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研究 ——以绿色信贷为例

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研究 ——以绿色信贷为例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环保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又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所以既面对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因素。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环境保护金融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立足于加强环境保护这一前提,主要从什么是环境保护金融手段、为什么要运用环境保护金融手段、如何完善绿色信贷手段三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的。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对我国环境保护金融手段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是导言,主要包括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内容和重点;创新之处。二是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环境金融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研究与发展。三是环境保护金融手段概述,主要包括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内涵;环境保护金融手段运用的意义;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运用实践(绿色信贷、设立环境基金、发行市政债券、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保护金融手段与其他手段的配合;引入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博弈分析。四是新公共服务理论与绿色信贷理念的导入,主要包括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公共物品与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对环境保护融资路径的改进;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与绿色信贷理念的导入。五是发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分析,主要包括银行业基于规避环境风险的战略需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高度相关性需要发展绿色信贷;银行贷款投向的不合理需要发展绿色信贷。六是我国绿色信贷的现状、问题与根源分析。主要包括我国绿色信贷手段运用进展分析;我国绿色信贷手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绿色信贷手段运用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七是促进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研究,主要包括完善环保信息共享制度;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变革与环境功能强化;明确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出台保障银行绿色信贷的法律。本论文的主要观点是:金融手段是加强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是将环境经济外部性问题内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主要包括绿色信贷、设立环境基金、发行市政债券、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其运用还在探索发展之中,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既要大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做法,也要不断总结我国在实践中的经验做法,以丰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体系;运用博弈论和一些统计计量方法,对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参与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对绿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银行贷款投向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计量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了新思路,绿色信贷理念的导入是建立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基础之上的;我国绿色信贷尽管进展较为迅速,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加以解决;促进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环保信息共享制度、在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变革中强化环境功能、明确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等。本论文运用了多种研究分析方法:一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在广泛借鉴国外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理论和实务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状况。同时,采用规范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促进绿色信贷的主要措施。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及绿色金融进行定性分析,利用博弈论和先进的统计计量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三是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研究是环境制度建设的新课题,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立足于宏观分析,但还要与微观分析结合,使研究具有既广泛的适用性,又要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本论文的研究路线如下: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找出问题----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寻求对策。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如下:通过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主要模式和架构,研究了绿色信贷的主要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环境保护金融理论体系以及金融手段运用,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助于完善环境保护金融手段体系,为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创造条件;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银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开拓新的思路,为发展绿色信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 研究内容和重点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理论基础
  • 2.1 环境与环境问题
  • 2.1.1 环境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 2.1.2 环境资源稀缺性
  • 2.2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 2.2.1 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基本涵义
  • 2.2.2 环境保护经济手段运用的意义
  • 2.2.3 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分类
  • 2.2.4 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特征
  • 2.3 环境金融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2.4 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研究与发展
  • 3 环境保护金融手段概述
  • 3.1 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内涵
  • 3.2 环境保护金融手段运用的意义
  • 3.3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金融手段运用的特点
  • 3.4 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运用实践
  • 3.4.1 实行绿色信贷
  • 3.4.2 设立环境基金
  • 3.4.3 发行市政债券
  • 3.4.4 排污权交易
  • 3.4.5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 3.5 环境保护金融手段与其他手段的配合
  • 3.6 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的博弈分析
  • 3.6.1 博弈论(Game Thoery)简介
  • 3.6.2 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 3.6.3 引入环保金融手段的博弈分析
  • 3.6.4 金融机构激励动力的博弈分析
  • 3.6.5 小结
  • 4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绿色信贷理念的导入
  • 4.1 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
  • 4.1.1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 4.1.2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缺陷
  • 4.1.3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传承与超越
  • 4.2 公共物品与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
  • 4.2.1 物品分类理论
  • 4.2.2 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
  • 4.2.3 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
  • 4.3 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对环境保护融资路径的改进
  • 4.3.1 外部性理论与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 4.3.2 民营化理论与环境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
  • 4.3.3 新公共物品供给思路与绿色信贷理念的导入
  • 5 发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分析
  • 5.1 银行业基于规避环境风险的战略需要发展绿色信贷
  • 5.2 绿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高度相关性需要发展绿色信贷
  • 5.3 银行贷款投向的不合理需要发展绿色信贷
  • 6 我国绿色信贷推行的进展、模式、措施及银行的实践分析
  • 6.1 我国绿色信贷推行的进展
  • 6.2 我国绿色信贷推行的模式
  • 6.2.1 山西模式
  • 6.2.2 上海模式
  • 6.2.3 江阴模式
  • 6.3 我国绿色信贷推行采取的具体措施
  • 6.4 我国绿色信贷推行中银行的实践
  • 6.4.1 中国工商银行的运作
  • 6.4.2 国家开发银行的运作
  • 6.4.3 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的运作
  • 6.4.4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的运作
  • 7 促进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研究
  • 7.1 完善环保信息共享制度
  • 7.2 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变革与环境功能
  • 7.2.1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状况
  • 7.2.2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变革
  • 7.2.3 在政策性银行业务变革中强化其环境功能的措施
  • 7.3 强化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
  • 7.3.1 商业银行强化环境责任的必要性
  • 7.3.2 商业银行强化环境责任的文化路径
  • 7.3.3 商业银行强化环境责任的赤道原则路径
  • 7.3.4 商业银行强化环境责任的引导升级路径
  • 7.3.5 通过改进银行公司治理强化银行环境责任
  • 8 中外银行合作开发绿色信贷的案例解析
  • 8.1 合作背景介绍
  • 8.2 合作伙伴介绍
  • 8.3 信贷人权利保障
  • 8.4 补充信贷人权利救济制度不足
  • 8.5 动产担保的突破
  • 8.6 贷款损失与分担
  • 8.7 风险管理
  • 8.8 协议准据法与管辖权的选择
  • 8.9 小结
  • 9 结论
  • 9.1 结论
  • 9.2 局限性
  • 9.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综述——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24)
    • [2].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研究[J]. 兰台内外 2019(36)
    • [3].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分析[J]. 河北企业 2020(07)
    • [4].浅析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精神本质及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5)
    • [5].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三重困惑分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6].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借鉴与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9)
    • [7].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环境保护工作研究——以广西为例[J]. 河南农业 2017(05)
    • [8].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的重要性[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21)
    • [9].浅析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精神本质及在我国的应用[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 [10].新公共服务理论下地方政府行政文化重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 [11].我国县级政府职能转变探析——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17)
    • [12].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J]. 商 2016(18)
    • [13].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的审计目标[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3)
    • [14].新公共服务理论阐释及其政府治理改革的启示[J]. 梧州学院学报 2015(02)
    • [15].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07)
    • [1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政府与公民新型关系的研究[J]. 东方藏品 2018(02)
    • [17].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山西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借鉴[J]. 山西青年 2017(01)
    • [18].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我国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和管理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8)
    • [19].论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 青春岁月 2016(07)
    • [20].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超越性与局限性[J]. 珠江论丛 2014(04)
    • [21].启示与迷失: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思考[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0(00)
    • [22].协商民主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创新与“共谋”[J]. 党政干部论坛 2008(01)
    • [23].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J]. 大视野 2008(07)
    • [24].试谈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图书馆发展的启示[J].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02)
    • [25].新公共服务理论下我国政府行为的发展引导[J]. 神州 2013(25)
    • [2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3(21)
    • [27].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J]. 商 2014(06)
    • [28].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浅析[J]. 商 2014(20)
    • [29].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建构[J]. 改革与开放 2014(19)
    • [30].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研究[J]. 运动 2013(03)

    标签:;  ;  ;  ;  

    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研究 ——以绿色信贷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