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尼众教育模式研究

当代尼众教育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当代尼众教育一直是学界与教界所关注的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地尼众佛学院纷纷兴起,教学规模与教学形式均有重大改革,既保留了传统丛林的修学体系,也引入社会教育机制与教学元素,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采,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本文就是以比丘尼教育为主线,对佛教女性教育模式进行纵向溯源,从佛教初传时期尼众教育方式即译场讲学,到隋唐之后尼众教育方式的转型——丛林熏修,再到近代以来引入新式教育理念,成立佛学培训班,及至设立佛学院。近代以来所倡导的学院式教育,没有了祖庭传授的说法,这种学院式教育就是面向大众,使女众在佛学院中能够接受系统全面的义理培训与僧格熏习,其教学方式与社会教育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学院中只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相授。学院教育有着明显的优点,如多元化的知识训练,系统规范的专业学习,视野和心胸都比较开阔,对于改善知识结构与提高学僧的素质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论文从横向上对当代大陆尼众佛学院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生源构成、教师资质等进行解剖,反映出当代尼众教育的多样性,其间既有传统的丛林教育方式、也有现代教育类型制度,呈现出现代教育与传统熏习的融合、本土教育与西式教育的接轨、以及出世养成与世俗教育的沟通等多元化特色。并通过对普寿寺尼众律学院和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实地调研,对这两座当代尼众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佛学院进行类型测定,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佛学院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反映了当代佛教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学修一体化,学生生活丛林化”准则的具体落实,如实行学校与丛林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将传统丛林生活制度与现代教育体制融合、佛教传统精神与现代教学融合,为培养合格的佛教人才营造完备的修持体制、严肃活泼的学习生活环境。尼众佛学院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佛教需要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学专业教学人才、海外联谊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以及寺院管理人才。而“学院丛林化、学修一体化”的实施,保证了佛教教育目标的实现。尼众教育问题是新时期发展佛教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如何解决丛林教育和学院教育的矛盾,使尼众教育能够达到学修一体、解行相应的教育设定,这既是佛教教育的宗旨所在,也是佛教教育对时代的主动回应,对社会的自觉适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佛教教育模式的历史构成
  • 第一节 传统教育模式的形成——译场讲学与丛林熏修
  • 一、译场讲学
  • 二、丛林熏修
  • 第二节 近现代尼众教育模式的开演——女众院
  • 第三节 当代尼众教育模式的确立——尼众佛学院
  • 第三章 五台山普寿寺比丘尼教育模式研究
  • 第一节 佛学院创始人——通愿法师
  • 第二节 如瑞法师及其教学理念
  • 一、以戒为师的指导原则
  • 二、二谛总持的全僧格教育
  • 三、教育宗旨和教育体制
  • 第三节 普寿寺学修一体化的僧伽教育模式
  • 第四章 四川尼众佛学院尼众教育案例研究
  • 第一节 创始人——释隆莲
  • 第二节 佛学院的教育理念
  • 第三节 佛学院教育实践
  • 第五章 尼众教育模式研究引发的思考
  • 第一节 两所尼众佛学院办学实践对比
  • 第二节 当前佛学院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当代尼众教育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