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离子背衬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形缺陷

玻璃离子背衬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形缺陷

一、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李汉玲,陈然然[1](2020)在《不同充填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疗效评价及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不同充填方法对楔状缺损美容修复的疗效及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83例上颌前磨牙缺损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3),牙数分别为58颗和64颗,对照组采用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充填修复,治疗组采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比较两组修复后成功率,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分级评价疗效,比较修复前后临床牙周检查和牙周生化指标。结果:两组修复后1年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2年,治疗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2个月,两组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表面结构、继发龋、牙髓反应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两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龈沟液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龈沟液量、ALP、AST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和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后者远期美容修复疗效更佳,在减轻龈下牙周组织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蒋文琼[2](2020)在《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的涂布方式与粘接界面封闭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自酸和全酸粘接剂不同涂布次数对牙体粘接界面封闭性的影响,探讨粘接剂的最佳涂布方式,评价不同粘接系统对牙体粘接界面边缘封闭性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使用和正确选择粘接剂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实验一:收集近一个月内拔除的第三磨牙35颗(要求牙齿形态正常,牙冠完整、无隐裂,牙根无吸收且根尖孔完全闭合),刮治器刮除牙结石、手术刀去净牙周膜,保存于4℃、生理盐水中。在其颊舌侧釉牙骨质界冠方1mm制备4mm×3mm×2mm的洞形。随机分为7组,每组5颗,10个洞形,10个样本,分别为A0组(空白对照组);B1组(自酸粘接剂涂布1次);B2组(自酸粘接剂涂布2次);B3组(自酸粘接剂涂布3次);C1组(全酸粘接剂涂布1次);C2组(全酸粘接剂涂布2次);C3组(全酸粘接剂涂布3次)。每组按照操作要求对粘接界面进行处理。采用分层法完成树脂充填后,用自凝树脂封闭根尖孔,距洞缘周围1mm处之外均匀涂指甲油两遍。将所有样本牙浸泡于37℃、0.1%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的酒精溶液中24h,用蒸馏水冲洗去净染料[1]。用金刚砂车针将牙齿自颊舌方向于实验区域平行于牙体长轴连续切取2片,用600、800、1200目砂纸打磨试件至透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微渗漏及纳米渗漏的长度和观察其形态的变化。实验二:按照实验一的纳入标准选取离体第三磨牙36颗,去除牙合面牙釉质,使牙本质暴露,形成均匀一致的粘接面。随机分为6组,每组6颗牙,分别为D1组(自酸粘接剂涂布1次);D2组(自酸粘接剂涂布2次);D3组(自酸粘接剂涂布3次);E1组(全酸粘接剂涂布1次);E2组(全酸粘接剂涂布2次);E3组(全酸粘接剂涂布3次)。将粘接剂与罗丹明B混合后按照操作要求对粘接界面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与实验一相同),堆塑1mm的树脂层后,用自凝树脂封闭根尖孔。所有样本牙浸泡于37℃生理盐水中24h,用金刚砂车针将牙齿自颊舌方向于实验区域平行于牙体长轴连续切取4片,用600、800、1200目砂纸打磨试件至透光。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牙本质小管中的树脂单体渗入深度及观察混合层形态。实验所得数据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采用((?)±s)表示,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E)比较各组均数之间的总体差异(P<0.05),采用LSD-t法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微渗漏结果显示:B2组(自酸涂布2次)及C2组(全酸涂布2次)的微渗漏值最低(P<0.05);两种粘接系统涂布相同次数时的微渗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纳米渗漏结果显示:B2组(自酸涂布2次)及C2组(全酸涂布2次)的纳米渗漏值最低(P<0.05);两种粘接系统涂布相同次数时的纳米渗漏值比较,自酸粘接系统均低于全酸粘接系统(P均<0.05)。(3)D1组(自酸涂布1次)及E1组(全酸涂布1次)的树脂单体渗透值最低(P<0.05),D2组与D3组、E2组与E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粘接系统涂布相同次数时的树脂单体渗透值比较,自酸粘接系统均低于全酸粘接系统(P均<0.05)。(4)镜下混合层形态观察结果显示,两种粘接系统涂布1次时混合层较薄且不均匀,树脂单体有断裂,涂布2次时混合层较均匀,树脂单体较长且无明显断裂,涂布3次时形成的混合层不均一,树脂单体渗透较长但有断裂。结论:(1)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均在涂布2次时,微渗漏、纳米渗漏最低,当涂布次数达到3次时,微渗漏、纳米渗漏值变大,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的微渗漏无显着差别,全酸粘接系统的纳米渗漏高于自酸粘接系统。(2)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涂布2次时,树脂单体的渗透长度最大、最均匀,形成混合层的质量最高,全酸粘接系统树脂单体长度大于自酸粘接系统。

徐卫婷[3](2020)在《气体吹拂压力变化对树脂粘接性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对楔状缺损的患牙采用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进行树脂充填。在涂布处理剂后分别采用0.1MPa、0.3MPa、0.4MPa的气压吹拂牙面,然后涂布粘接剂,用0.1MPa的气压吹拂牙面,最后进行树脂的分层充填。观察比较充填后3、6、12个月的临床效果,以便找到最佳的气体吹拂压力值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门诊的就诊顺序选择45例(患牙135颗,均为恒牙)楔状缺损的患者,将135颗患牙随机分为常规气压组(0.1MPa组)、高气压组(0.3MPa组)和最高气压组(0.4MPa组),每组45颗患牙。三组患牙均采用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进行处理,先用慢速手机在缺损表面去除一层矿化牙本质,然后在釉质洞缘预备小斜面,再用酒精棉球消毒,隔湿,然后涂布SE BOND处理剂,静止20s。接着校准气压表,分别对三组患牙进行不同气压吹拂:常规气压组用0.1MPa的气体吹拂压力;高气压组用0.3MPa气体吹拂压力;最高气压组用0.4MPa的气体吹拂压力。气体吹拂方法:吹拂SE BOND处理剂5s,吹拂距离为1cm。吹拂完成后三组均涂布一层SE BOND粘合剂,并使用0.1MPa气压再次吹拂牙面,直到薄膜不再流动为止。接着对三组患牙光固化10s,然后用Filtek TMZ350XT复合树脂斜分层充填窝洞,光照20s,最后修整外形,抛光。充填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约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复诊时记录三组术后3、6、12个月充填体的表面形态、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固位及继发龋的情况,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充填后3个月,仅0.1MPa组有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记为B级,其它充填体均为A级。三组间各项指标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充填后6个月,0.1MPa组有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变色向牙髓方向渗透;一颗患牙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一颗患牙修复体脱落,分别记为C级。0.3MPa组的患牙均为A级。0.4MPa组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变色未向牙髓方向渗透记为B级;一颗充填体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记为C级。三组间各项指标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充填后12个月,0.1MPa组有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但未向牙髓方向渗入记为B级。有两颗患牙充填体脱落;两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并向牙髓方向渗入;两颗患牙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三颗患牙修复体与牙体缝隙可见,探针可探入;分别记为C级。0.3MPa组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未向牙髓方向渗透记为B级;一颗患牙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记为C级;其余指标评分均为A级。0.4MPa组一颗患牙充填物脱落;一颗患牙出现边缘着色,并向牙髓方向渗透;两颗患牙表面形态不连续,牙本质暴露,分别记为C级。三组间各项指标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总满意率比较,0.3MPa组最高;0.4MPa组次之;0.1MPa组最低。0.3MPa组总满意率与0.1MPa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实验观察比较0.1MPa组、0.3MPa组、0.4MPa组三组气压吹拂处理剂充填后3、6、12个月的临床效果,发现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表面形态、继发龋及固位五个粘接性能方面各项指标满意率之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2.在3、6个月复查时,0.1MPa组、0.3MPa组、0.4MPa组三组充填体的总满意率之间均没有显着差异。12个月复查时,0.3MPa组与0.1MPa组充填体的总满意率之间有显着性差异,0.3MPa组好于0.1MPa组;0.3MPa组在充填体的总满意率百分比方面好于0.4MPa组。故临床推荐使用0.3MPa的气压吹拂处理剂,增加临床充填的满意率,提高树脂的粘接性能。

周贯华,吕欣欣,姜雄英[4](2018)在《流动树脂和夹层技术修复深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流动树脂和玻璃离子垫底+复合树脂充填即夹层技术修复深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共计45例患者90颗同名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5)和B组(n=45),即A组:使用Z350流动树脂修复;B组:Z350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修复。以修复体色泽的协调性、边缘着色、边缘密合、继发龋、表面形态、固位情况、牙髓反应7项指标为评价标准。结果经2年随访观察,A组成功率81.08%,B组成功率91.89%,经χ2检验,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05)。结论使用流动树脂充填楔状缺损可以达到夹层技术相近的治疗效果,但它操作更简便,值得推广使用。

赵冬梅,尤春红,马宁[5](2017)在《楔状缺损三种充填修复方法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和两种材料相结合的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机关服务中心门诊部接受全口超声龈上洁治和喷砂1周后的80例患者的310颗楔状缺损牙齿,仅出现牙本质过敏、无牙髓炎症状案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105颗)为3M玻璃离子充填组,B组(n=102颗)为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组,C组(n=103颗)为夹层技术修复组(3M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随访12个月,比较3组充填修复效果。结果 C组修复成功率88.3%,高于A组77.1%和B组74.5%(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离子+复合树脂的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树脂。

马勇[6](2016)在《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牙楔状缺损50例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牙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50例(共186颗)牙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水门汀联合修复组(观察组),共62颗,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组(对照1组),共58颗,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组(对照2组),共66颗,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2年的修复观察,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牙楔状缺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吕亚妮,刘晓梅,王江华[7](2014)在《夹层技术充填深型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夹层技术充填深型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深型楔状缺损的患者63例共389颗患牙,根据所用充填物不同分为3组,夹层技术组27例共164颗患牙,采用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复合树脂组21例共128颗患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玻璃离子组15例共97颗患牙,采用玻璃离子充填治疗。所有患者于充填1年后复诊,用失败率作为评定疗效的指标。结果:夹层技术组失败率(2.4%)明显低于复合树脂组(8.6%),复合树脂组失败率低于玻璃离子组(17.5%)。结论:采用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深型楔状缺损的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姜蕾[8](2013)在《不同方式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疗效对照》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应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及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三种不同的楔状缺损修复方式,比较对照这三种修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180颗尖牙或是前磨牙牙齿楔状缺损需要修复的患者64例,分为A、B、C三组,每组60颗牙齿,分别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三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充填后6个月A、B、C组三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的成功率分别为81.67%、93.33%和95.00%,其中B、C两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本质暴露的牙齿楔状缺损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具有较高的修复效果。

李文静,陈惠珍,牛家慧,田松波[9](2013)在《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后粘接力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后对粘接力的影响。方法:将70颗人离体前磨牙颊侧颈部制备统一标准的楔状缺损,随机分为7组(n=10):1组:单纯常规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充填(对照组);2组:GIC垫底+FiltekTMZ350纳米树脂充填;3组:Fuji II玻璃离子充填;4组:Fuji II LC Improved充填;5组:单纯流动复合树脂(Esthet-X Flow)充填;6组:单纯Z350纳米树脂充填;7组:Esthet-X Flow垫底+FiltekTMZ350纳米树脂充填。经冷热循环老化试验用剪切方法比较不同组的粘接力。结果: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7组的剪切力值不完全相同(P<0.05)。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2、5、6组间无差别,均分别高于1、3、4组,均低于第7组(P<0.05)。结论:Esthet-X Flow垫底+FiltekTMZ350纳米树脂夹层组粘接力最高。

许凌云[10](2012)在《FujiⅡ加强型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对比FujiⅡ加强型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随机将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100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分为FujiⅡ加强型玻璃离子组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成功率及两组材料充填后失败原因。结果 FujiⅡ组成功率虽然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一例发生牙髓炎、牙周炎,但光固化复合树脂组密合性差,充填物脱落率高。结论 FujiⅡ加强型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FujiⅡ加强型玻璃离子疗效更理想,修复失败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二、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充填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疗效评价及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
        1.3.2 牙周临床检查:
        1.3.3 实验室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USPHS分级比较:
    2.3 两组修复前后临床牙周检查指标比较:
    2.4 两组修复前后牙周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2)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的涂布方式与粘接界面封闭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的对照表
前言
实验一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面微渗漏及纳米渗漏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离体牙的收集
        1.3.2 窝洞制备
        1.3.3 实验分组
        1.3.4 粘接界面的处理
        1.3.5 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1.3.6 染色剂的配制
        1.3.7 样本试件处理
        1.3.8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粘接界面的微渗漏及纳米渗漏
        1.3.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微渗漏的实验结果分析
        2.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形态与长度
        2.3 纳米渗漏的实验结果分析
        2.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渗漏形态与长度
    3 讨论
        3.1 微渗漏与纳米渗漏对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影响
        3.2 微渗漏与纳米渗漏的检测方法
        3.3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界面封闭性的影响
        3.3.1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3.3.2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3.4 不同粘接系统对粘接界面封闭性的影响
        3.4.1 不同粘接系统对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3.4.2 不同粘接系统对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实验二 不同涂布方式对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粘接界面树脂单体渗透及混合层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方法
        1.3.1 离体牙的收集
        1.3.2 粘接剂的制备
        1.3.3 试件制备
        1.3.4 试件处理
        1.3.5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粘接界面的树脂单体渗透深度
        1.3.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树脂单体渗透的实验结果分析
        2.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树脂单体渗透深度及混合层的形态特征
    3 讨论
        3.1 含有罗丹明B的粘接剂向牙本质中渗透
        3.2 不同涂布方式对树脂单体渗透、混合层的影响
        3.3 不同粘接系统对树脂单体渗透、混合层的影响
        3.4 树脂单体渗透、混合层厚度与粘接强度的关系
        3.5 树脂单体渗透、混合层厚度对粘接界面封闭性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气体吹拂压力变化对树脂粘接性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2、材料与仪器
    3、方法
    4、疗效评判标准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病例统计
    2.典型病例报告
讨论
    1.本实验的步骤及材料分析
    2.本实验的方法分析
    3.气压影响树脂粘接性能的原因分析
    4.本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提高树脂粘接性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流动树脂和夹层技术修复深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治疗方法
    1.4 临床评价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楔状缺损三种充填修复方法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
    2材料
    3方法
    4疗效评价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三组疗效比较
    2修复失败原因分析
讨论

(6)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牙楔状缺损50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7)夹层技术充填深型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材料与设备
    3方法
    4疗效判定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8)不同方式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疗效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方法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回访率
    2.2 术后成功率
    2.3 失败病例的原因
3 讨论

(9)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后粘接力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
    1.2 离体牙收集和模型制备
    1.3 冷热循环老化实验
    1.4 疲劳循环实验
    1.5 粘接力测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10)FujiⅡ加强型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方法
        1.3.1 FujiⅡ加强型玻璃离子组
        1.3.2 光固化复合树脂组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标准[3]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充填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疗效评价及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J]. 李汉玲,陈然然.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7)
  • [2]自酸和全酸粘接系统的涂布方式与粘接界面封闭性的相关性研究[D]. 蒋文琼.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3]气体吹拂压力变化对树脂粘接性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徐卫婷.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流动树脂和夹层技术修复深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研究[J]. 周贯华,吕欣欣,姜雄英. 系统医学, 2018(04)
  • [5]楔状缺损三种充填修复方法疗效评价[J]. 赵冬梅,尤春红,马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08)
  • [6]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牙楔状缺损50例的疗效观察[J]. 马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26)
  • [7]夹层技术充填深型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J]. 吕亚妮,刘晓梅,王江华. 陕西医学杂志, 2014(10)
  • [8]不同方式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疗效对照[J]. 姜蕾. 中国医学创新, 2013(18)
  • [9]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后粘接力的对比研究[J]. 李文静,陈惠珍,牛家慧,田松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03)
  • [10]FujiⅡ加强型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J]. 许凌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2(25)

标签:;  ;  

玻璃离子背衬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形缺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