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写实”小说的后现代性

论“新写实”小说的后现代性

论文摘要

本文以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产生的现实语境和文化语境、剖析“新写实”小说所具有的后现代性价值立场和美学趣味。以往的“新写实”小说研究多集中在分析其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延续、继承关系;或者因为手法上的借鉴而简单将其划入现代主义之流。而“新写实”小说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世俗化色彩,在艺术上取消了宏大叙事,在手法上采取平面化叙事笔调,平凡琐屑的生活现象充斥文本,这些特征都体现出后现代性的审美旨趣。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写实”小说三种主要的后现代性特征:一是解构性,它隐匿了文学的工具理性、放弃了作家启蒙、解构了典型;二是世俗性,小说以日常取代神圣、现世对抗理想、物欲取代禁欲;三是平面化,小说取消了表面与本质的对立、能指与所指的区分、语言平面无深度。文末,总结了“新写实”小说在写作观、语言观、阐释观上带来的文学启示。“新写实”小说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文学现象已经远去,它自身的缺陷也是显在的,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史实仍留下许多有待探讨的话题,它所带来的创作观念上的转变,将会影响未来作家的创作活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本论
  • 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
  • (一) 缘起与命名
  • 1. 缘起
  • 2. 命名
  • (二) 现实语境
  • (三) 文化语境
  • (四)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辨
  • 1.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 2. 关于“新写实”的几种说法
  • 二、“新写实”小说的后现代性美学特征
  • (一) 解构性
  • 1. 工具理性的解构
  • 2. 历史的解构
  • 3. 作家启蒙的解构
  • 4. 典型形象的解构
  • (二) 世俗性
  • 1. 日常取代神圣
  • 2. 现世对抗理想
  • 3. 物欲取代禁欲
  • (三) 平面化
  • 1. 取消本质与表面的对立
  • 2. 取消所指与能指的对立
  • 3. 语言的平面无深意
  • 三、“新写实”小说的文学启示
  • 1. 写作观的转型
  • 2. 语言观的转型
  • 3. 阐释观的转变
  • 余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80、90年代之间的“新写实”[J]. 文艺争鸣 2015(06)
    • [2].由片面到全面 由狭隘到开阔——论新写实小说九十年代的转型[J]. 语文学刊 2009(19)
    • [3].跨越八十、九十年代的“新写实”[J]. 湖南文学 2015(05)
    • [4].“新写实”的产生背景及创作分期[J]. 长城 2010(08)
    • [5].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诉求——兼谈当下现实题材剧“新写实”新质的萌生与发展误区[J]. 中国电视 2013(02)
    • [6].新写实文学中的“存在主义”[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3)
    • [7].方方作品中的诗学审美——对新写实的超越[J]. 小说评论 2011(02)
    • [8].“误读”与重述:话语建构中的“新写实”[J]. 文艺争鸣 2011(18)
    • [9].新写实遮蔽下的方方[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0].新写实:概念的错误与实践的收获[J]. 小说评论 2010(04)
    • [11].颠覆传统审美叙事 还原本真生存状态——兼论新写实文学的审美特性[J]. 才智 2011(13)
    • [12].面向“1990年代”——重读“新写实”小说兼论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型[J]. 文艺争鸣 2010(07)
    • [13].解构的力度与价值的失衡——重评新写实[J]. 社会科学评论 2009(01)
    • [14].重识“新写实”小说的深度模式[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5].新写实工作室教学谈[J]. 油画艺术 2017(01)
    • [16].日常生活的影像诗意——2010年电视剧新写实的叙事转向[J]. 当代电影 2011(03)
    • [17].一声叹息[J]. 长江文艺 2020(18)
    • [18].浅析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轨迹[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19].捍卫生活原生态——论池莉的小说创作[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4)
    • [20].被策划导演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J]. 长江文艺 2016(18)
    • [21].从“新写实”到“新状态”——《钟山》杂志的文学运作谈[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 2008(03)
    • [22].简析新写实的世俗化取向[J]. 文学教育(下) 2009(10)
    • [23].《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教学设计[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1(11)
    • [24].论社会转型背景下新写实作家的价值危机[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5].论艺术创作中“典型”与“原生”的张力——兼谈对“新写实”现象的新阐释[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6].新写实旗帜下的两种不同的精神性——池莉、方方比较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27].浅析池莉“人生三部曲”中凸显的“新写实”特征[J]. 大众文艺 2013(21)
    • [28].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叙事话语的比较[J]. 学术交流 2008(02)
    • [29].隐喻的实践:关于《钟山》“新写实”小说的讨论[J]. 山花 2014(06)
    • [30].方方的生活“风景”[J]. 名人传记(上半月) 2010(07)

    标签:;  ;  ;  ;  ;  

    论“新写实”小说的后现代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