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全球化,这个词汇曾经被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称之为“21世纪被滥用词语之最”。而且,人们发现,在当今人类使用的语言中没有哪个词语能够像全球化一样对不同的人群有如此不同的含义。有很多人把全球化阐释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认为全球化从此将人类带入一个和平与昌盛的新时代。然而,也有一些人把全球化视为一种新的无序与混乱。全球化以及与其相伴随的全球性问题也确实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究竟原因何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度解读。本文从全球化和全球公共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出发,试图剖析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反全球化运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过旺,而在供给上则严重不足。全球公共产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从字面上看它是公共产品在全球范围的扩展。然而,相比具有权威的主权国家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无政府状态下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却十分困难。因此,本文将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出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运用国际合作理论进行阐述,如何在全球层面实现全球公共产品的合作供给?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激励机制理论作剖析,如何在无政府状态下建立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偏好表露激励机制和管理监督激励机制?运用新公共财政理论展开论述,如何在无强制性征税体制状况下构建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融资机制?本文的逻辑思路为层层递进结构。本文认为,“公共性”的人为建构性决定了从公共产品到全球公共产品扩展的逻辑推论是成立的。公共产品供给中集体行动的困境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也同样适用,甚至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上进行国际合作。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协议(制度)的制定得以确认后,其后续执行程序能否顺利继续?本文认为,需要为这种国际合作建立激励机制给予巩固,而为国际合作建立的激励机制需要通过融资机制在财政上给予保障。基于上述的逻辑体系,本文的框架结构由导言、正文(五章)以及结束语三部分构成。导言首先论述了全球化与全球公共产品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接着阐述了相互关联的几个问题:全球化促使公共性范畴的扩张,使公共产品扩展到全球后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全球相互依赖进程制约着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程度也制约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此外,对当前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全球公共产品的转变,同时也是从国际关系高级政治领域到低级政治领域转变的过程。第一章主要从公共产品理论发展历史的回顾来描述公共产品的理论特征,进而推导出全球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并且根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程度、公共性的人为建构程度、产品生产循环阶段、公共性的三角结构等不同标准对全球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在这一章中,还对国内公共产品和全球公共产品的异同点作了比较,对国内公共产品和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冲突和协作进行了分析。第二章第一节首先通过对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集体行动困境的分析,认为在全球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更为突出。进而,也为第三章国际合作理论的推论作了铺垫。第二节对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即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和跨国公司进行了论述,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公共产品供给需要多元主体之间进行协调配合。第三节分析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认为:全球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不足和未充分利用两种情况,其中供给不足是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运用个体投入和产品产出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形式划分为总和技术、最优环节技术和最薄弱环节技术。其中,全球范围内总和技术的公共产品最容易产生集体行动困境和搭便车问题。第三章第一节从国际合作和国家利益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以国家为个体单位的公共产品供给基于个体“经济人”角色假定,主要是基于本国国家利益与他国进行国际合作的。第二节将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分为政治决策和生产(融资、管理)两个环节。通过分析认为,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任何环节都是十分复杂的,且有时候难以开展国际合作。第三节基于国家在开展合作时的主动程度将全球公共产品的国际合作分为:外向型合作、内向型合作、政府间联合生产与网络式合作。第四章主要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激励机制理论来论证建立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激励机制战略的重要意义,并就激励机制措施提出一些建议。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分析认为,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和全球公共产品的激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问题,而供给过程中必须注意偏好表露激励和监督管理激励问题。第三节的分析认为,建立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偏好表露激励机制的战略主要有: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国之间建立互惠激励、参加和遵守国际协议激励、为某些全球公共产品的生产设立贸易联动激励、为某些全球公共产品的生产设立统一标准模式激励和国际社会舆论性激励。第四节是案例分析,在对《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之间的激励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减少向大气排放有害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该议定书在激励机制方面所需成本较低、参加和服从国际协议的激励机制比较完善、大国在集体行动方面的步伐比较一致等因素所致。第五节,主要论述签订国际协议(制度)后,如何建立执行这些国际协议(制度)的管理监督激励机制。该节认为,针对所有主要国际协议建立执行理事会、针对主要国际协议的执行建立全球公共政策伙伴关系、针对国际特别事务建立CEO制度等三种途径是建立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管理监督激励机制的有益措施。第五章主要运用新公共财政理论对如何解决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融资问题进行分析。第一节主要论述了在全球框架下,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公共财政理论是如何向全球框架下新公共财政理论演化的。全球框架下的新公共财政理论吸收了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理论的模型,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公共财政的亚领域。新公共财政理论拓宽了传统公共财政理论主要以国家、单一经济体为中心的局面,覆盖了全球化挑战国际和国内的方方面面。它是关于政府如何独立地、集体地将公共和私有资金引向全球化公共政策挑战的新公共财政理论。第五章第二节主要运用新公共财政理论对全球公共产品融资的含义作界定,并对其原则和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全球公共产品的融资结构主要由国家融资和国际合作融资所构成。其中,国家融资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国际合作融资则是全球公共产品融资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国际合作融资途径有:国际金融激励、官方发展援助、特别提款权、政府间服务机构费用摊派等。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全球公共产品的融资活动提出两点措施建议:第一,发展融资必须大力增加发达国家的对外援助力度和减轻重债穷国的国际债务;第二,发达国家发展对外援助应该大量增加援助的数额绝对值,优化对外援助的区域结构,援助手段应从贷款向赠款方面倾斜。此外,减轻重债穷国的国际债务可以改善这些国家国内私人投资环境,增加可预算的资金额,从而促进重债穷国的国内经济发展。第五章第四节是案例研究,就当前征收国际航空税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析认为,相比其他国际征税提议(碳排放税、托宾税)而言,征收国际航空税的阻力较小。而且,征收国际航空税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得以实施,所征税收用于在全球范围减轻贫困。这一进程的发展前景看好。结语部分主要对全球公共产品这一新概念的后续理论研究作了一个展望。该部分认为,当前全球公共产品理论正处于探索阶段,有必要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其需求、供给、生产等问题。有必要对新公共财政理论在全球公共产品的融资方面的作用继续作深度分析,有必要在全球公共产品的激励机制方面做进一步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