差,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进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本文结合学生平常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及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4期)

彭雨露[3](2019)在《小组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实践研究——以中山市Z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结合需要理论和小组动力学理论,在中山市Z社区开展"认识一夏"暑期社会融入支持小组,以探究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程度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使农民工随迁子女增强了对社区的认识,加强了与社区环境的互动,提高了社会融入程度。(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6期)

屈毅,陈翔[4](2019)在《多孩农民工家庭子女随迁公平性的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度各省中多孩农民工家庭的子女随迁公平性,有利于增进对各省农民工子女随迁状况的了解。基于反事实框架,文章提出了一种测度多孩农民工家庭子女随迁公平性的方法,并运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四川省为代表的八个地区的随迁公平性较低,而西藏、河南两地的随迁公平性较高;各地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并不存在长幼次序上的歧视,但农民工父母在选择子女随迁时存在长幼次序方面的考虑。(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1期)

黄聚云[5](2019)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规模不断增长,该群体在城市融入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学界既有相关研究主要是从"结构——政策"的角度展开的,重视户籍、家庭社会经济条件、职业、社区、教育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宏观层面因素的影响,而相对忽视了兴趣、习惯、休闲、娱乐和体育等微观层面主体行为的作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过程不仅是结构和政策驱力作用的结果,也是一个身体在场、需要生命能量作为支撑的实践过程。社会应当调动该群体自身的积极能量,促进他们融入城市。在各种促进手段和干预因素当中,体育具有不可取代的功效和价值。研究探讨课外育锻炼对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影响,有助于拓展对新时期体育功能的认识和开发,为应对农民工随迁子的城市融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体育方案,并有助于维护该群体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主观体验,从而为促进该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课外体育锻炼和城市融入情况。在借鉴学界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将城市融入分成城市适应和城市认同两个环节,其中,将城市适应分成城市生活适应、城市学习适应、城市人际适应叁个主要方面;将城市认同分成城市文化认同、城市形象认同和城市身份认同叁个主要方面。采用里克特量表,分别设置了12个题项测量城市适应和城市认同,每个题项均包含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5个答案,分别赋值为1、2、3、4、5分。问卷初稿制定后,经过反复试调查和修改完善,确保信度和效度(城市适应总量表和城市认同总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793、0.874;理论维度构造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高度一致)。问卷数据处理采用SPSS21,主要进行了单变量描述统计、二元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调查对象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对象每周课外体育锻炼频次达到3次以上的占45.4%;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投入达到7小时的占10.9%。(2)调查对象的城市适应情况:调查对象学习适应情况得分最高(均值16.12),其次是生活适应(16.09),最后是人际适应(15.07)。城市适应总量表的得分达到47.33(介于一般到比较好之间),可见总体来讲,调查对象的城市适应情况较好,但还有不少改进空间。(3)调查对象的城市认同情况:在城市认同的3个维度当中,得分最高的是对上海的城市形象认同(均值15.71),其次是身份认同(13.39),最后是对上海的城市文化认同(12.00)。城市认同总量表的总分是41.15(介于一般到比较好之间),表明调查对象总体上对上海城市比较认同,但是还有较大的提升余地。(4)调查对象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投入显着影响着生活适应(β=0.068,P<0.05)、人际适应(β=0.086,P<0.01)和城市适应总分(β=0.083,P<0.01);课外体育锻炼频次显着影响着生活适应(β=0.065,P<0.05)、学习适应(β=0.064,P<0.05)和城市适应总分(β=0.075,P<0.01);对课外体育锻炼功能的认同度显着影响着生活适应(β=0.075,P<0.01)、学习适应(β=0.149,P<0.01)、人际适应(β=0.181,P<0.01)和城市适应总分(β=0.187,P<0.01)。课外体育锻炼各变量与城市适应各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为正值。(2)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投入显着影响着文化认同(β=0.111,P<0.01)和城市认同总分(β=0.078,P<0.01);课外体育锻炼频次显着影响着文化认同(β=0.064,P<0.05);对课外体育锻炼功能的认同度显着影响着文化认同(β=0.161,P<0.01)、形象认同(β=0.161,P<0.01)、身份认同(β=0.158,P<0.01)和城市认同总分(β=0.194,P<0.01)。课外体育锻炼各变量与城市认同各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为正值。(3)另外,多数调查对象反映课外体育锻炼对自身及生活产生了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等。研究结论:本文在对1623名农民工随迁子女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以课外体育锻炼各变量等为自变量,以城市融入各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与城市融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统计关联,并且关联的方向都是正向的,即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越积极,城市融入情况越好。由此可见,课外体育锻炼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重要的积极因素。本研究发现启示:应重视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在内的微观层面的实践因素对城市融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加强体育视角的研究和关怀,充分挖掘新时代体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功能,提供体育方案和体育智慧。(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玲慧,钟薇[6](2019)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体育救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作为全国青少年庞大群体之一,与新时期"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现密不可分。本文以北京市11个市辖区内111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从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体育心理状况、学校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入手,并从政府购买体育服务需求,司法与学校层面加深监护人的教育、关心、爱护责任,政府(上游)、企业(中游)、社会公益组织(下游)共建体育服务平台叁个层面,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多元化体育救济机制提供合理性发展对策。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第一,通过中国知网(CNKI)、SPORTDISCUSS体育学全文数据库检索体育强国建设、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流动儿童)、体育救济机制等主要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依据。第二,对北京市11个市辖区111所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4所学校,按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一、初二、初叁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共24个班作为调查对象,并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体育心理状况、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87份,回收率97.4%;其中有效问卷355份,有效回收率为73.90%。第叁,实地考察北京市4所打工子弟学校,对学校负责人展开针对性地访谈,并走访体育公益专项基金组织冠军基金的相关负责人。第四,统计处理研究数据,并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客观、全面。研究结果:(1)新生代农民工女子在体育态度上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出现否定体育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教育的薄弱之处。(2)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中仍存在超过叁分之一的学生对体育没有产生兴趣。因此,笔者认为未来如何将这叁分之一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群体转变为体育兴趣浓厚的群体,亟待进一步探讨。(3)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体育动机比较广泛,体育功利性过于明显,在缓解学业压力与增强身体素质方面的目的性十分突出。(4)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普遍认为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教育价值,其中对文化、经济、政治功能的认识非常薄弱。为此,如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应是开展体育救济的重要内容。(5)在体育师资、经费、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体育课时数严重不符合教育部新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6)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女子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机会较少,仅有课间操活动,其中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人均体育活动面积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国运盛,体育兴","文化兴,体育强"。结合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规定,走访部分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并访谈体育基金专项组织——冠军基金的相关负责人,提出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多元化体育救济机制。(1)上游——政府购买体育服务需求。第一,购买体育活动场地与运动器材的需求。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政府与社会联手解决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稀少问题。另一方面,联合社会慈善公益组织,向社会公开募捐运动器材与体育用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女子体育器材的基本需求。第二,购买公共体育信息服务。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发展模式,购买社会草根体育组织服务,尽可能地缩小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市民子女在获取体育信息服务上的差距。第叁,购买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面向体育类高校与师范类体育学院招聘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辅之以财政补贴,组建一批专门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从而达到传播中华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丰富体育技能与增强健康体魄的目的。(2)中游——加深监护人的教育、关心、爱护责任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关心、爱护责任始终是第一位。首先,司法层面需以相关法律和制度明确要求监护人必须遵守,不仅要满足孩子购买体育用品的需求,而且还要扮演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者与监督者角色。其次,学校方面需成立学生身心健康评估小组,定期及时向监护人反馈孩子的身心健康状态,并联系监护人加深其平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为孩子购买运动装备提供经济支持,督促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3)下游——借助退役运动员、退休体育教师等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政府、企业、社会叁方共同发挥联动效益,把握住姚基金、冠军基金、中国耐克体育等重要抓手,协同民间公益组织搭建体育公益服务平台,联合城市社区子女承办体育赛事。一方面联系退役运动员与学生专项运动员,组建"运动员体育公益团队",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获取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精神奠定经费基础。另一方面招募体育类院校与师范类体育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与退休体育教师组建"师生体育公益团队",既发挥体育项目基本内容、基本规则,体育历史大事件等体育客观知识的体育功能,亦发挥无形地消除城市"边缘化",增强城市融入感的社会功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刘乃超[7](2019)在《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困惑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受公共资源配置狭隘性的局限,难以被纳入城市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其自身对社会认同的困惑、隐蔽性的心理阻隔等,阻滞了教育融入。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基数在变大、增长速度在加快,融合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对此,应从公共资源均等化视角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29期)

刘丽丹,刘福利,王爽[8](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知网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生成关键词、作者图谱、研究机构图谱、发文期刊等知识图谱,通过图谱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研究现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应加强相关学科、机构和学者之间联系,加强质化研究,并依据热点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今后我国相关教育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郭强,任洁[9](2019)在《农民工子女可在京考高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郭强 通讯员任洁)日前,北京市出台政策,2020年,符合相应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并执行北京市相关招生政策。日前,新出台的《202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10-10)

甘益慧[10](2019)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调查与研究——以佛山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佛山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群体为样本,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调查主要从四个维度进行:人际关系交往、参与佛山传统文化、社区融入、家庭教育,主要包括15个调查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程度为中等。根据实验调查结果与分析,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加强粤语语言辅导;发挥社区参与作用;增强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以及开展传统文化和乡村特色文化教育;激发热爱新家乡的热情;重视家庭教育。(本文来源于《教育参考》期刊2019年05期)

农民工子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的农业大国的基础,导致我国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并将其小孩带入城内入学。由于生长环境成长过程的不同,同时大多数农民工由于日常繁忙的劳动进而缺乏了对孩子的关心,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里的小孩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使一些农民工子女的内心产生了巨大心理落差,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进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本文结合学生平常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及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工子女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丰,田程.贵阳数千名农民工子女圆了“读书梦”[N].工人日报.2019

[2].孙雪莲,高子青.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方法[J].中华少年.2019

[3].彭雨露.小组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实践研究——以中山市Z社区为例[J].智库时代.2019

[4].屈毅,陈翔.多孩农民工家庭子女随迁公平性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9

[5].黄聚云.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陈玲慧,钟薇.健康中国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体育救济机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刘乃超.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9

[8].刘丽丹,刘福利,王爽.基于知识图谱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

[9].郭强,任洁.农民工子女可在京考高职[N].工人日报.2019

[10].甘益慧.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调查与研究——以佛山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为样本[J].教育参考.2019

标签:;  ;  ;  ;  ;  ;  ;  ;  ;  ;  

农民工子女论文-李丰,田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