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依卡倍特钠治疗胃溃疡及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探讨依卡倍特钠治疗胃溃疡及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姜晓丽

黑龙江省方正县伊汉通乡卫生院1508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胃溃疡及胃炎的临床治疗中依卡倍特钠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整理收集我院过去所收治的胃病患者225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胃溃疡患者90例以及糜烂性胃炎患者135例。将9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患者46例以及对照组患者44例。针对试验组46例患者给予依卡倍特钠1gbid和雷尼替丁150mgbid的联合药物疗法,针对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雷尼替丁150mgbid的药物疗法,所有患者服药期间都是4w。将135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析师试验组患者69例以及对照组患者66例,针对69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依卡倍特钠1gbid的药物疗法,针对对照组66例患者给予替普瑞酮50mgtid的药物疗法,所有患者服药期间都是4w。观察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并且愈合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服药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胃溃疡痊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糜烂性胃炎患者在愈合情况上较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但胃黏膜PG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都较轻。结论在胃溃疡及胃炎的临床治疗中,依卡倍特钠的应用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能较高。

关键词:胃溃疡;糜烂性胃炎;依卡倍特钠;效果;安全性

依卡倍特钠从传统生药"松香"中提取出来,是一种新型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胃炎、胃溃疡,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并选择性地在损伤的胃黏膜处形成保护层,使蛋白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使防御因子的作用得到增强,从而改善黏膜局部血流量。为了验证依卡倍特钠在治疗胃溃疡和胃炎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过去所收治的胃病患者225例,其中包括胃溃疡患者90例以及糜烂性胃炎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年龄为19~69岁,平均年龄50.83岁,且在进行研究试验之前的48h之内停止服用所有抗溃疡药物,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将9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患者46例以及对照组患者44例。针对46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依卡倍特钠1gbid和雷尼替丁150mgbid的联合药物疗法,针对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150mgbid的药物疗法,所有患者服药时间都是4w。将135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患者69例以及对照组患者66例,针对69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依卡倍特钠1gbid的药物疗法,针对对照组66例患者给予替普瑞酮50mgtid的药物疗法,所有患者服药时间都是4w。观察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并且愈合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服药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1.3.1胃溃疡患者观察患者胃溃疡的愈合情况,在治疗结束后的3d之内做胃镜检查,并对患者的溃疡发生情况做具体记录,假如已经愈合,要做好相应注明。

1.3.2胃炎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3d之内开展胃镜检查,对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治疗前后均于胃窦、体交界处大弯侧取黏膜组织3块,检测PG及氨基已糖。

1.3.3两组患者共同观察内容记录服药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有关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血小板、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3.4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全部患者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记录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出现的时间、临床表现、处理经过和结果。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胃溃疡内镜判定标准痊愈:指溃疡消失,瘢痕形成,不伴炎症(S2);显效:指溃疡消失,瘢痕形成,但还伴有炎症(S1);进步:指溃疡直径缩小≥50%;无效:指溃疡直径缩小<50%或无变化者。

1.4.2糜烂性胃炎内镜判定标准痊愈:白苔及周边红肿消退,与正常黏膜色泽完全相同者;显效:白苔消失,中央凹陷消失仅有略发红斑,或糜烂灶个数减少≥2/3;进步:白苔消失,存留中央凹陷发红者,或糜烂灶个数减少≥1/3;无效:无变化或病灶增多。

1.5统计学方法采用V2检验比较两组溃疡及糜烂灶的愈合率。疼痛消失时间以研究者记录为依据,疼痛未消失者按>4w计,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疼痛消失时间。一般症状比较采用与疼痛症状类似的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性

2.1.1胃溃疡愈合情况比较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患者的比例进行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胃溃疡愈合速度和愈合质量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所以,应用雷尼替丁治疗胃溃疡时加入胃黏膜保护剂依卡倍特钠可以提高溃疡愈合速度及愈合质量。

2.1.2疼痛缓解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疼痛均有所减轻,治疗1w试验组疼痛缓解迅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1.3疼痛及消化道伴随症状消失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异,消化道其他症状、体征的消失情况比较也无显著差异。

2.2治疗胃炎的有效性

2.2.1内镜下胃炎糜烂灶愈合率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显效、进步核无效的数量相差不大,没有明显差异。

2.2.2胃黏膜PG和氨基己糖水平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胃黏膜PG水平显著增加(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w检测胃黏膜氨基己糖,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显著上升,治疗组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治疗后氨基己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3疼痛消失及消化道伴随症状消失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消化道其他症状、体征的消失情况比较也无显著差异。

2.3安全性研究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2例,对照组10例,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1例、头晕2例、恶心3例、心悸1例。另外,治疗后总红胆素升高的患者有2例。并于2w后恢复。

3讨论

依卡倍特钠是治疗胃溃疡和胃炎的一种新药,是一种白色颗粒剂,有轻微的薄荷香味,味微苦。作为一种胃黏膜保护剂,通过与胃黏膜结合形成障壁保护层,保护胃黏膜不受胃液消化腐蚀;它还能与胃蛋白酶原和胃蛋白酶蛋白结合,抑制酶活性,能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以及提高胃黏膜防御因子,同时对胃黏膜损伤形成抑制作用,对溃疡愈合起到促进作用。依卡倍特钠对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害有保护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胃黏膜内己糖胺和前列腺素水平。另外,在针对用药安全性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两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不明显,且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依卡倍特钠在治疗胃溃疡和胃炎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1-4]。

4结语

由此可见,针对胃溃疡及胃炎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应用依卡倍特钠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能较高,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钱慧.依卡倍特钠治疗单纯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6:7726.

[2]陈向华,唐忠智.依卡倍特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临床荟萃,2012,09:799-801+829.

[3]武宏理.依卡倍特钠治疗单纯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87-88.

[4]黄超.依卡倍特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35):66-67.

标签:;  ;  ;  

探讨依卡倍特钠治疗胃溃疡及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