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大幅度提高汽车、赛车等的使用性能,对其核心部件----发动机功率密度及自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几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发动机功率成倍增长的同时,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也越来越大,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结构超重问题,致使发动机的性能受到影响,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新的高性能材料制造发动机零部件,减轻发动机运动部件质量和传动阻力等是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有效途径。铝硅合金作为耐磨材料,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含硅量在18%-26wt%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具有密度小、热膨胀系数低、导热性好、足够的高温强度和耐磨性等特点,是理想的发动机轻质耐磨材料。但是,采用普通铸造工艺生产过共晶铝硅合金时,粗大的硅相严重割裂了基体的连续性,使合金的强度、韧性显著下降。当硅量超过14wt%时,即使变质处理也很难消除硅相的不利影响。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汽车、航空、航天工业的特殊需要,要求铝硅合金进一步提高耐磨性、耐热性,并大幅度降低线收缩率及密度。在合金成分上表现为高硅含量及合金化。显然,常规的合金材料及铸造工艺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近几年研制开发的快速凝固新材料为航空、航天工业用高性能材料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应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法(RS/PM)制备了高耐磨超低膨胀系数高硅铝合金材料,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取得了规律性认识,并应用该材料试制了大功率发动机缸套,得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论文自行设计制造了雾化制粉实验装置,以此为基础研究各种工艺参数对粉末材料特性的影响规律,雾化正交实验及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各种雾化工艺参数对合金雾化效果有很大影响:喷嘴间隙δ是影响雾化效果的显著因子,气体流量Q是影响雾化效果的第二显著因子,金属液过热度为非显著因子;实验得到最佳喷嘴间隙取δ=0.55mm,较佳的气体流量Q为34 m3/h,陶瓷管内径值为6.4 mm,最佳喷嘴角度为25°,金属液过热度100℃。论文以群体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合金的热物性参数,过饱和度以及第二相形核率变化的条件下,提出了一个描述雾化过共晶Al-Si合金液滴快速凝固过程中组织演变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液滴的运动方程与传热方程相耦合,对雾化合金液滴的冷却凝固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合金液滴尺寸的减小,平均冷却速度增加,当熔滴尺寸足够小时,熔滴温度的变化趋势及合金液滴的组织将发生突变,过共晶Al-Si合金液滴发生亚稳共晶组织转变的临界尺寸为:dlim=[6.Nu.Kg(Tx-Tg)/ρ.L.(df/dt)]1/2;增加雾化气体的初速度,降低熔体过热度,会使初生相的析出受到抑制,有利于得到亚稳组织。论文在快速枝晶及共晶生长理论模型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过冷熔体中等轴凝固的生长特性,借用最高界面生长温度判据,建立了共晶合金等轴凝固界面响应函数模型:IRF(ν)=max(Tpri(ν),Teut(ν));通过该模型分析了Al-Si合金系快速等轴凝固过程中的组织竞争生长,绘制了非平衡组织选择图,研究表明:在快速等轴凝固过程中,Al-Si系合金存在着α相、Si相及(α+Si)共晶组织三个生长区,当Si的含量介于12%至25%之间时,将会出现α相及(α+Si)共晶两种亚稳组织,当Si含量大于25%或者小于12%时,只可能形成亚稳的(α+Si)共晶组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建立的共晶合金等轴凝固界面响应函数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l-Si系合金快速等轴凝固过程中的非平衡组织选择,对其它共晶系合金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以自行设计制造的小型冷压及热挤压模具为基础进行小试样挤压过程物理模拟,研究粉末材料致密化和金属流变规律及热挤压工艺参数对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冷压坯的挤压可以分为填充致密、稳定挤压、紊流挤压等三个阶段;粉末颗粒尺寸越大,粉末的冷压制性能越好,越容易获得表面质量高且形状完整的冷压坯料,同时大尺寸粉末颗粒的热挤压棒材质量好,表面光洁无裂纹;但是,粉末颗粒尺寸越小,所获得的热挤压棒材密度越高,材料内部微观组织细小且均匀分布,且挤压棒材的力学性能越好。综合考虑粉末的利用率及粉末颗粒内部的组织形态力学性能等因素,使用混合粉末比使用单级粉末挤压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证明,使用颗粒半径小于147μm的混合粉末,选择适当的挤压温度、挤压比、挤压模芯角度等参数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挤压棒材。温度对热挤压制品微观组织影响较大,合金中Si含量越高,初晶硅相随挤压温度升高而长大的趋势越明显。Al-Si合金粉末材料中细小弥散分布的Si相在挤压过程中发生聚集和长大的规律符合LSW粗化动力学理论;挤压变形系数和制品横截面形状主要通过改变粉末变形程度和粉末体结合状态来影响挤压制品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挤压比为16时,Al-Si合金粉末之间的孔隙已经基本消除,粉末体结合已接近良好状态,较大的挤压比是获得理想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必要条件。在现有实验条件下,Al-30%Si合金最佳热挤压工艺参数为:挤压温度520℃,挤压比16,模芯角90°。总之,使用快速凝固制粉+热挤压工艺制备的Al-Si合金与未经过任何变质处理自由凝固条件下制备的合金相比,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合金中Si含量的提高,挤压制品的抗拉强度、硬度、耐磨性相应提高,延伸率略有下降;细化初晶硅相使其细小均匀分布,改善初晶硅相的形态使其与基体的结合力进一步提高,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应用高硅铝合金材料代替传统38CrMoAl材料生产大功率发动机缸套,并采用缸套环向加筋且筋上有径向约束的方法可以使缸套的各种性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其室温抗拉强度大于400 N/mm2,高温250℃抗拉强度大于300 N/mm2,520℃挤压制品的平均磨损量为2mg,平均摩擦系数为0.3,室温热导率及热膨胀系数分别达到130 W/m/k及1.5×10-5K-1,其力学性能优于有报道的国外技术水平,综合性能优于铸铁及钢制缸套材料。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气液双相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关键结构优化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微纳米气泡在棉织物碱退浆工艺中的适用性[J]. 印染助剂 2020(01)
- [3].微纳米气泡在VOCs废气处理方面的研究[J]. 门窗 2019(16)
- [4].微纳米气泡耦合过渡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吸收甲醛[J]. 化工环保 2020(01)
- [5].浅析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J]. 中国水产 2020(03)
- [6].自驱动微纳米马达在主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进展[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7].自驱动微纳米马达[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0(02)
- [8].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清洗领域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20(17)
- [9].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果蔬采后的应用[J]. 中国蔬菜 2020(09)
- [10].陈克复院士到杭化院进行微纳米纤维素项目指导交流[J]. 纸和造纸 2020(04)
- [11].微纳米气泡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J]. 能源与环境 2020(04)
- [12].微纳米气泡在治理水体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0(03)
- [13].微纳米气泡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7)
- [14].微纳米气泡对粗粒煤浮选的效果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9)
- [15].微纳米薄层石墨基水性防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上海涂料 2020(05)
- [16].微纳米马达的运动控制及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化学 2017(01)
- [17].微纳米马达研究的多学科交叉[J]. 科学通报 2017(Z1)
- [18].自驱动微纳米马达的设计原理与结构简化方法[J]. 科学通报 2017(Z1)
- [19].微纳米气泡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03)
- [20].微纳米多孔聚合物在食品包装和检测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7(19)
- [21].专家共话微纳米复合材料与产业前景[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01)
- [22].微纳米气泡在农业灌溉领域的应用展望[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S1)
- [23].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瓷片的微纳米气泡清洗研究[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0(05)
- [24].计量技术支撑微纳米科技未来发展[J]. 张江科技评论 2020(05)
- [25].南工大教授发明在微纳米级空间制备有序材料新方法[J]. 中国粉体工业 2012(02)
- [26].具有抗菌性能的载药复合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表征[J]. 高分子通报 2020(04)
- [27].节流孔孔径及气体流量对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性能的影响[J]. 能源工程 2020(04)
- [28].微纳米马达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19(01)
- [29].微纳米气泡发生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7(05)
- [30].微纳米气泡应用于水中污染物氧化降解的进展与挑战[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09)
标签:快速凝固论文; 微纳米晶高硅铝合金论文; 组织演变及竞争生长论文; 高耐磨超低热膨胀系数论文; 大功率发动机缸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