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内流动机制的研究

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内流动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优质中小学教师资源向城区流动,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使原本就尖锐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越发突出。师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构建公平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成为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可以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碰撞与交流,激发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的研究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研究在综合借鉴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一个区的情况出发,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环境和现实特征,从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个方面分析各自在教师流动中的利益和态度。区域教师流动的单向性、单层次性,优质师资在城区学校过度集中,教育人才流失,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出现断层,这些现象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并试图施行限制政策将之纳入规范可控的范围。而学校则因担忧骨干教师外流、青年教师培养任务重、一般教师“沉淀”等因素对教师流动持谨慎态度。教师的流动还要跨越来自人事管理体制、政府和政策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既得利益教师群体的障碍。本研究认为,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有序流动,需要从教师、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对教师提出了建立符合自己能力特长的职业发展定位、形成多元化的自主发展策略、积极增强对不同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等在流动中促进自我生命成长的策略;提出了学校要利用流动策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流入教师的成长环境、建立流动教师的评估机制等实现师资水平提升的策略;在政府层面,要发展和完善教师区域内流动的政策环境,引入市场机制处理教师流动问题,建立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流动机制,引导并促进城乡之间教师的双向流动,引导并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有效性,激发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还应采取如下措施来保障教师的流动。一是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二是实施发展性评价制度,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梯级平台;三是树立教师动态管理理念,引导教师参与支持流动;四是建立教育人才储备机制,为区域流动提供生力军;五是提升教师职业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教师流动的现实意义
  • (一) 流动是教师寻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 (二) 流动可以实现教师个体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 (三) 流动可以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 三、与本研究有关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 四、研究方案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说明
  • (四)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 第二章 国内外教师流动研究与实践
  • 一、国外研究或实践
  • (一) 美国关于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
  • (二) 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实践
  • 二、国内研究综述和实践探索
  • (一) 国内有关教师流动研究综述
  • (二) 国内有关教师流动的实践探索
  • 第三章 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现状
  • 一、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整体状况
  • (一)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发展的形态分布
  • (二) 对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的基本认识
  • 二、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行政策
  • (一)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法律依据
  • (二) 中小学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
  • (三) 关于区域内教师流动的有关政策文件
  • 三、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实特征分析
  • (一) 区域教师流动呈现单向性、单层次性特征,优质资源在城区学校过度集中
  • (二) 流动导致的教育人才流失状况明显,农村学校骨干师资出现断层
  • (三) 教师流动处于无序状态,教育行政部门开始限制流动
  • 四、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利益制衡
  • (一) 个人价值最大化促使教师流动
  • (二) 学校对待教师流动态度谨慎
  • (三) 区域教师流动必须实现的障碍跨越
  • 第四章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有效策略
  • 一、教师在流动中促进自我生命成长的策略
  • (一) 建立符合自己能力特长的职业发展定位
  • (二) 形成多元化的自主发展策略
  • (三) 积极增强对不同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
  • 二、学校在教师流动中实现师资水平提升的策略
  • (一) 利用流动策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 (二) 优化流入教师的成长环境
  • (三) 建立流动教师的评估机制
  • 三、发展和完善教师区域内流动的政策环境
  • (一) 引入市场机制处理教师流动问题,减少“行政干预”
  • (二) 建立区域内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实现农村、城区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 (三) 建立区域内教师刚性流动制度,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流动
  • 四、建立、健全促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保障机制
  • (一) 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 (二) 实施发展性评价制度,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梯级平台
  • (三) 树立教师动态管理理念,引导教师参与支持流动
  • (四) 建立教育人才储备机制,为区域教师流动提供生力军
  • (五) 提升教师职业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 附录
  • 一、区教育局局长、人事科长访谈提纲
  • 二、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状况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要进一步完善校长流动机制建设[J]. 江苏教育 2011(05)
    • [2].建立高校教师流动机制 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12)
    • [3].创新流动机制,不拘一格育人才[J]. 上海教育 2014(12)
    • [4].完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J]. 民主 2017(07)
    • [5].中日教师流动机制对比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3(26)
    • [6].以流动机制促进军队文职护理队伍健康发展[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10)
    • [7].我国公务员流动机制的效应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08(08)
    • [8].绝望比贫穷更可怕[J]. 法制资讯 2010(03)
    • [9].健全人才畅通流动机制的路径选择[J]. 群众 2016(05)
    • [10].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基于西方国家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的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12)
    • [11].官产学流动机制正在形成[J]. 人民论坛 2010(S1)
    • [1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 [13].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的现实选择[J]. 教育科学研究 2011(09)
    • [14].历史轨迹与当代转型:中国社会精英流动机制的理论考察[J]. 理论导刊 2009(02)
    • [15].国企应建立合理的人才内部流动机制[J]. 商场现代化 2008(19)
    • [16].基于教育公平的县域教师流动机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03)
    • [1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纬度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01)
    • [18].建立合理有序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 [19].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流动机制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0].博弈视阈下高职青年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探微[J]. 广西教育 2015(43)
    • [21].建立飞行员有序流动机制探索[J]. 中国民用航空 2010(04)
    • [22].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流动机制研究[J]. 中国物价 2013(12)
    • [23].教师流动机制的内在阻抗因素及应对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23)
    • [24].公立中小学教师县域城乡间有序流动机制的构建[J]. 衡水学院学报 2012(03)
    • [25].区域功能协调下的新型资本流动机制研究[J]. 开发研究 2009(05)
    • [26].教师、校长流动机制落实情况及再推进措施[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25)
    • [27].2011年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J]. 工具技术 2011(05)
    • [28].昭通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流动机制探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1)
    • [29].美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 企业家天地 2011(03)
    • [30].浊流沉积的动力学机制与响应[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04)

    标签:;  ;  ;  

    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内流动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