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第四中学张洪晶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舞台,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思考、自由发展;注重强化知识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小班化教学,我在平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更新理念,不断研究,勇于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设计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以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情景导入就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一定的情境,情境可以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和焦点,结合教材内容,找准切入点来导入新课;或者是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维而导入新课。如老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社会热点和焦点的渗透、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当然,情境的设置要围绕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而游离教学目的。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行自主感悟,初步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好的情境会一下子抓住学习学习的神经,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疑惑或者探求知识欲望去学习。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三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可以设计2008年3月14日,拉萨暴力事件作为情境,这件事情对学生影响很大,通过设计导入,会较好的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情感。因此巧妙的情境导入会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易予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还会焕发学生的道德生命力。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讨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必须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老师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和自主探讨就尤为重要了。注意导学案的设计并不是把教材基本问题进行简单的罗列,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而是要精心研究教材,用心设计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的问题,根据教材的顺序,提炼出问题,切中本框所涉及的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易混点、热点,旨在引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理清教材层次。设计时最好结合学生身边的、社会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状况等具体的材料来引导出问题。问题设计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有直接问题式、漫画式、表格式、材料式等。语言如同师生谈话自然、亲切。设计好导学案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学案,结合课本,自主进行学习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互助合作,质疑解难
有些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感到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小组合作,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小组合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二、四、八、一原则。这一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呢?一是指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二是指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同桌两个人来完成;四是指两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四个同学共同来解决;八是指小组四个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八个同学共同解决;一是指八个同学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有我和全体同学共同解决。这一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这一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看法,并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宏观调控很重要,教师可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互动交流去积极探究问题;或小组竞答,或自告奋勇,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认识,这样就会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气氛,学生鲜明个性特点的见解和认识也能得到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处理也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师生互动,形成观点
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师生活动都要求在课堂上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师生互动这一步,关键是教师要明确每一个互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教学目标来确定怎样来互动?师生平等交流、讨论、探索。互动的结果?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新课程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些“观点”是如何形成的?需要教师帮助和引导。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在于帮助,通过情境引入来体验、感受,师生共同的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五、迁移应用,启迪升华,学生践行
基于上一环节的学习,老师抓准基础点、时政点、结合点、切入点设计出具有系统综合性、主观开放性、活动探究性、生活体验性、两难思辨性的习题,材料的选取力求准确、时效,和教材的结合点要抓准,切入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尽量体现生活化,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情景化,设问要有亲和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挖掘,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去认识、感受和体会。“启迪升华”:结合题目的特点,老师对学生的认识、感受和体会进行分析、归纳、充分揭示知识蕴含的教育力量,给学生以情感的激发和心灵的撞击,并内化为自身的驱动力,从而鞭策和鼓舞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情感领域的教学,实现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