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陪都制度及其政治军事作用探研

清代陪都制度及其政治军事作用探研

论文摘要

清入关前,以沈阳为都城是一极具战略意义的选择。入关后以东北地区为依托,进而征服整个中国。随后为巩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并加强对全国控制的需要,以盛京为陪都,建立起相应的陪都制度。在政治上,为维护统治,强化祖宗之地的根本地位,假“龙兴之地”之名,以经常性的祭祖谒陵形式,赋予其不忘记根本,凝聚本民族心志的深层含义,达到巡视、加强统治东北的目的。利用盛京及东北的风土民情和自然环境,教育满族不忘传统,发扬“国语骑射”之优长,保持原有骁勇善战的能力,防止本民族汉化。因此,以沈阳作为陪都,不断完善陪都体制,成为有清一代始终十分重视的国策之一。清朝在盛京以及东北地区的管理始终以军事为突出色彩,压抑民事行政事务的开展与发展。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二元管理体制。盛京内务府的设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清朝统治者对盛京地区最大利益独占与享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取封禁政策,严格禁止汉人进入东北,尽可能地维护东北满人的优势,保护满族人的权益,巩固陪都的地位。陪都盛京的政治作用还体现在联系关内外,沟通与俄国、朝鲜、蒙古等多方联系,在清朝统治者安抚北部边疆少数民族,调整与邻国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军事方面,盛京驻防八旗兵的数量在全国占绝对优势,它不仅保卫盛京的安全,同时护卫东北乃至全国;清朝政府尤其重视盛京八旗(当然亦有其影响下的东北八旗)对全国反抗势力的威慑作用。并通过盛京八旗兵参与全国重大军事活动情况,主要是镇压国内叛乱、抵御外敌入侵、驻守边疆、保卫边防。盛京在不同时期发挥作用的差异直接体现了清朝的盛衰过程。盛京及东北地区既是满族统治者的发祥地,又是清朝赖以维护统治的后方基地,清朝统治者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等诸多方面力图维护其在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维护其满洲人的优势地位和习俗,保证东北地区的后方基地和盛京的陪都地位,从而实现它对全国的统治。但随着清朝统治的江河日下统治者对盛京发生变化趋势的掌控程度也渐弱,这正是大清王朝盛衰发展的缩影。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一 建都盛京
  • (一) 努尔哈赤定都沈阳
  • (二) 盛京建设与陪都确立
  • 二 陪都盛京的政治地位
  • (一) "龙兴"地之特殊意义
  • (二) 特殊管理模式
  • (三) 抚绥边民、沟通中外
  • 三 盛京的军事作用
  • (一) 兵员众多与驻防密集
  • (二) 盛京八旗独特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古代“由主入辅型陪都”研究[J]. 中原文化研究 2018(02)
    • [2].“陪都”词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8)
    •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重庆陪都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J]. 居舍 2019(31)
    • [4].重庆陪都时期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再利用探索[J]. 室内设计 2013(02)
    • [5].中国古代陪都十大类型论[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6].重庆陪都文学及其话语空间[J].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4)
    • [7].中国古代的“陪都”[J]. 人民周刊 2016(12)
    • [8].试析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9].试论构建陪都文学主流化的两难维度[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10].民国“陪都”重庆音乐期刊发展述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02)
    • [11].陪都重庆与现代青年的战时培养[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2].陪都文学的书写意向与文化蕴涵[J]. 重庆社会科学 2013(01)
    • [13].浅议重庆陪都老建筑的保护与开发问题[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5)
    • [14].陪都文学精神的形成与演变[J]. 河北学刊 2010(06)
    • [15].《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的制订及规划评述[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05)
    • [16].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城市规划法规的制定和发展[J]. 建筑史 2015(01)
    • [17].陪都重庆:一些曾被忽略的侧面[J]. 同舟共进 2013(01)
    • [18].陪都小说的史诗双重建构[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9].用好“陪都”档案 服务渝台交流[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1(04)
    • [20].陪都时期重庆出版业面临的困境——以出版用纸为中心考察[J]. 科技风 2009(14)
    • [21].论抗战时期陪都警察的防空职能[J]. 河北法学 2016(03)
    • [22].复杂国际形势下的“战略陪都论”及其传播策略[J]. 西部发展评论 2012(00)
    • [23].抗战时期陪都体育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4(02)
    • [24].陪都重庆怪现象:铁棍打散民众集会[J]. 文史博览 2012(07)
    • [25].陪都各界与台湾光复[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6].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法艺术发展简论[J]. 艺术探索 2011(06)
    • [27].抗战精神的陪都建构[J]. 抗战文化研究 2015(00)
    • [28].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征[J].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7)
    • [29].先秦陪都的军事防御作用[J]. 文博 2008(01)
    • [30].萧红创作中的陪都重庆叙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5(03)

    标签:;  ;  ;  ;  

    清代陪都制度及其政治军事作用探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