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线》成长主题的原型批评分析

《阴影线》成长主题的原型批评分析

论文摘要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奇才。在《伟大的传统》中,F.R.利维斯将他与乔治·艾略特和亨利·詹姆斯并列为“伟大的小说家”。自此以后,这位波兰裔英国作家便引起越来越多西方评论家的关注。近年来康拉德研究更是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阴影线》是康拉德最后一篇航海小说,也是其为数不多的自传体小说之一。年轻的船长“我”首次独当一面指挥航行,却遭遇了种种困难与灾祸。但“我”带领所有船员,克服重重困难,历尽艰辛后终于抵达港口。在此过程中,“我”摈弃了年轻的无知和幻想,驶过了分割青年与成熟阶段的“阴影线”,在风浪之中,成长为一位成熟、稳重、富有责任感的船长。《阴影线》因此成为英国文学中一篇公认的成长小说。国外文学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的研究不少,但大多都只对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进行了简单或复杂的分析,却似乎忽视了小说所体现的一些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共性。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在批评实践中,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批评家强调作品中的神话和仪式类型,认为这些神话与仪式同具体的作品比较起来是更基本的原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作为成长小说的《阴影线》包含了较丰富的原型经验。笔者要指出的是:《阴影线》不仅展现了主人公“我”在航海过程中的逐渐成熟,而且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成长经历;主人公个人的成长体验以及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成长的影响也反映了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原型经验。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着重对作品中主人公成长的叙事结构以及他的成长引路人进行了分析。文章继导论部分介绍理论背景和课题价值后,首先分析了主人公的成长叙事结构,展现了主人公成长的过程是如何体现成人仪式原型,又是如何模仿人类共同成长经历的;文章然后分析了主人公的三位不同类型的成长引路人,他们在主人公的成长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反映了不同的原型;文章进而将成长主题放在一个更广阔的伦理道德语境中去研究,分析了道德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作为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阴影线》是以人类成长的基本模式为原型的,它既体现了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其成长被赋予了深刻的道德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0.1 Critical Review of The Shadow-Line
  • 0.2 The Fea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0.3 Methodology and Arrangement of Content
  • Chapter 1 Archetypal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Initiation
  • 1.1 Seduction and Departure
  • 1.2 Ordeal and Perplexity
  • 1.3 Epiphany and Maturity
  • Chapter 2 Archetypal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Guides
  • 2.1 “Father Figure”: Captain Giles
  • 2.2 “Christ-Like”: Ransome
  • 2.3 “The Double”: Burns
  • Chapter 3 Moral Concerns behind the Archetypal Initiation
  • 3.1 Human Solidarity
  • 3.2 Ethical Duty
  • Conclusion
  • Notes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Informative Chinese Abstract
  • Résumé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阴影线》成长主题的原型批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