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睦邻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阿关系,睦邻外交,历史经验
睦邻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张安[1](2018)在《新中国睦邻外交视阈下中阿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1949—1965)》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阿富汗当作睦邻外交的重要对象,从而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缘环境下,中阿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国自身因素、美苏大国因素和印巴邻国因素的影响。中阿关系的演变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刘丹[2](2017)在《试论周恩来睦邻外交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恩来既是一位理想坚定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高风亮节、虚怀若谷的杰出外交家。周恩来在吸取传统文明精华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其中睦邻外交思想作为周恩来同志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7年06期)
韩晓青[3](2016)在《从中巴关系二叁事看周恩来的睦邻外交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主抓外交工作,并曾亲自兼任外交部长达9年,为处理新中国和周边国家外交关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巴基斯坦是新中国在南亚地区的重要邻国,两国关系被国际社会誉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典范",被两国人民称为"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比蜜还甜"。但是20世纪50年代,受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影响,两国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期刊2016年04期)
张旭东[4](2015)在《睦邻外交“越”“新”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愈发重视与东盟国家间合作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习近平主席对越南和新加坡两国的国事访问,中越和中新关系都在大踏步地迈上新的台阶。行至年末,厚厚的中国外交日历记录着一幕幕重头戏。在相继访问英美两个发达国家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将友谊与合作之手伸向了东南亚近邻越南和新加坡。在大国外交的精彩乐章暂告段落之际,睦邻外交又重新占据中国外交的新闻头条。如果说,美欧见证了"习式大国外交"的风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期刊2015年12期)
李文兰[5](2015)在《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国东盟睦邻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是20实际90年代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新流派。建构主义认为文化建构认同,观念决定利益。用建构主义来分析和把握中国与东盟的外交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与东南亚国家有广泛的契合。目前在西方社会盛行的"中国威胁论"对中国东盟的关系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中国东盟的共同文化﹑观念和规范,并与中国东盟的睦邻外交政策服务,使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5年05期)
张震宇[6](2014)在《冷战后中国睦邻外交的成就与挑战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中国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与任务,结合当前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继续推行和平与发展的睦邻战略,要求中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努力践行中国“新安全观”,真正把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提高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水平,传承“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睦邻真谛当做时下中国睦邻外交的工作核心。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睦邻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转型不再简单停留在“和平共处”口号层面上,而是逐渐过渡到“积极争取、合理引导、奋发有为”的阶段。文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冷战后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发展,并对中国当下的周边环境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部分总结了中国睦邻外交在冷战后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睦邻成果,巩固着中国周边关系的友好合作;第叁部分主要指出了中国睦邻工作发展上的诸多挑战,并对来自国际和国内不同压力展开分析;文章最后部分主要是措施建议。作者结合近年来“主场外交”、“公共外交”、“经济外交”等途径,对中国睦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新设想,希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睦邻外交务实新路子。(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4-04-01)
孙建刚[7](2014)在《中国东盟睦邻外交政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亚国家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后,已经成长为亚太地区一直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地区力量,其在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经过冷战后20多年的发展东盟不仅成长为中国稳定周边环境维护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战略依托。对维护中国和平发展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和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冷战后中国改变了冷战时期采取的支持东盟国家内部的共产党革命,不承认非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的政策,①开始实行旨在推动双边关系良性发展的睦邻外交政策。进入21世纪以后,在中国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的睦邻外交关系发展迅速,双边关系制度化、机制化趋势明显加快,成为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一个样板。然而与此同时随着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双边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也不断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国家中心路径”的分析框架,基于冷战后国际局势大幅缓和的国际背景,从政府决策的角度,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睦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梳理了冷战后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对东盟睦邻外交政策的内涵与特点,在分别从成就和挑战两个方面对睦邻外交政策实施的效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睦邻外交政策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国对东盟睦邻外交政策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意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4-01)
雍明虹,张潇予,瞿姝宁,尹朝平,陈晓波[8](2014)在《发挥好睦邻外交战略通道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继续热议国家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铁路公路为载体和纽带,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推动孟中印缅经济合作,发挥好“一带一路”建设睦邻外交战略通道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4-03-10)
高宏强[9](2013)在《中国与朝韩两国睦邻外交中安全困境的战略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与现实显示,中国与朝鲜半岛,或者说中国与朝韩两国以及朝韩两国之间的睦邻外交中存在着种种困扰相关各方的安全两难问题,而破解这种因漫长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两难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它的成因及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可以从四个角度入手:一要强化与朝鲜半岛两个国家的战略互信及睦邻友好关系;二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凝聚中朝韩文化的核心价值;叁要积极努力地构建以中朝韩为核心的睦邻安全共同体;四要在原"六方会谈"的基础上,在联合国框架的辅助下,组建包括中朝韩相关国家在内的"东北亚合作组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周晓霞[10](2012)在《周恩来睦邻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边外交是中国和平外交的战略基点,新中国自建国以来一贯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他创立的新型睦邻外交为新中国营造力良好的周边关系,增强了与邻国的了解和友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全面、系统地研究周恩来的睦邻外交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新时期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创造和维护与邻国和睦相处、友好合作、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周恩来睦邻外交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进行了整体的梳理,并探讨了周恩来睦邻外交思想对新时期建设周边外交的启示。本文试图将周恩来的睦邻外交思想分为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睦邻团结、反对侵略;睦邻合作、共同发展叁个部分,并在其中重点论述了对外经济援助、“求同存异”、民间外交等睦邻外交思想,并试图运用这些思想指导解决目前中国周边外交中出现的领土权益争端等现实问题。(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5-01)
睦邻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恩来既是一位理想坚定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高风亮节、虚怀若谷的杰出外交家。周恩来在吸取传统文明精华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其中睦邻外交思想作为周恩来同志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睦邻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安.新中国睦邻外交视阈下中阿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1949—1965)[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
[2].刘丹.试论周恩来睦邻外交思想[J].世纪桥.2017
[3].韩晓青.从中巴关系二叁事看周恩来的睦邻外交思想[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
[4].张旭东.睦邻外交“越”“新”阶[J].今日中国.2015
[5].李文兰.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国东盟睦邻外交研究[J].智富时代.2015
[6].张震宇.冷战后中国睦邻外交的成就与挑战及其对策[D].暨南大学.2014
[7].孙建刚.中国东盟睦邻外交政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4
[8].雍明虹,张潇予,瞿姝宁,尹朝平,陈晓波.发挥好睦邻外交战略通道作用[N].云南日报.2014
[9].高宏强.中国与朝韩两国睦邻外交中安全困境的战略破解[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0].周晓霞.周恩来睦邻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