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组播论文-赵立博

受控组播论文-赵立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控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受控组播,XML,业务驱动,配置管理

受控组播论文文献综述

赵立博[1](2016)在《业务驱动的受控组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IP组播虽经多年研究,仍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广泛部署,依旧面临很多实际问题。主要由于IP组播在投入商业应用服务中还存在组播成员不受控、资源不受约束、缺乏业务驱动模型等显着问题,导致网络运营商缺乏部署动力。虽然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带宽,并尽可能地转发数据,但由于组播采用的是不可靠的UDP传输,如果相关配置不够合理,或者传输环境不进行优化,就会导致丢包、乱序、延时等过多不受控的占用网络资源(路由开销严重等)现象发生,从而无法保证所有数据有序、无误地传送给每个组成员。由于自治域内组播不受控,一旦开设要占用更多网络资源,由于对资源消耗未知,导致组播服务在大规模开设部署上对运营商获利造成了很大阻碍,导致域间更不敢开设。因此,要想利用组播提供大规模的商业化服务,需要有更加适合开设组播的运营模式,即从用户出发的业务驱动模型,以及功能更加完善的受控组播网络管理系统,以便运营商能够对资源消耗进行限制约束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组播受控。针对以上问题,对受控组播的研究成为推动运营商大规模开设部署组播十分重要的课题。首先,本文针对组播开设、部署、控制管理困难等问题展开研究,在深入研究组播技术、网络管理、组播管理等相关技术及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当前受控组播模型的不足,从面向任务的用户业务需求角度,提出业务驱动牵引受控组播管理配置的解决方案。将每次所开设的组播任务限定在一个时间生命周期范围内,借用组播频道的概念,通过设计由用户填写递交的业务申请表单对每次所开设的组播任务进行一定的定量规划,牵引受控组播业务需求模型生成。该模型针对非技术人员的组播使用者,为其使用组播服务降低了网络运维中的专业复杂性。其次,针对如何把生成的业务需求模型作为一种策略驱动模型,牵引实现受控组播自动配置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将其配置规则形式化描述转译为一种策略驱动的组播集中配置模型,即XML描述的网络配置模型。该模型针对计算机交互,自动生成有效的配置命令序列。同时,为实现面向多任务的高效自动配置,使网络综合链路利用率最高、代价最低,设计了一种受控组播子拓扑路由算法。最后,设计实现一个业务驱动的受控组播管理系统。将配置组播的行为统一到基于WEB的可视化管理界面,为组播使用者屏蔽了专业技术细节,为运营管理者提供一个更加友好、高效的组播集中配置管控平台。使传统的基于CLI命令行的操作方式,转变为可视化界面操作方式,从而有效地保证组播网络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了使用及运维管理的专业复杂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6-01)

梁荣龙,钱朝阳,朱明[2](2006)在《Internet TV中受控组播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Internet TV中,为解决现有的组播协议不支持用户认证,缺乏对数据访问的控制,在流量扩散安全性,频道切换延时等方面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扩展现有的组播协议,提出了完整的网络接入认证流程,加入组播组流程,退出组播组流程,异常/强制退出组播组流程,断网流程,实现了受控组播协议,使得对数据的访问得到控制,整个服务完全受控于服务方,减少了频道切换的响应时间,并通过SR仿真试验,验证了受控组播协议在Internet TV中的可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6年05期)

丁媛,王玲芳,李挺屹[3](2005)在《受控组播协议的改进和在3TNet宽带信息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和受控组播协议(CMP)进行了分析,CMP提供了加入退出组播的控制,采用用户名密码认证方式以及MD5摘要加密来实现组成员的可管理性。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实现了CMP在3Tnet宽带信息网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新的CMP改进协议,改进的协议增加了CMP的扩展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流媒体业务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应用》期刊2005年04期)

余勇昌,宋宜昌[4](2003)在《组播应用模式及受控组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播是相对于传统的单播和广播而言的一种IP网络数据传输方式。因为组播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组播广泛应用于实时数据传输、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和互联网直播等方面。介绍了组播的基本原理以及组播的叁种应用模式:点对多点、多点对点、多点对多点;为了使组播业务适应电信级的可运营、可管理的要求,着重提出了受控组播应如何解决组播在信源管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叁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03年03期)

[5](2002)在《IP组播技术的灵活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 IP组播技术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由于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IP组播技术在实时数据传(本文来源于《通信信息报》期刊2002-06-19)

受控组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Internet TV中,为解决现有的组播协议不支持用户认证,缺乏对数据访问的控制,在流量扩散安全性,频道切换延时等方面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扩展现有的组播协议,提出了完整的网络接入认证流程,加入组播组流程,退出组播组流程,异常/强制退出组播组流程,断网流程,实现了受控组播协议,使得对数据的访问得到控制,整个服务完全受控于服务方,减少了频道切换的响应时间,并通过SR仿真试验,验证了受控组播协议在Internet TV中的可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控组播论文参考文献

[1].赵立博.业务驱动的受控组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2].梁荣龙,钱朝阳,朱明.InternetTV中受控组播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6

[3].丁媛,王玲芳,李挺屹.受控组播协议的改进和在3TNet宽带信息网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应用.2005

[4].余勇昌,宋宜昌.组播应用模式及受控组播[J].通信技术.2003

[5]..IP组播技术的灵活应用[N].通信信息报.2002

标签:;  ;  ;  ;  

受控组播论文-赵立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