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配以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

巨刺配以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观察巨刺配以动气针法远道取穴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既继承运用了古代九刺之一的巨刺法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思想,又融入了现代解剖学中“运动具有止痛作用”的理论,是古代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本研究首次选用外关透内关,后溪透合谷进行巨刺并配合动气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旨在为临床治疗急性踝扭伤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方法: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进行诊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组方法,按损伤Ⅰ、Ⅱ度及病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进行分层,可得2×3=6层次,再将每层内的患者进行简单随机化分组。按每层的病例数从随机数字表任一行开始连续选取相应个数的随机数字,单数分至治疗组,双数分至对照组。治疗组:取穴对侧外关透内关、后溪透合谷。用3寸毫针,以后溪作进针点,沿第2、3、4、5掌骨掌侧面徐徐刺入,边捻转边进针,针用泻法,以捻转为主,辅以提插,直至合谷穴下,使2、3、4、5指及掌心均有明显的酸胀感。同样取患者外关进针,直刺至内关穴处。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踝,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活动患踝。对照组取穴—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照海、昆仑、太溪。均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一次,7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第4日)、1疗程后对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筛选无开放性伤口,发病在2周内,以往患踝无扭伤史的患者,并排除中度损伤中不能行走者及严重损伤如血管神经韧带断裂,骨折需行外科骨科治疗者,对针刺治疗过敏或易晕针者,符合纳入标准但不合作者、持续治疗时间不足1周者,共收集急性闭合性踝扭伤病人64例。将其按损伤程度及疾病的分期进行分层随机,得治疗组32人和对照组32人。每天针刺一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中(第四天)及1疗程后对患者的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红热、肿胀、压痛等症状进行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李仲廉所著《临床疼痛治疗学》中疼痛视觉量表标准评价病情程度,根据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以治疗前后疼痛、肿胀、活动度的评分,分别和总体计算改善率评定疗效。结果: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疾病分期等基线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总有效例数分布不同,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主要集中于“治愈”,而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主要集中于“好转”,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对治疗组、对照组、合计组中的Ⅰ度损伤和Ⅱ度损伤的疗效分布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三组的P值均>0.05,表明各级病情程度与疗效无相关性。治疗组的Ⅰ度损伤治愈率(77.9%)大于对照组(63.2%),治疗组的Ⅱ度损伤治愈率(64.3%)大于对照组(58.3%),而对照组的Ⅰ度损伤好转率、Ⅱ度损伤好转率均大于治疗组(36.8%>22.2%,41.7%>35.7%)。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总分值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总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总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对治疗组、对照组、合计组中的Ⅰ度损伤和Ⅱ度损伤的疗效分布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三组的P值均>0.05,表明各级病情程度与疗效无相关性。治疗组的Ⅰ度损伤治愈率(77.9%)大于对照组(63.2%),治疗组的Ⅱ度损伤治愈率(64.3%)大于对照组(58.3%),而对照组的Ⅰ度损伤好转率、Ⅱ度损伤好转率均大于治疗组(36.8%>22.2%,41.7%>35.7%)。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病期对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值的影响不同(P<0.05)。对不同时期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两组的变化分值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的变化大。治疗组各项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各项症状的改善作用都可达到显效的标准,较为均衡,其中对活动障碍的改善程度较为突出。对照组对肿胀、压痛、疼痛这三个症状的改善作用相对其它症状好,其对各项症状及总体的改善作用只能达到有效的标准。对各项指标治疗中的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治疗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进行比较,疗中关节肿胀度、压痛、关节障碍指数无差异(P>0.05),其余均有显著差异。此外,两组在治疗7d后各项指标的分值较治疗4d时有明显改善。结论:用巨刺配以动气针法远道取穴治疗急性踝扭伤,在改善改善关节的活动障碍,关节疼痛、红肿、压痛方面有显著疗效,对于急性闭合性踝扭伤,针刺治疗介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无论是急性期还是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急性闭合性踝扭伤,巨刺配以动气针法均有较好疗效。巨刺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对关节活动障碍和关节疼痛的改善最为突出。而传统局部取穴对肿胀、疼痛、压痛的治疗效果相对其它两个症状的效果好。巨刺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的即时止痛效果显著。在改善急性踝扭伤的关节疼痛、红热症状方面,巨刺配合动气疗法较传统针刺法的改善作用大且改善速度快,而在改善关节肿胀度、压痛、关节活动障碍方面,需随着时间的延长,4天以上才显示出比传统针刺法更优越的效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概况
  • 二、西医病因病理
  • 三、诊断
  • 1.症状
  • 2.病情评估
  • 四、治疗
  • 1.现代医学对急性踝扭伤的治疗
  • 2.中医对急性踝扭伤的治疗
  • 3.针灸治疗急性踝扭伤的研究进展
  • 3.1 传统针刺法
  • 3.2 单穴治疗
  • 3.3 特殊刺法
  • 3.4 头针
  • 3.5 温针、火针、艾灸
  • 3.6 腕踝针
  • 3.7 耳针
  • 3.8 手针
  • 3.9 第二掌骨侧穴法
  • 3.10 穴位注射
  • 3.11 其它针法
  • 3.12 多种针灸方法结合运用
  • 3.13 针灸与它法结合综合治疗
  • 3.13.1 针药结合
  • 3.13.2 针推结合
  • 3.13.3 针灸与物理治疗结合
  • 3.13.4 针推药相结合
  • 3.13.5 针推物理治疗相结合
  • 3.1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实验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三、分组方法
  • 四、治疗方法
  • 五、观察指标
  • 六、中止及撤出指标
  • 七、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结果分析
  • 一、结果分析
  • 1.一般情况比较
  • 2.总体疗效评定
  • 3.不同病情的疗效分析
  • 4.症状分组评分分析
  • 4.1 总表
  • 4.2 根据改善率对疗效进行评价
  • 4.3 两组治疗前、中、后关节疼痛度比较
  • 4.4 两组治疗前、中、后关节肿胀度比较
  • 4.5 两组治疗前、中、后关节红热度较
  • 4.6 两组治疗前、中、后关节压痛度比较
  • 4.7 两组治疗前、中、后关节障碍指数比较
  • 5.两组治疗前、中、后疼痛视觉量表评分分析
  • 6.不同疗程的疗效比较
  • 7.不同时期针刺介入和两组针刺方法疗效的比较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临床观察研究思路
  • 二、急性踝扭伤的诊断
  • 1.现代医学中的踝部损伤
  • 2.中医的踝扭伤
  • 3.急性踝扭伤与慢性踝扭伤
  • 4.踝扭伤的分期
  • 三、急性踝扭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
  • 四、病例纳入标准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的选择
  • 五、针刺治疗选穴依据
  • 1.治疗组方义:
  • 2.对照组方义:
  • 六、巨刺配以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踝扭伤的原理阐释
  • 1.针刺消炎镇痛机理的研究
  • 2.针刺治疗踝扭伤
  • 3.巨刺疗法及其机理研究
  • 4.动气疗法的机理研究
  • 七、临床观察结果讨论
  • 1.巨刺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的治疗效果
  • 2.不同疗法对症状改善的侧重有所不同
  • 3.不同疗程与症状改善的关系
  • 4.不同疗法的即时止痛效应
  • 5.不同针刺介入时期(分期)与疗效的关系
  • 6.症状评分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放血加动气针法治疗手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12)
    • [2].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落枕41例[J]. 中国针灸 2015(01)
    • [3].温阳动气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J]. 现代养生 2020(Z2)
    • [4].“动气针法”对中老年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9(10)
    • [5].动气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47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08)
    • [6].牵引动气针法联合体应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1)
    • [7].动气针法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后期康复中的应用[J]. 中医正骨 2015(11)
    • [8].动气针法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6)
    • [9].关节对应取穴针刺结合动气针法治疗踝关节扭伤32例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7(11)
    • [10].别通配穴法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4)
    • [11].动气针法联合龙氏侧卧摇按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6例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14)
    • [12].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10)
    • [13].普通针法、动气针法与瞬间强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及对TNF-α、IL-6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06)
    • [14].动气针法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33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 [15].动气针法和电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08)
    • [16].“动气针法”治疗142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远期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9(12)
    • [17].牵引动气针法配合运动生物力学治疗急性腰扭伤46例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 2011(02)
    • [18].头针动气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小脑梗死患者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医药 2020(06)
    • [19].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6(03)
    • [20].董氏奇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验案[J]. 中国民间疗法 2018(14)
    • [21].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2(16)
    • [22].动气针法原理点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3)
    • [23].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概况[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11)
    • [24].神门穴临床妙用举隅[J]. 中医药导报 2020(12)
    • [25].斜圆刃针结合动气针法、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7)
    • [26].动气针法的针灸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02)
    • [27].动气针法在针灸治痛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08)
    • [28].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55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28)

    标签:;  ;  ;  

    巨刺配以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