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留学论文-朱孔京

洋务留学论文-朱孔京

导读:本文包含了洋务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留学人才思想,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洋务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朱孔京[1](2016)在《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的留学教育比较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过程中,留学教育一直被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并最终促成了洋务时期的幼童留美、船政留欧和清末新政时期的留日高潮。从留学教育人才思想的角度,对两个时期的留学目的、国家,留学生的选拔、管理以及学习内容与科目等方面进行比较,能使我们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对两次留学教育人才思想的比较,反过来也能加深我们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刘洋,韩松波[2](2015)在《浅析洋务运动时期幼童赴美留学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留学美国运动是清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出于为洋务运动储蓄人才的目的,清廷自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由于其所处的年代,它体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从叁个特点分析幼童赴美留学的特点,分别是留学对象幼童的西化,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腐朽政治对留学运动的阻挠。尽管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幼童留学美国运动最终夭折,但是这次留学运动拉开了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大幕。(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成林萍[3](2013)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梦”的追寻——以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洋务派发起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为例,梳理了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虽然历经了一次次的失败,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李庆洪[4](2013)在《洋务时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当代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洋务时期派遣幼童留美计划是中国留学教育的发端,虽然幼童留美的结局并不理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当代留学教育作出了贡献。因此,通过晚清时期幼童留美的经验以及教训的总结和分析,进而为当代留学教育提供经验和参考,扬长避短。纵观整个幼童留美计划的准备、成形以及失败等叁个阶段,其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文章试阐述和剖析洋务时期幼童赴美留学的当代思考。(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熊龙雨,张峰[5](2011)在《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教育的差异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叶,面对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分别通过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自发地走上了变革的道路以图自强。在这两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中,"派遣留学生"被公认为是向西方学习最迅速的方针。然而相似的背景和动机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日本通过系统化的留学教育方针迅速掌握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跻身世界强国并在甲午海战中击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导致二者在结局上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为此试图从政治支持、指导思想、留学生归国作用这几个方面对两国留学教育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剖析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1年12期)

段菁晖[6](2010)在《浅析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军事留学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留学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时期,其中军事留学教育是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洋务运动时代特点和需要产生的海军和陆军留学教育具有内容广泛、要求明确、注重实践、考核严格等特点,培养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建设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体制的建立,确立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新国防战略,对中国近代军事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14期)

秦国柱,宋晓芳[7](2008)在《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留学教育主要通过叁种途径得以实现,留学生也集中在这几方面:一是幼童留美;二是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叁是一些通过教会资助或自备斧资出国留学者。前两者实际上同为政府主导下的留学,自备斧资出国留学者常常与教会和传教士联系密切。(本文来源于《煤炭高等教育》期刊2008年04期)

黄漫远[8](2008)在《洋务时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贡献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派遣幼童留美计划,作为我国留学教育的开始,虽然结局不尽如人意,但其作为留学教育初创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无论是对当时和当今的留学教育都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贡献和启示,本文试就幼童留美事件的贡献和启示稍作阐述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南昌高专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单玉梅,仇志君[9](2007)在《洋务留学教育之留美幼童与留欧学生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留美幼童、留欧学生同为洋务留学教育的主体。他们开中国近代官费留学教育之先河,解了中国近代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其留学过程、学生、学生管理、培养目标和学生选拔等方面又有很多区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7年22期)

侯耀先[10](2007)在《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学教育是我国近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时期所创导和实施的留学教育,以军政、船政、制造、矿学、铁路、电讯乃至公法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主,开创了近代我国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办学经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理论,培养近代科技人才的先河,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海军人才、文教人才和外交人才,从而促进了我国军工民用企业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教育和建设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洋务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晚清留学美国运动是清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出于为洋务运动储蓄人才的目的,清廷自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由于其所处的年代,它体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从叁个特点分析幼童赴美留学的特点,分别是留学对象幼童的西化,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腐朽政治对留学运动的阻挠。尽管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幼童留学美国运动最终夭折,但是这次留学运动拉开了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大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洋务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朱孔京.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的留学教育比较述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

[2].刘洋,韩松波.浅析洋务运动时期幼童赴美留学运动[J].现代教育科学.2015

[3].成林萍.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梦”的追寻——以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为例[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3

[4].李庆洪.洋务时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当代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5].熊龙雨,张峰.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教育的差异及成因[J].理论界.2011

[6].段菁晖.浅析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军事留学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秦国柱,宋晓芳.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08

[8].黄漫远.洋务时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贡献及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08

[9].单玉梅,仇志君.洋务留学教育之留美幼童与留欧学生比较[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0].侯耀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洋务留学论文-朱孔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