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重点介绍了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HDYM-03为出发菌株诱变选育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菌株的研究工作,同时又对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HDYM-03的粗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HDYM-03是由黑龙江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从温水沤麻液中分离选育出来的,所产甘露聚糖酶活力达5122U/mL。以HDYM-03为原始出发菌株,先后选择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亚硝基胍+紫外线(NTG + UV)、硫酸二已酯(DES)四种不同的理化因子进行诱变处理,在最佳诱变剂量条件下,通过对以上四种理化因子诱变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亚硝基胍(NTG)诱变是诱变选育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的最佳诱变方法,随后以亚硝基胍(NTG)单因子诱变出发菌株HDYM-03所得到的优良突变株N10-46为出发菌株进行又一轮NTG诱变,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DNS法测定甘露聚糖酶活力复筛,最终成功筛选得到一株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编号为:N10-46-85,该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所产甘露聚糖酶活力达11651 U/mL。对HDYM-03所产碱性β-甘露聚糖酶粗酶液性质的初步研究显示:酶热稳定较好(50℃),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pH10.0-11.0之间最为稳定(剩余相对酶活在80%以上),大多数金属离子对其影响较小。本研究在甘露聚糖酶的粗酶生产、亚麻生物脱胶工艺的完善、沤麻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前言1.1 甘露聚糖与甘露聚糖酶1.1.1 甘露聚糖1.1.2 甘露聚糖酶1.2 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1.2.1 植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1.2.2 动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1.2.3 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1.2.4 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的测定1.2.5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1.3 国内外对 β-甘露聚糖酶及其产生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3.1 β-甘露聚糖酶菌种选育、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研究进展1.3.2 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1.4 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1.5 β-甘露聚糖酶的应用1.6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1.7 本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1.8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章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菌种2.1.2 培养基2.1.3 主要试剂、药品2.1.4 主要仪器设备2.2 方法2.2.1 菌种活化2.2.2 出发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2.2.3 粗酶液制备2.2.4 DNS 法测定甘露聚糖酶活力2.2.5 菌株的诱变育种2.2.6 高产菌株的筛选2.2.7 各种诱变方法诱变效果的评价2.2.8 粗酶液的收集2.2.9 粗酶液性质的研究第3章 结果与分析3.1 甘露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结果3.2 魔芋粉中还原糖的检测结果3.3 HDYM-03 的生长曲线3.4 HDYM-03 的紫外线诱变3.4.1 紫外线对 HDYM-03 的致死效应3.4.2 紫外线对HDYM-03 的诱变结果3.4.3 紫外线诱变的筛选结果3.5 HDYM-03 的NTG 诱变3.5.1 亚硝基胍(NTG)对HDYM-03 的致死效应3.5.2 NTG 对HDYM-03 的诱变效果3.5.3 NTG 诱变的筛选结果3.6 HDYM-03 的NTG+UV 复合诱变3.6.1 NTG+UV 复合诱变对HDYM-03 菌株的致死效应3.6.2 NTG+UV 复合诱变对HDYM-03 的诱变效果3.6.3 NTG+UV 复合诱变HDYM-03 的筛选结果3.7 HDYM-03 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3.7.1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对HDYM-03 的致死效应3.7.2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对HDYM-03 的诱变效果3.7.3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的筛选结果3.8 各种理化因子诱变HDYM-03 的效果评价3.9 N10-46 的亚硝基胍(NTG)诱变3.9.1 刚果红染色法初筛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3.9.2 DNS 法复筛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3.9.3 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N10-46-85 的遗传稳定性检测3.9.4 NTG 诱变所得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的菌落形态3.10 HDYM-03 粗酶液性质3.10.1 pH 对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3.10.2 温度对酶促反应活力的影响3.10.3 粗酶液的热稳定性3.10.4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4章 讨论4.1 刚果红染色法初筛 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4.2 四种物理化学因子的诱变效果评价4.3 工作设想第5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甘露聚糖酶论文; 诱变论文; 酶学性质论文; 筛选论文;
HDYM-03产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的选育及其粗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