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为例

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为例

论文题目: 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人文地理学

作者: 曾明星

导师: 张善余

关键词: 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通讯、网络等技术的发达,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在贸易、资金、市场、产业、人才、能源、环境等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协调和整合,甚至建立机制共同应付竞争。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国内一体化趋势也非常活跃,特别是“珠三角”、“泛珠三角”、“长三角”、“首都圈”、“环渤海”等经济圈、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名词充斥各种媒体,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一体化”新热潮。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是我国的核心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极化增长区域”。长三角16个城市区域面积为10.97万km~2,占全国1.14%,2000年常住人口为8743.12万人,占全国的7.26%,却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17.85%,到2003年快速上升到20.39%,超过全国的1╱5。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各级政府、企业、经济组织、团体和个人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由不定期举行改为每年定期召开,并成立了常设性机构——“会议联络处”,负责日常工作,同时会议规格越来越高,会议议题越来越广泛,涉及经济、产业、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共同问题。因此,笔者在此也随波逐澜,加入到“一体化”大论坛中。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人力资源一体化是一个重要问题,人力资源整合与其他的资源、市场的整合不一样,对人力资源本身的结构、流向、规模等的调控,既不能像计划经济时期靠政府定计划来解决,也不可能像企业一样,进行“关、停、并、转”,而是有它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尽管长三角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人力资源一体化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零障碍”的人力资源流动体制远未形成,区域分割、区域封锁、区域扯皮与掣肘、行政干预、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依然明显,甚至有加重的趋势,使得很多区域疲以奔忙,很多区域优势在争抢中消耗,因此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创造和谐的合作环境,形成区域合力,势在必行。 本文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在理论上,主要探索了“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机理及其主要特征,分析了人力资本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表录

图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2.人力资源跨国、跨区域流动的纵深发展

3.区域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的复杂环境与挑战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1.研究对象

2.选题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与评价

1.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2.国内相关研究

3.近期对长江三角洲的相关研究及评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人力资源极化增长及其优化配置相关理论

第一节 区域人力资源极化增长有关概念及其区域经济相关性

1.几个概念界定

2.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人力资源极化增长相关性

第二节 我国人力资源极化增长特征及极化增长区域

1.我国人力资源极化增长特征

2.我国人力资源极化增长区域

第三节 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理论

1.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的非均衡发展理论

2.结构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

4.“推—拉”理论

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力资源状况与产业格局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界定

2.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区位优势与内外联系

3.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发展概况及其发展潜力分析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内部空间区划

1.区划原则与方法

2.空间区域与分层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力资源基本特征

1.人力资源总量状况

2.人力资源结构特征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产业格局与人力资源适配状况

1.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产业格局

2.人力资源空间与行业分布

3.人力资源格局与产业结构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力资源迁移变动与优化配置

第一节 人力资源空间合理性评价

1.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意义

2.区域分布均衡合理性

3.中心城市人力资源引力评价:以上海人口规模变化为例

第二节 人力资源迁移变动与人力资本转移

1.人力资本量化统计方法

2.流入大都市圈的人力资源集聚与人力资本提升

3.大都市圈内人力资源区际流动与人力资本转移

第三节 经济当量人口测度及其区域内部流动可能性分析

1.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内部人口经济级差

2.经济当量人口及其内部流动性分析

第四节 人力资本收益效用最优区位分析

1.人力资源集聚及其效益分析

2.人力资本收益最优区位分析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动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

1.霍夫曼定理与长三角工业化

2.西蒙·库兹涅茨法则与产业结构变动

3.钱纳里(H.Chenery)模型与长三角发展阶段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源行业转移与优化配置

1.托达罗模型与农业人力资源转移

2.城市化与人力资源城乡再分布:城市化滞后问题

3.产业同构对人力资源优化的影响

第三节 其他国家人力资源配置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启示

1.就业结构转变规律

2.“赶超型结构转变”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本提升与人力资源优化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要素

1.“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及长三角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二节 人力资本提升与行业跃迁

1.流动中的人力资本提升路径

2.年龄与人力资本配置

3.结构优化与行业转移

第三节 人才结构及其优化配置

1.长江三角洲人才资源概况

2.人才结构及其优化

3.长江三角洲人才资源及其合理配置:以核心圈上海为例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就业压力与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力资源就业概况与就业压力

1.人力资源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2.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劳动就业状况

3.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失业问题与就业压力分析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力资源发展态势与供需矛盾

1.长江三角洲人力资源增长态势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2.长三角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与供需矛盾

3.外来人力资源对长三角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

第八章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力资源整合战略

第一节 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竞争态势分析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构想

1.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原则

2.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策略构架与思路

3.人力资源流动“零障碍”市场形成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才政策分析

1.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才政策评析

2.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引智”问题探析

第九章 论文重要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人力资源后发优势研究[D]. 陈忠斌.武汉大学2005
  • [2].中国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研究[D]. 徐铮.东北师范大学2015
  • [3].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杨妮娜.吉林大学2016
  • [4].基于经济增长方式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佟雪铭.大连理工大学2009
  • [5].互联网平台型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D]. 许亚宁.长安大学2015
  • [6].人力资源、IT能力与组织绩效——知识管理战略的影响因素及实施后果研究[D]. 杜维.重庆大学2009
  • [7].我国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D]. 丁哲新.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 [8].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特殊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戴文洁.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 [9].以人力资本为支撑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D]. 罗光洁.云南大学2015
  • [10].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博弈及演化模型研究[D]. 王晓莉.东北财经大学2013

标签:;  ;  ;  ;  

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