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植物基因安全转化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遗传学
作者: 袁媛
导师: 王涛
关键词: 诱导型,基因删除系统,转基因烟草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优化改造传统的植物表达载体,以获得无选择标记基因、无目的基因和无目的蛋白的转基因产品,从而减轻转基因植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利用PCR方法扩增玉米乙酰苯胺类化合物诱导启动子(In5-2启动子),并与GUS基因相连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烟草植株。在不同诱导时间和不同佐剂浓度条件下,对转基因烟草的GUS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剂的存在与GUS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和佐剂浓度的增加,GUS活性均呈增长的趋势。利用PCR技术获得6个不同长度的玉米In5-2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分别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1301中构建一系列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GUS活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玉米In5-2启动子的核心功能区可能位于ATG上游-1520至-1431bp之间。利用DNAMAN软件分析,在-1108至-1079bp和-891至-864bp之间存在着两个茎环结构,推测茎环结合蛋白位点可能位于-1079至-897bp之间,且ATG上游-388至-86bp之间可能存在乙酰苯胺类化合物诱导元件。 构建诱导型Cre/lox基因删除系统,并在转基因烟草中进行验证。即在诱导剂的处理下,烟草愈伤组织中发生重组反应,基因组中的选择标记基因被删除。在该系统中,乙酰苯胺诱导启动子(In5-2)控制Cre基因的表达。对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不论标记基因是否被删除,目的基因(gus)均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在48株To代转基因烟草植株中,有45株是无选择标记基因(hpt)的。该系统只有一个载体,克服了双载体重组系统的缺点。 设计了一个“3-free”系统,用于生产无选择标记基因、无目的基因及其蛋白的转基因植物产品。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R/RS无标记基因转化体系、绿色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系统、诱导型Cre/lox基因删除体系。以转Cry1Ac基因烟草为模型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选择标记基因在组织培养阶段被删除了;目的基因在除草剂安全剂田间喷施后是可以被删除的,其删除效率为20%;且由于目的基因的删除,目的蛋白在转基因烟草的叶和根中逐渐降解;在种子中没有检测到目的蛋白。该系统为解决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利用PCR方法克隆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水解酶基因(nprA),并根据植物密码子偏好性对其进行改造,进行全基因人工合成,命名为mnprA基因。分别将两个基因连入植物表达载体p1301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Cry1AC转基因烟草,希望nprA(或mnprA)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转基因烟草中能将Cry1Ac蛋白水解。然而,我们没有能够得到突变植株,说明nprA基因可能是一个非专一性水解酶基因。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植物转基因技术发展概况
2.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3.植物安全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4.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玉米乙酰苯胺类化合物诱导启动子(In5-2)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1.PCR方法扩增玉米In5-2启动子
2.PCR扩增玉米In5-2启动子缺失片段
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4.农杆菌转化烟草和后代植株的分子检测
5.玉米In5-2启动子化学诱导条件的研究
6.玉米In5-2启动子功能区域结构分析
第四章 用于删除选择标记基因的Cre/lox系统
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删除反应的基本策略
3.烟草转化与化学诱导
4.转基因烟草后代植株的分子检测
第五章 无选择标记基因、无目的基因植物转化体系的研究
1.PCR扩增rbcS启动子
2.植物表达载体pBC的构建
3.农杆菌共转化烟草
4.转基因烟草后代植株的分子检测
5.转基因烟草的田间诱导及分子检测
6.对诱导后的转基因烟草进行ELISA分析
7.抗虫性试验
第六章 利用Bt蛋白酶水解转基因植物中的Cry1Ac蛋白
1.植物密码子偏好性改造nprA基因
2.原核表达载体pET-mnprA的构建
3.nprA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
4.晚期发育阶段启动子(SAG)启动子的克隆
5.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6.烟草转化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pf40基因产物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其功能研究[D]. 夏玉凤.中国农业大学2005
- [2].天花粉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杨树的研究[D]. 邹莉.东北林业大学2005
- [3].干旱环境胁迫下的植物分子适应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 樊正球.复旦大学2004
- [4].药用多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胡萝卜和番茄的遗传转化[D]. 张丽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 [5].香鳞毛蕨中黄酮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D]. 孙莉莉.东北农业大学2015
- [6].番茄Sly-miR403的分离鉴定及在番茄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 张超.重庆大学2016
- [7].双生病毒外壳蛋白和传毒相关蛋白基因介导的病毒抗性研究[D]. 唐前君.湖南农业大学2010
- [8].海州香薷不同种群酸性转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蔡深文.武汉大学2013
- [9].大豆黄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RNA干扰调控异黄酮含量的研究[D]. 姜伊娜.上海交通大学2013
- [10].农杆菌介导转Bt cry1Ah和cry1Ie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D]. 李秀影.东北农业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转基因作物环境与食品安全性研究[D]. 金芜军.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 [2].一种用于转基因植物安全性控制的高效基因删除系统“Gene-Deletor”的构建[D]. 罗克明.西南农业大学2004
- [3].植物基因工程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研究[D]. 刘经伟.东北林业大学2004
- [4].建立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外源抗性基因检测技术体系的研究[D]. 曹际娟.沈阳农业大学2004
- [5].可诱导转基因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D]. 陈明.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 [6].主要商业化转基因产品标准化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D]. 潘良文.南京农业大学2004
- [7].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D]. 毛新志.华中科技大学2004
- [8].利用转基因苜蓿生产轮状病毒可食用疫苗研究[D]. 董江丽.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一个光合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的克隆、功能分析及其转录因子的鉴定[D]. 杨予涛.山东农业大学2005
- [10].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性及其产品成分检测技术[D]. 路兴波.山东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