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能力”视角下的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这引起了我们党、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亦在此背景之下对中国弱势群体问题进行了自己角度的探讨。本文不同于以往只从某个侧面分析弱势群体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只从单个侧面必然不能很好的认清和解决问题。因此,本文采用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试图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分析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具有比收入等单个方面更加广泛的信息基础,可以更好的判断弱势群体的真实处境。他主张从价值和手段两个角度来看待自由即可行能力,将自由分为实质性自由和工具性自由两个层面。其中他还提出了五种工具性自由,认为这是个人可行能力提高的重要的外在条件。本文运用了阿马蒂亚森的这一分析框架,将关于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种种讨论的不同侧面——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都统一在其中。以“可行能力”概念为核心,从中国弱势群体主体的建构性及工具性自由等外界条件安排的互动关系入手,审视了中国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探索了中国弱势群体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可行能力理论背景知识,包括可行能力的内涵以及功能性活动、实质性自由、工具性自由等重要概念进行了阐述。之后又从评价性规范分析和实效性规范分析两个层面阐述了可行能力理论对于分析和解决中国弱势群体问题所具有的优势。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弱势群体现实生活状态的描述,进而归纳出弱势群体弱势的根本特征在于功能性活动无法实现,存在着可行能力不足的结论。第三部分是对中国弱势群体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本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可行能力的被剥夺,主要是有价值的工具性自由的缺失。第四部分是解决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研究,即大力培育中国弱势群体的可行能力,通过外界条件的优化来促使中国弱势群体可行能力的转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序言
  • 一、理论背景:"可行能力"理论及其优势
  • (一) 可行能力理论背景
  • (二) 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优势
  • 1、从评价性的规范分析来看,可行能力理论深化了对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认识深度
  • 2、从实效性的实证分析来看,可行能力理论提高了我国弱势群体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 二、现状分析:中国弱势群体"可行能力不足"
  • (一) 经济困难,生活质量低下
  • (二) 政治影响力微弱
  • (三) 社会地位低下,受到较为严重的歧视
  • (四) 文化水平低,自身及子女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 (五) 心理状态差
  • 三、成因分析:中国弱势群体"可行能力"被剥夺
  • (一) 经济因素:经济条件不完善
  • 1、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导致的失业是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
  • 2、市场经济制度缺陷及市场经济中的失范行为导致我国弱势群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 3、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
  • (二) 政治因素:政治自由不完善
  • 1、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政治激励
  • 2、利益表达体制不健全,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 (三) 社会因素:社会机会被剥夺、防护性保障不利
  • 1、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使广大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 2、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
  • 3、社会保障不健全,使我国弱势群体缺少了防护性的保障
  • (四) 自身因素:可行能力转化困难
  • 1、生理因素的缺陷
  • 2、文化心理因素的误区
  • 四、对策分析:大力培育中国弱势群体的"可行能力"
  • (一) 完善经济条件,为可行能力的培育提供经济基础
  •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促进我国弱势群体就业
  • 2、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相对公平
  • (二) 扩大政治自由,为可行能力的培育奠定政治基础
  • 1、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自由
  • 2、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切实维护好我国弱势群体利益
  • (三) 优化社会安排,为可行能力的培育奠定社会基础
  • 1、改革户籍制度,赋予城乡居民同等国民待遇
  •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构筑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
  • 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弱势群体的素质和能力
  •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国弱势群体做好防护性保障
  • (四) 提高自身能力,加大可行能力的的转化力度
  • 1、转变观念,走出心理误区
  • 2、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 文教资料 2009(09)
    • [2].江泽民论弱势群体问题[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3].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9)
    • [4].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5].弱势群体问题研究[J]. 商品与质量 2010(S8)
    • [6].邓小平有关弱势群体问题的构想及其理论贡献[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7].试论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Z1)
    • [8].弱势群体问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约及对策探析[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9].弱势群体问题的中国化语境[J]. 科学社会主义 2009(05)
    • [10].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势群体问题[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1)
    • [11].现阶段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研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06)
    • [12].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势群体问题分析[J]. 长沙大学学报 2008(01)
    • [13].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加快推动弱势群体问题解决[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8(04)
    • [14].弱势群体问题研究十年回顾(2002—2012)——兼论伦理学的学术使命[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5].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07)
    • [16].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 理论月刊 2009(03)
    • [17].和谐视野下弱势群体问题分析——以利益表达为视角[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1)
    • [18].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途径[J]. 焦作大学学报 2009(01)
    • [19].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0].我国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04)
    • [21].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J]. 传承 2008(12)
    • [22].邓小平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思想刍议[J]. 创新 2008(04)
    • [23].高校弱势群体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12)
    • [24].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若干思考[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5].群体性事件中的弱势群体问题研究[J]. 理论学刊 2010(01)
    • [26].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中州学刊 2010(04)
    • [27].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8].论城乡弱势群体问题的社会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9].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30].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时代解读[J]. 南方论丛 2014(01)

    标签:;  ;  ;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