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内蒙古沙尘暴遥感监测

近两年内蒙古沙尘暴遥感监测

论文摘要

沙尘暴是沙漠及邻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通过风沙流的吹蚀和磨蚀、流沙埋压、大风袭击、污染环境等方面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给国民经济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也在逐年增加。内蒙古地区是我国沙尘源地和主要路径地区之一,该地区发生的沙尘暴不仅影响了京津唐周围地区,而且也加剧了该地区的环境恶化和地区贫困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准确监测和分析研究的迫切需要。从沙尘暴的监测手段来看,以往采用的遥感监测沙尘暴方法都是直接利用沙尘与背景物体的反射率、辐射亮度或辐射亮温的差异。物体的反射率与它本身的物理性状、太阳光照条件有关外,还与所处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季节和探测时间有关。辐射亮度和辐射亮温与地物的性质、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颜色等)、地物的温度T和波长λ有关,且受太阳辐射强度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以往的沙尘暴监测方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不是很稳定,可比性较差,方法尚不成熟。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稳定定量判识沙尘暴的沙尘指数模型,并用此模型监测了近两年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同时在分析沙尘暴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基础上,研究了近两年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原因及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沙尘暴强度模型的构建:地物的比辐射率与地物的性质、表面状况有关。比辐射率在没有发生沙尘暴的情况下主要受地面组成成分的影响,但如果出现沙尘暴,空气中的沙尘成分就会参与比辐射率的贡献,所以可以把沙尘暴发生时的比辐射率看成是地面成分和沙尘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北方地区沙尘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铝、石英等类物质。因此内蒙古地区沙尘的主要成份也是硅酸铝、石英等类物质。而且对内蒙古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沙尘颗粒来说,表面状况相近,所以不考虑沙尘物质组成和表面状况差异对比辐射率的影响。单从地面和沙尘对比辐射率的影响来讲,地面要高于沙尘,所以沙尘成分参与的越多,比辐射率相对就会越低。也就是说,沙尘强度越强,沙尘层的厚度就越大,沙尘的均匀程度也越高,比辐射率中沙尘成分的贡献就越大,地面成分的贡献就越低,使得比辐射率越低;反之,沙尘强度越低,比辐射率则越高。所以可用比辐射率代表内蒙古地区的沙尘强度。本文根据热辐射理论,利用比辐射率的特征,结合MODIS数据的热辐射波段的特征,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定量判识沙尘强度的沙尘指数(DSI)模型。经过多次沙尘暴的实例验证,本方法能够较精确地监测沙尘强度。(2)沙尘暴的遥感监测:利用构建的沙尘指数(DSI)模型监测了近两年MODIS数据接收时间段发生的内蒙古地区沙尘暴次数、发生范围、强度,得出2005年的沙尘暴比2006年次数少、范围小、强度弱的结论。(3)沙尘暴原因分析:通过沙尘暴强度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沙尘强度与当时风速、上年夏季降水量、上年秋季降水量、上年夏季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比较高;通过沙尘暴日数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了内蒙古的沙尘暴日数与春季温度、春季降水量、上年夏季降水量、上年植被覆盖度、春季大风日数相关性比较高。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近两年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发生和强度原因。(4)沙尘暴的防治对策:从沙尘暴发生原因和人为能够去改变的角度出发,提出控制人口增长、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预报预测能力等防治对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2 沙尘暴研究概述
  • 2.1 沙尘暴的定义与分级标准
  • 2.2 研究区概况
  • 2.3 国内外沙尘暴研究的进展
  • 3 基于MODIS数据沙尘暴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 3.1 MODIS数据的介绍
  • 3.2 基于MODIS数据的沙尘暴监测方法研究
  • 3.2.1 沙尘暴遥感监测原理
  • 3.2.2 沙尘指数(DSI)的构建
  • 3.2.3 DSI指数稳定性分析
  • 3.3 近两年内蒙古沙尘暴的遥感监测
  • 3.3.1 沙尘暴次数的监测
  • 3.3.2 沙尘暴范围的监测
  • 3.3.3 沙尘暴强度的监测
  • 4 近两年内蒙古沙尘暴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4.1 近两年内蒙古沙尘暴发生原因分析
  • 4.1.1 内蒙古沙尘暴日数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
  • 4.1.2 近两年内蒙古沙尘暴发生原因分析
  • 4.2 内蒙古沙尘暴强度原因分析
  • 4.2.1 内蒙古沙尘强度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
  • 4.2.2 内蒙古沙尘强度原因分析
  • 4.3 内蒙古沙尘暴对策研究
  • 5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采样点数据对照表
  • 附图1:沙尘暴危害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疆沙漠地区地表宽波段比辐射率遥感估算[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8)
    • [2].陆面微波比辐射率的卫星观测研究进展[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10)
    • [3].一种物体比辐射率的新型四次测量法及增温补偿[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7(06)
    • [4].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地表比辐射率方法的对比研究[J]. 城市勘测 2016(02)
    • [5].基于大气吸收线特征的高光谱热红外数据地表温度/比辐射率反演算法[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6(05)
    • [6].基于MODIS的江汉平原比辐射率季节变化规律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 2015(05)
    • [7].基于FTIR和MODIS数据估算新疆沙漠宽波段地表比辐射率[J]. 中国沙漠 2017(03)
    • [8].土壤水分及粗糙度对比辐射率的影响[J]. 遥感学报 2016(04)
    • [9].竹炭远红外比辐射率测试条件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6(03)
    • [10].2000-2011年中国地表比辐射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 2013(10)
    • [11].地表波谱比辐射率便携式测量的三种改进方法[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3(04)
    • [12].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武汉市地表比辐射率反演研究[J]. 全球定位系统 2013(05)
    • [13].近10年我国地表比辐射率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2(01)
    • [14].青藏高原地表微波比辐射率的反演与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06)
    • [15].几种地表微波比辐射率变化特征的地面观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06)
    • [16].中国江淮、黄淮地区陆面微波比辐射率的变化特征[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03)
    • [17].利用FTIR和MODIS数据估算塔克拉玛干沙漠宽波段地表比辐射率[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8)
    • [18].热处理对电气石远红外比辐射率的影响[J]. 陶瓷学报 2009(03)
    • [19].结合纹理特征分析与比辐射率估计的震后滑坡提取[J]. 遥感学报 2018(S1)
    • [20].风云三号传感器红外通道海表比辐射率模拟[J]. 遥感信息 2011(02)
    • [21].基于TM数据的地表比辐射率反演方法对比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0(02)
    • [22].利用不同地表比辐射率对ETM+数据地表温度反演对比研究[J]. 北京测绘 2012(06)
    • [23].Landsat8热红外波段地表比辐射率估算方法改进[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4].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1(04)
    • [25].基于葵花8号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夜间雾识别[J]. 高原气象 2018(06)
    • [26].竹炭远红外功效的测试与分析[J]. 浙江林业科技 2012(05)
    • [27].基于单通道算法和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研究[J]. 城市勘测 2008(05)
    • [28].基于Landsat ETM+影像的城市热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8)
    • [29].HJ-1B热红外遥感数据陆表温度反演误差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12)
    • [30].中国比辐射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15(06)

    标签:;  ;  ;  ;  

    近两年内蒙古沙尘暴遥感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