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成桥索力论文-祁超,李元松,杨恒,周小龙

合理成桥索力论文-祁超,李元松,杨恒,周小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理成桥索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斜拉桥,索力优化,未知荷载系数,影响矩阵

合理成桥索力论文文献综述

祁超,李元松,杨恒,周小龙[1](2017)在《大跨径钢箱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影响矩阵调值原理,提出以结构整体弯矩最小为目标,关键节点的位移为约束条件的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首先应用Midas/Civil中"未知荷载系数"功能计算满足特定约束条件的最佳荷载系数,并求出拉索初拉力.然后将系数矩阵与弯矩信息导入Excel中,定义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求出初步优化索力,最后将所得初步索力重新代入Midas/Civil模型中,进行局部微调得最终优化索力.将此方法用于某斜拉桥方案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前后,主梁弯矩减小36%,主塔弯矩减小70%,主梁竖向最大位移减小51%,主塔水平最大位移减小74%,且索力分布均匀,线形更为平顺.(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毛健[2](2017)在《基于影响矩阵法的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与合理施工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是由梁、塔、索叁部分组成的组合体系桥梁,斜拉索作用到主梁上相当于对主梁提供了多点弹性支撑,这虽然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增加了桥梁的跨越能力,但也使得斜拉桥成为高次超静定结构,对于设计计算更加复杂。斜拉索的张拉对整个斜拉桥的受力有很大的影响,而索力的大小通常是通过施工阶段多次调节确定的,如何合理的在施工阶段对索力进行张拉使斜拉桥最终达到合理的成桥状态已经成为斜拉桥设计中的关键。本文第1章先是对斜拉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对斜拉桥受力特点做了总结,最后对斜拉桥索力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章和第4章为理论研究部分,分别对成桥索力优化方法及合理施工状态确定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影响矩阵原理进行了说明,最后介绍了基于影响矩阵理论的成桥索力优化与合理施工状态确定方法的实现过程。第3章和第5章是实例分析部分,先是以某独塔斜拉桥为例采用影响矩阵法对其进行合理成桥索力优化分析,优化结果与设计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随后基于影响矩阵理论分别对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及悬臂浇筑施工的斜拉桥进行合理施工索力确定,结果表明按照确定的施工索力进行施工,最终成桥时能够得到合理成桥状态,同时各个施工阶段受力满足规定要求,最后对成桥运营阶段进行计算,运营期间受力满足要求。最后一章对本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本文未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同时对影响矩阵理论在其他桥型上的应用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3-01)

尹训强,王桂萱,薛志强[3](2016)在《基于新型强次可行SQP法的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效、合理的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以某双塔叁跨斜拉桥为例,运用新型强次可行序列二次规划法(SQP法),采用MATLAB和MIDAS Civil软件编程实现索力的自动搜索优化计算。以主梁和桥塔的应变能建立目标函数,斜拉索索力为设计变量,主梁和桥塔的应力和位移作为约束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强次可行SQP法应用于复杂斜拉桥索力优化,优化后索力与设计索力吻合良好,成桥状态主梁弯矩分布均匀,桥塔充分发挥其轴向承压能力,结构变形远小于规范限值,为斜拉桥的索力优化提供了新的高效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6年05期)

余海燕[4](2016)在《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合理成桥索力与施工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桥梁跨径和美学的追求,越来越多构造独特、新颖的桥梁作品应运而生。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为本世纪初诞生的一种新型协作体系桥梁,目前国内外关于该类桥梁的相关研究较少,而该桥型又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对其结构特点、合理成桥索力和施工控制等展开系统的研究。本文以大连市在建的一座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为工程背景,对其静力特点进行分析,基于其受力特点提出考虑权重确定合理成桥索力的综合算法,并以确定的合理成桥状态为目标,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对该桥进行施工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研究的工程背景,对相同跨径的斜拉桥、拱桥和协作体系桥的刚度和内力进行分析,得出协作体系桥的受力特点更趋向于拱桥,但是其又存在斜拉桥的梁-柱效应。协作体系桥主梁轴向压应力相比拱桥储备更大,可以减小预应力钢束;协作体系桥相比拱桥,跨径可以做得更大。协作体系桥相比斜拉桥可减小其梁-柱效应、索塔受力更小。(2)在活荷载作用下,研究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的主梁刚度、拱肋刚度、吊杆刚度和斜拉索刚度参数的变化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通过增加拱肋和吊杆的刚度可以明显减小主梁和塔根弯矩、主梁和塔顶位移。(3)介绍了斜拉桥和拱桥合理成桥状态传统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结合协作体系桥梁的受力特点,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考虑权重确定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索力的综合算法,并以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由于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的参数对成桥状态的影响目前研究很少,本文就主梁自重、斜拉索张拉力、吊杆张拉力和环境温度的参数变化对成桥时结构内力和线形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环境温度对结构内力和位移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斜拉索张拉力和主梁自重误差,吊杆张拉力误差相对影响较小。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翔凤河桥进行参数识别。(5)以上述方法确定的合理成桥状态为目标,结合施工过程及特点,建立桥梁施工控制有限元模型,依据模型分析结果,确定合理有效的施工监测方案。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对翔凤河桥进行施工控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王标,武洁[5](2016)在《最小能量法计算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是高次超静定结构,结构计算非常复杂,确定合理的成桥索力是斜拉桥静力计算的前提,本文探讨了斜拉桥成桥索力的计算理论方法,应用最小弯曲能量法计算重庆某公路大桥的成桥合理索力,并对部分不合理的索力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对成桥状态进行了初步的静力分析,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6年12期)

李大勇[6](2014)在《独塔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索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独塔斜拉桥的内力和主桥的线形可以通过拉索的索力来调节,所以可以通过优化成桥索力来优化斜拉桥的成桥受力状态。当斜拉桥的受力体系确定后,可以找到一组索力,即合理成桥索力,使斜拉桥达到合理的成桥受力状态。在独折塔斜拉桥中,折塔主要影响斜拉桥的整体结构受力,因此,合理成桥索力必须保证折塔斜拉桥的受力状态。本文研究了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合理成桥状态;第二怎样调整索力来得到这个成桥状态。文章首先总结了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矩阵法和最小弯曲能量法等原理,将这几种方法做了比较,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将实测值和设计值进行了对比,对施工过程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斜拉桥的计算和设计中,确定成桥目标状态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本文对长兴吕山大桥进行了计算,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了全桥模型,采用影响矩阵法对全桥进行了分析。首先计算出未知荷载系数,然后利用索控制功能进行调索,通过多次索力的调整,最终得到了全桥的最优索力,即合理成桥索力。获得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至关重要,这将是今后桥梁领域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相信可以得到一种更加有效地方法,使得斜拉桥结构和受力更加的合理。(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11-13)

孙平宽,方艳辉[7](2014)在《大跨独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跨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该桥的合理成桥索力的确定方法展开研究,为同类桥梁的合理成桥状态的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4年09期)

谢小辉,刘辉[8](2014)在《基于影响矩阵法的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是一种高次超静定的复杂结构体系,其拉索索力的大小对整个桥梁结构的内力分布好坏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全桥受力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如何确定合理成桥索力将成为斜拉桥设计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以嘉绍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影响矩阵法,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编制了合理成桥索力确定的优化程序,最终得到成桥状态下的一组最优索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4年S1期)

余海辉[9](2014)在《龙湾大桥成桥索力优化与合理施工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是一种高次超静定的复杂结构,斜拉索索力对结构体系的内力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对控制全桥受力至关重要。如何进行成桥索力优化以改善斜拉桥受力,如何通过施工达到合理成桥状态,业已成为斜拉桥设计和施工技术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佛山市龙湾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最小能量法、影响矩阵法以及二次规划理论的有约束最小能量法来确定其合理成桥索力。以主梁和主塔的弯曲应变能与拉压应变能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添加指定节点位移、控制截面弯矩以及索力上下限值为约束条件,通过二次规划方法对成桥索力进行调整,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求解,最终得到合理成桥索力。通过建立龙湾大桥施工阶段模型,根据该桥牵索挂篮特点计算施工索力,并在成桥后运用影响矩阵法对索力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合理成桥状态。本文采用单索施工,相较原双索施工方案,所需施工索力减小,且施工过程更容易实现。最后,对龙湾大桥运营阶段的静动力行为进行分析,计算了运营阶段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并得到结构自振特性,验证了此类型斜拉桥的自振特点,同时分别探讨了结构刚度和边界条件对龙湾大桥自振频率的敏感性,得到一些有益结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5-20)

杨希尧,杨树萍,蔡敏[10](2014)在《弯曲能量最小法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成桥恒载内力的分布对其结构体系的好坏有重大的影响。斜拉桥恒载内力的优化过程也是一个设计过程。文章介绍了基于Midas/Civil 2010有限元软件,以某独塔斜拉桥为工程实例,利用弯曲能量最小法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并与测定的实际成桥索力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弯曲能量最小法的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4年02期)

合理成桥索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斜拉桥是由梁、塔、索叁部分组成的组合体系桥梁,斜拉索作用到主梁上相当于对主梁提供了多点弹性支撑,这虽然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增加了桥梁的跨越能力,但也使得斜拉桥成为高次超静定结构,对于设计计算更加复杂。斜拉索的张拉对整个斜拉桥的受力有很大的影响,而索力的大小通常是通过施工阶段多次调节确定的,如何合理的在施工阶段对索力进行张拉使斜拉桥最终达到合理的成桥状态已经成为斜拉桥设计中的关键。本文第1章先是对斜拉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对斜拉桥受力特点做了总结,最后对斜拉桥索力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章和第4章为理论研究部分,分别对成桥索力优化方法及合理施工状态确定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影响矩阵原理进行了说明,最后介绍了基于影响矩阵理论的成桥索力优化与合理施工状态确定方法的实现过程。第3章和第5章是实例分析部分,先是以某独塔斜拉桥为例采用影响矩阵法对其进行合理成桥索力优化分析,优化结果与设计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随后基于影响矩阵理论分别对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及悬臂浇筑施工的斜拉桥进行合理施工索力确定,结果表明按照确定的施工索力进行施工,最终成桥时能够得到合理成桥状态,同时各个施工阶段受力满足规定要求,最后对成桥运营阶段进行计算,运营期间受力满足要求。最后一章对本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本文未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同时对影响矩阵理论在其他桥型上的应用做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理成桥索力论文参考文献

[1].祁超,李元松,杨恒,周小龙.大跨径钢箱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的优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

[2].毛健.基于影响矩阵法的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与合理施工状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尹训强,王桂萱,薛志强.基于新型强次可行SQP法的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优化研究[J].世界桥梁.2016

[4].余海燕.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合理成桥索力与施工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5].王标,武洁.最小能量法计算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J].建材与装饰.2016

[6].李大勇.独塔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索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4

[7].孙平宽,方艳辉.大跨独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确定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

[8].谢小辉,刘辉.基于影响矩阵法的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确定[J].中国建材科技.2014

[9].余海辉.龙湾大桥成桥索力优化与合理施工状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杨希尧,杨树萍,蔡敏.弯曲能量最小法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J].安徽建筑.2014

标签:;  ;  ;  ;  

合理成桥索力论文-祁超,李元松,杨恒,周小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