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而软件产业是高科技、高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软件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掌握着专业知识、技能,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对于成都软件企业而言,如何深入了解软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需求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激励软件知识型员工,充分发掘其潜能,成为当前成都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议题。本文以成熟的激励理论为基础,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以成都天府软件园软件知识型员工为调查对象,提出研究假设,针对其激励因素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包含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是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文献回顾的内容主要包括:激励的概念、需求的概念与特征、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及特征以及国内外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现状等,为本文接下来的实证研究和分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软件产业,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软件知识型员工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目前成都软件产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为下文进一步的研究找准目标;第四部分:本文的实证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假设、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第五部分: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实证分析及研究结论。这部分主要运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其中,描述性统计,是分析软件园软件知识型员工对各激励因素的期望需求和实际感受程度,并按照均值的高低对各因素进行排序。此外,通过将各项激励因素的期望需求程度与实际感受程度的均值和排序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进一步把握软件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方差分析,是对软件知识型员工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级别与其对各分类激励因素的实际感受程度及员工被激励程度做方差分析,以探讨不同的个体属性特征对软件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实际感受及员工被激励程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相关分析,是将软件知识型员工对各激励因素的实际感受程度与其被激励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来研究各激励因素对员工被激励程度的影响;回归分析,是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软件知识型员工的各分类激励因素以及具体的各项激励因素对员工的被激励程度进行逐步回归,以进一步研究激励因素与员工被激励程度的因果关系;第六部分:主要是结合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本文的研究策略建议;第七部分:指出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建议。从国内目前文献资料的调研对象以及实证分析的结论来看,对软件产业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天府软件园软件知识型员工的20项主要激励因素,并将其归为三类,分别为:生存类因素、成长类因素和工作类因素。(2)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软件知识型员工三类激励因素及各类别所包含的具体的激励因素对员工被激励程度的影响,得出了标准回归方程。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能较详细地了解软件园软件知识型员工普遍适用的静态性激励因素,还能得出员工的个人属性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级别)对这些激励因素的动态性影响。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天府软件园软件知识型员工主要的20项激励因素可分为生存类因素、成长类因素和工作类因素三大类;(2)薪酬福利、职位晋升、能力发挥、培训机会、工作保障、工作成就,这六大激励因素是软件知识型员工期望需求最强烈的激励因素;(3)软件知识型员工对激励因素的实际感受程度排名位于前六位(即较满意)的分别是:培训机会、公司发展、他人肯定与尊重、团队合作、工作成就和人际关系;排名位于最后六位的分别是:企业文化、工作兴趣、工作信任、学习气氛、工作条件和薪酬福利;(4)软件知识型员工对各激励因素的期望需求和实际感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岗位级别,对软件知识型员工实际感受的激励因素及其被激励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不同性别对各分类激励因素的实际感受程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不同性别对软件知识型员工的被激励程度也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年龄段的软件知识型员工对成长类因素的实际感受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不同年龄对软件知识型员工的被激励程度有显著影响;不同学历的软件知识型员工对成长类因素的实际感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学历对软件知识型员工被激励程度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职称的软件知识型员工对各分类激励因素的实际感受程度显著不同,同时,不同职称对软件知识型员工被激励程度有显著影响;(6)软件知识型员工的生存类因素、成长类因素和工作类因素这三类激励因素和各自包含的各项具体的激励因素与员工的被激励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7)对三类激励因素与被激励程度做回归分析,得到生存类因素和成长类因素与软件知识型员工的被激励程度呈显著因果关系,且其标准回归方程为:被激励程度=0.503*生存类因素+0.431*成长类因素;对三类激励因素所包含的具体激励因素与被激励程度做回归分析,得到薪酬福利、职位晋升、工作成就、培训机会这四项激励因素与软件知识型员工的被激励程度呈显著因果关系,且其标准回归方程为:被激励程度=0.338*薪酬福利+0.286*职位晋升+0.231*工作成就+0.214*培训机会;(8)软件知识型员工认为最重要的激励因素与实际激励作用最大的激励因素并非完全一致,并不是完全成对应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根据得出的对天府软件园软件知识型员工激励效果最显著的四项激励因素,即薪酬福利、职位晋升、工作成就和培训机会,以此为侧重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激励策略建议,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工作激励和文化激励。由于笔者的学识、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视觉尚不够开阔。问卷发放范围较小,研究结果是否对成都软件产业知识型员工具有普遍代表性还亟需进一步探究;此外,在研究时没有考虑软件企业的生命周期对员工需求的影响;最后,本文的研究没有涉及社会心理习惯、民族传统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外部因素对各激励因素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全面、详尽。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考虑扩大抽样范围,进一步修正检验;还可以从软件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出发,来研究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或是考虑将社会心理习惯、民族传统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纳入到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中,并且,在设计激励措施时还可以融合中国传统的激励思想,以增强激励措施和手段对于中国企业的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生代农民工激励因素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农村经济 2013(03)
- [2].企业职工薪酬激励程度核算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31)
- [3].乡村医生激励机制路径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6(06)
- [4].普通员工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财会通讯 2020(20)
- [5].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本质之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 2008(10)
- [6].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J]. 企业研究 2011(02)
- [7].改制企业领导者激励因素结构化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26)
- [8].激励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以小学思品学科为例[J]. 记者观察 2018(23)
- [9].一种基于情绪激励度的情绪词加权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6(02)
- [10].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知识吸收的中介作用与激励的调节作用[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06)
- [11].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因素分析[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05)
- [1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报业绩效考评中的应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1(07)
- [13].探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1)
- [14].国有企业内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现代商业 2020(09)
- [15].公立医院员工个体因素对薪酬激励程度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1(04)
- [16].江苏省体育场馆职工从业现状与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7].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薪酬激励现状[J]. 经济师 2016(01)
- [18].基于完全信息下的高校“不升即走”动态博弈分析[J]. 价值工程 2015(27)
- [19].信息、风险、激励和预防性努力[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6)
- [20].旅游企业中90后员工的激励特征研究[J]. 时代金融 2018(05)
- [21].论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9)
- [22].基于净利润视角的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 上海管理科学 2013(05)
- [23].管理层激励机制优化设计[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1)
- [24].考虑解答者公平关切的众包竞赛知识共享激励[J]. 系统管理学报 2019(06)
- [25].股权激励设计要素的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 2020(05)
- [26].物质资本的积累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资本—技能互补视角[J]. 管理世界 2017(04)
- [27].以群体动力理论为视角洞悉影响激励高校体育教师的因素[J]. 武魂 2013(06)
- [28].数量柔性契约下服务供应链的激励机制研究[J]. 技术经济 2010(10)
- [29].CFO“三力”特征与软职能关系研究[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1(02)
- [30].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市场营销工作[J]. 财经界(学术版)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