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复兴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世界史
作者: 韩志斌
导师: 彭树智
关键词: 复兴社会主义,泛阿拉伯主义,复兴党,伊拉克,叙利亚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复兴社会主义是中东民族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阿拉伯复兴党的主导思想,但是国内外对于其研究目前仍然十分薄弱。因此,本文拟以复兴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结合点,重点以伊拉克、叙利亚为个案,来展示复兴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轨迹与特征。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该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介绍了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该选题的写作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 正文共分五章。在第一章,论文叙述了复兴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和早期发展,归纳和梳理了复兴社会主义的早期理论特征。本章认为复兴社会主义的出现是西方文明与传统伊斯兰教文明相互交往的产物和后果。复兴社会主义是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在阿拉伯地区这块伊斯兰热土上生根发芽所产生的各种派别中的一支。实际上它是阿拉伯地方传统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思潮。 在第二章,从复兴党的四次联合实践(即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三方会谈和两次叙伊联合)分析复兴党的泛阿拉伯主义理论。指出:从阿联到三方会谈到两次叙伊合作已经看出泛阿拉伯主义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渐行渐远,国家主权的理念已经在阿拉伯世界深入人心。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为主导的民族主义已经代替以联合为指向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联合计划的出现只不过是统治者转移国内危机,争权夺利和控制他国的工具。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论文以伊拉克1990年以前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实践为个案,分析了复兴社会主义在伊拉克的实践模式。在政治层面,文中认为早期的复兴党政治是不稳定的,其统治基础十分薄弱。伊拉克复兴党经过革命夺权,暴力固权,军事强权的历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复兴党已经牢牢的控制了伊拉克,其政治结构最高层是提克里特家族和派系。两伊战争以后,复兴党渡过难关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小心谨慎的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要么大刀阔斧的对外扩张。雄心勃勃的萨达姆却选择了后者,将战争之矛指向了南面的科威特。在经济层面,复兴党的政治主张中社会主义的内容并不具体,与其说是社会经济原则还不如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模糊方式。伊拉克复兴党在意识形态方面主要表现出三个特征:第一,先前狂热的泛阿拉伯主义让位于国家主义,即对阿拉伯统一的强调逐渐让位于突出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中的领导地位。第二,伊拉克是不同种族、民族的人组成
论文目录: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复兴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及早期特征
一、复兴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一) 西方社会主义
(二) 阿拉伯民族主义
(三) 泛伊斯兰主义
二、早期复兴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 早期复兴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二) 阿弗拉克、比塔尔和胡拉尼与复兴社会主义
(三) 复兴社会主义的早期实践活动
三、早期复兴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征
(一) 早期观点的基本关系层面
(二) 复兴社会党的结构特征
(三) 复兴社会党的早期主张
第二章 复兴社会主义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
一、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一) 阿联成立的泛阿拉伯主义原因
(二) 短暂的联合
(三) 阿联的解散—泛阿拉伯主义实践失败的原因分析
二、三方会谈
(一) 会谈的历史背景
(二) 三方联合会谈
(三) 失败原因
三、两次叙伊联合
(一) 第一次叙伊联合
(二) 第二次叙伊联合
第三章 复兴社会主义政治层面的实践—以伊拉克复兴党(1990年以前)为个案研究
一、复兴社会主义在伊拉克的早期政治实践
(一) 复兴社会主义在伊拉克的思想动员
(二) 复兴党在伊拉克的成立
(三) 早期革命实践
二、复兴党政治结构的特点
(一) 联盟政府的政治结构和内部冲突
(二) 临时宪法的特点
(三) 复兴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三、伊拉克复兴党政治生活的变迁
(一) 巩固复兴党政权
(二) 一人集权统治
(三) 增强国家的整合力
四、两伊战争对伊拉克复兴党政治实践的影响
(一) 政治影响
(二) 经济影响
(三) 意识层面的影响
(四) 美伊关系的恶化
第四章 复兴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意识形态层面实践—以伊拉克复兴党(1990年以前)为个案研究
一、以社会主义为特征的经济模式
(一) 石油国有化
(二) 社会主义农业
(三) 工业的多样化战略
(四) 战争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层面的宣传
(一) 地方民间文化的复兴
(二) 对文物的保护和挖掘
(三) 传统节日的展示
(四) 追求古代艺术和重写伊拉克历史
第五章 全球化与复兴社会主义发展特征—以后冷战时代的叙利亚和伊拉克为个案考察
一、政治发展视角
(一) 有限民主化
(二) 加强民众的政治认同
(三) 政治稳定优先型民族主义
(四) 制裁下的伊拉克政治
二、经济变革视角
(一) 融入全球化的经济理念
(二) 国家主导型经济模式
(三) 叙利亚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四) 伊拉克经济制裁所造成的后果
三、国际关系视角
(一) 利益主导型国家主义
(二) 不同程度的反美情结
(三) 对巴以谈判的不同态度
四、民族心理视角
(一) 泛阿拉伯主义心理的潜在影响
(二) 部族主义的复兴
结论: 复兴党政治实践的前景展望
一、复兴社会主义在伊拉克政治实践失败的原因
二、叙利亚复兴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2002-2005)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叙利亚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研究[D]. 王霏.西北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研究[D]. 冀开运.西北大学2000
- [2].霍梅尼“毛拉治国”思想研究[D]. 吴成.西北大学2004
- [3].中东伊斯兰城市研究[D]. 车效梅.西北大学2004
- [4].工业文明的挑战与中东近代经济的转型(1809-1938)[D]. 王三义.西北大学2005
- [5].近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先驱[D]. 马福德.西北大学2005
- [6].文明的多维交往[D]. 敏敬.西北大学2006
- [7].近代以来阿拉伯民族的觉醒与“王政时期”泛阿拉伯主义运动研究(1798—1958)[D]. 闫忠林.西北大学2007
- [8].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政治发展研究[D]. 蒋真.西北大学2007
- [9].从边缘到中心[D]. 李福泉.西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