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虫生菌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生理特性、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草业科学
作者: 朱建兰
导师: 张自和
关键词: 虫生菌,菌株,生理学,致病性,分子生物学
文献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虫生真菌以其安全有效,流行潜力显著,容易生产等优点,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作为虫生真菌,对尺蠖等鳞翅目害虫具较强的致病性,用其控制草地、林地生态系统中的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对Dh菌株生物学特性,培养条件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胞外酶产生的特性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测定了该菌株对几种害虫的致病作用及苜蓿钩麦蛾幼虫受感染后体内保护酶活性变化;利用RAPD多态性技术及rDNA ITS序列分析,对Dh菌株及其相近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和遗传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Dh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株喜温,生长温度范围为15~45℃,最适温度为30℃;在pH4~8之间生长良好;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8~45℃,以30℃为最适;能利用葡萄糖、蔗糖等多种碳源,在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可利用多种氮源,尤其对尿素、氯化铵的利用最好。2.该菌株胞外蛋白酶在粘虫虫尸培养基和明胶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在明胶—琼脂平板培养基上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3d后,用15%HgCl处理,菌落周围显示出清晰透明的环状,在33℃温度下产酶量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少;几丁质酶产酶高峰出现在4~5d。在含1.5×106个分生孢子/mL的PD培养液中,恒温(25℃±1℃)下振荡(120r/min)培养3.5d,产淀粉酶量最大,为272.42U/mg;培养液初始pH4~6最有利淀粉酶的产生,培养4d产酶量为1377.20~1528.99u/mg。温度和pH对淀粉酶活性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在50℃,pH6.0条件下酶活性最高,在pH4~7范围内20℃下处理20min,或37℃下处理1h酶活性较为稳定,保持在65%以上。一定浓度的Cu2+和Ba2+有利于酶活性的提高,但Mg2+,Fe2+,Ca2+,NH4+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3.通过在液体和平板培养中研究光周期对Dh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光照对液培菌丝生物量和平板培养产孢有明显的影响,长光照液培有利于菌丝生长,其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短光照和全黑暗;培养96h菌丝生物量最大,其中以18h光照与6h黑暗交替菌丝生物量最大,通过拟合逻辑斯蒂生长模型,也以上述组合的K值最大,菌丝生物量达35mg/ml左右,与观察值相吻合。②光照对Dh菌株
论文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1. 虫生真菌研究历程
2. 虫生真菌的分类
3. 虫生真菌资源及开发应用现状
4. 虫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5. 虫生真菌致病机理及其寄主昆虫的防御反应
6. 虫生真菌毒素对昆虫的作用机制研究
7. 虫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Dh 菌株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几种胞外酶活性研究
第一节 Dh 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1.2 菌株形态特征
1.3 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1.4 菌株对碳、氮源的利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 Dh 菌株形态
2.2 温度对Dh 菌株生长的影响
2.3 pH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2.4.Dh 菌株对碳,氮源的利用
2.5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6 致死温度
第二节 Dh 菌株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及淀粉酶活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试剂与试虫
1.3 胞外蛋白酶的测定
1.4 胶体几丁质的制备及几丁质酶的测定
1.5 产淀粉酶条件及其活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Dh 菌株产胞外蛋白酶水平
2.2 Dh 菌株胞外蛋白酶产量
2.3 培养时间对Dh 菌株产几丁质酶的影响
2.4 培养时间对 Dh 菌株产淀粉酶的影响
2.5 培养基初始 pH 对 Dh 菌株产淀粉酶产生的影响
2.6 Dh 菌株产淀粉酶的特性
第三节 讨论
1. 对Dh 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2. 对Dh 菌株胞外酶活性的研究
第三章 光周期对Dh 菌株离体培养的生物量及产孢量的影响
第一节 光周期对Dh 菌株离体培养生物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液体培养
1.3 固体平板培养
1.4 紫外光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周期对液体培养Dh 菌株菌丝的生物量的影响
2.2 光周期对Dh 菌株生物量的拟合曲线
2.3 光周期对固体平板培养Dh 菌株生长的影响
2.4 紫外线照射对Dh 菌株菌落生长的影响
第二节 温度与光照对Dh 菌株产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产孢量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孢时序与产孢量
2.2 光照对产孢量的影响
2.3 产孢时序与产孢量的拟合曲线
2.4 产孢速率
第三节 讨论
第四章 初始接种量及不同培养液对Dh 菌株生长的影响
第一节 初始接种量对Dh 菌株液体培养下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液体培养
1.3 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2.2 生长曲线
第二节 不同培养液对Dh 菌株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液体培养
1.3 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2.2 培养液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2.3 生长曲线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影响Dh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生化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与产孢平板的制备
1.2 基质的制备
1.3 分生孢子萌发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氨基酸对Dh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维生素对Dh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3 糖类对Dh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4 矿物质对Dh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化学农药对Dh 菌株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化学农药
1.3 化学农药与Dh 菌株分生孢子混配及测定方法
1.4 化学农药对Dh 菌株菌落生长影响的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农药与Dh 菌株混配后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化学农药对Dh 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第七章 Dh 菌株对苜蓿钩麦蛾等害虫的室内防治及对钩麦蛾保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第一节 Dh 菌株对苜蓿钩麦蛾等害虫致病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害虫
1.3 供试菌液的配制及测定
1.4 测试方法
1.5 死亡率和防治效果计算
1.6 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生物样品的制备
2. 结果与分析
2.1 Dh 菌株对钩麦蛾的防治效果及钩麦蛾感染Dh 菌株后的症状
2.2 Dh 菌株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2.3 Dh 菌株对梨尺蠖的室内防治效果
2.4 Dh 菌株对棉铃虫的室内防治效果
2.5 Dh 菌株对沙枣尺蠖(春尺蠖)的防治试验
2.6 Dh 菌株对桃蚜与苹果全爪螨室内防治效果
2.7 Dh 菌株对6 种害虫室内防效比较
第二节 钩麦蛾幼虫感染Dh 菌后对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酶活性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Dh 菌对钩麦蛾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2.2 Dh 菌对钩麦蛾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2.3 Dh 菌对钩麦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第三节 讨论
第八章 Dh 菌株及其它相关曲霉属真菌的RAPD 分析及rDNA ITS 序列分析
第一节 Dh 菌株及其它裸胞壳和曲霉属真菌的RAPD 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收集
1.2 单孢菌株的获得及菌丝体的培养收集
1.3 基因组DNA 提取
1.4 随机引物筛选
1.5 RAPD 反应体系的优化
1.6 RAPD 扩增程序筛选
1.7 电泳分析
1.8 电泳谱带的记录
1.9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曲霉菌DNA 几种方法的比较
2.2 引物筛选
2.3 RAPD 增体系的组成
2.4 RAPD 扩增程序的筛选结果
2.5 14个供试菌株的聚类和亲缘关系分析
第二节 Dh 等6 种裸胞壳菌株rDNA ITS 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扩增引物
1.2 扩增体系
1.3 扩增程序
1.4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1.5 ITS 的测序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ITS的碱基序列
2.2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第三节 讨论
1. RAPD 分析与种的分类
2. ITS 序列分析在曲霉近似种和疑难种的分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3. RAPD技术和ITS的序列分析用于甘肃曲霉菌亲缘关系分析的可行性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 Dh 菌株对环境条件适宜性强易培养
2. Dh 菌株对苜蓿钩麦蛾等害虫具有致病性
3. Dh 菌株及其相关菌株RAPD 分析和rDNA ITS 序列分析
第二节 问题与讨论
1. 关于Dh 菌株生理特性的研究
2. 关于对害虫致病性的研究
3. 关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三节 创新点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导师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3-12
参考文献
- [1].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果胶裂解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 付丽.山东农业大学2012
- [2].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诱导坏死蛋白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 冯宝珍.山东农业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虫生真菌座壳孢的分离鉴定和代谢产物的活性研究[D]. 潘洁茹.福建农林大学2008
- [2].昆虫病原真菌降解寄主体壁酶基因的克隆及球孢白僵菌高毒力重组菌株的获得[D]. 方卫国.西南农业大学2003
- [3].蚜虫专化性病原真菌(虫霉目)随寄主迁飞扩散而传播流行的生物学实证研究[D]. 陈春.浙江大学2005
- [4].玫烟色拟青霉生物学特性及感病菜青虫病理变化的研究[D]. 张仙红.山西农业大学2005
- [5].防治杭白菊蚜虫的丝孢类生防真菌筛选、菌药互作评价及规模化产孢新技术研究[D]. 叶素丹.浙江大学2006
- [6].昆虫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酸性海藻糖酶分离纯化、特性及其基因克隆的研究[D]. 赵华.重庆大学2006
- [7].生防真菌对叶螨类植物害螨的微生物防治研究[D]. 施卫兵.浙江大学2007
- [8].白僵菌与引诱剂联合控制松褐天牛及白僵菌分子生态学研究[D]. 王四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 [9].桑天牛幼虫高致病性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致病机理研究[D]. 李会平.河北农业大学2007
- [10].金龟子绿僵菌松墨天牛优良菌株筛选及其林间宿存研究[D]. 何学友.福建农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