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论文-王克敏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论文-王克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MR图像,右心室分割,各向异性扩散滤波,SPCNN模型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论文文献综述

王克敏[1](2017)在《基于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右心室分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致死率高且发病率不断提升。通过心脏核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图像判断病情是临床中常用的方法。然而,手动分割CMR图片费时费力且易出错,利用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对其进行自动分割很有必要。由于左心室较右心室来说其形状较规则,分割起来较容易,其研究成果有很多。而医学研究表明,右心室的评估对于某些心脏疾病的诊断很重要,但现有的右心室分割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对右心室的自动分割进行深入研究很有意义。本文以心脏短轴核磁共振图像为基础,对右心室的分割展开研究。主要展开了如下工作:1.尝试利用传统分割方法对于右心室进行分割,指出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其在对右心室分割当中的不适应性。2.由于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灰度不均匀、心肌与血池对比度不够高等特性,因此对其进行预处理很有必要。本文在分析常见的滤波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扩散算法的CMR图像预处理方法,提高CMR图像质量,为后续准确的分割奠定基础。3.提出简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Simplified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SPCNN)与形态学运算相结合的右心室心肌提取新方法。其中,内膜分割利用了SPCNN的同步点火特性,能够较好得区分图像的区域信息和边缘信息,分割准确性、鲁棒性高且运算较简单;外膜分割利用了右心室外膜与内膜的形状相似性的特点,采用形态学运算进行处理,分割简单有效。本文对提出的方法在医学影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接入(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Assisted Intervention,MICCAI)2012会议提供的数据库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对预处理、内膜、外膜分割结果进行了主观、客观评价,均获得了较好的表现,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余军[2](2016)在《k-t加速的心脏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图像配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其在心脏功能检查方面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人体生理和物理的局限性,在同一时刻只能采集到图像的一个傅里叶编码系数,所以成像速度较慢。大量研究致力于提高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基于k-t的成像技术比如k-t SENSE和k-t PCA,利用成像序列在时间维度上的冗余性,能够将采样加速比提高到8倍以上。由于它们利用成像序列的时间冗余性,对成像对象的运动特别敏感,不能移除运动导致的伪影,从而造成重构图像在空间域的模糊。为了使得标准的基于k-t的成像技术能够运用于成像对象具有较大运动的场合,以提高MRI技术的适用性,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配准方法,通过多步配准过程来获取心脏的运动信息。在提取心脏局部图像序列方面,利用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特点,先对图像序列求标准差,再对求得的标准差图像运用图像分割的方法获取区域最大的部分即为心脏部分;在具体配准时,选择基于互信息的相似性度量函数、双线性插值的插值算法以及One Plus One Evolutionary的优化方法,将心脏的运动近似成仿射变换,采用多步仿射变换模型的配准方法依次进行平移变换、刚体变换和仿射变换,从粗到精地完成配准过程;最后针对图像序列的配准,采用相邻的两幅图像两两配准,求出一系列变换关系,然后从前往后依次替换成与第一幅图像的变换关系,根据变换关系便可得到配准后的图像序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多步仿射变换模型的配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心脏的运动信息并且比传统的仿射变换模型配准方法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6-05-31)

余军,陈雪,周勇攀[3](2016)在《一种改进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多步配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核磁共振成像速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基于k-t的成像技术比如k-t SENSE和k-t PCA,利用成像序列在时间维度上的冗余性,能够将采样加速比提高到8倍以上。由于它们利用成像序列的时间冗余性,对成像对象的运动特别敏感,不能移除运动导致的伪影,从而造成重构图像在空间域的模糊。为了使基于k-t的成像技术能够运用于具有较大运动场合的成像对象,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图像配准方法,通过多步配准来完成仿射变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仿射变换配准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6年05期)

王莉[4](2016)在《基于灰度不均匀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分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心血管病最新的报道,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且发病率日益提高。所以,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已迫在眉睫。目前,医学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治疗心脏疾病的一个辅助手段,而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凭其无创性和适合软组织等优势,成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手段,可通过心脏核磁共振图像中左心室的分割进行定性及半定量诊断。然而,在临床中,通常靠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动分割,该工作不仅具有主观性,而且费时费力。因此,基于核磁共振序列的左心室自动分割成为医学图像处理的一个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短轴CMR图像的左心室自动分割作为研究主题,从以下叁个方面展开研究:感兴趣区域提取、LV内膜自动分割提取和LV外膜分割提取。旨在设计出准确、稳定的LV全自动分割模型来克服实际存在的LV分割难点和现存分割方法的不足。本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为节省运算空间和时间,保证后续分割的精度,主要研究了感兴趣区域的提取,本论文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心脏短轴核磁共振图ROI自动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将MICCAI 2009不同病例库中选好的差别较大的单张CMR图像进行扩展,将扩展后的图像分割成9块107×107大小的图像块,在图像块中分别选取40个正类样本和40个负类样本,然后提取正负类样本的特征来训练分类器,用训练好的分类器来自动提取预分割图像的ROI。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提取ROI准确率可达100%。2.针对基于传统水平集的算法无法分割灰度不均匀的CMR图像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水平集和形态学相结合的内膜分割新模型。该模型采用从中间层到顶层、基层的方向进行分割,以此来分两种情况处理存在和不存在LVOT现象的基层图像。对于单层图像,针对CMR图像存在灰度不均匀问题,采用改进后的水平集在内膜轮廓演化的同时去除偏移场。该模型的具体流程是:首先在ROI上设置初始轮廓,其次用改进后的水平集进行内膜轮廓演化,然后用先验知识和形态学运算定位出血池区域,此时根据是否存在LVOT现象,分两种情况进行后续分割工作。该方法在MICCAI2009不同病例库上做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章LV内膜分割算法准确率高、对于存在灰度不均匀现象的CMRI分割效果好、分割结果稳定和普适性好。3.针对在原始CMR图像ROI上用FCM算法无法得到准确的聚类结果,从而无法准确分割LV外膜的问题,本文提出在去除偏移场后的ROI上进行聚类。该方法在去除偏移场的ROI上用FCM算法聚类,得到叁类正确的结果:心肌、血池和背景区域。接着结合先验知识和形态学运算得到左心室外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模型可以对灰度不均匀的CMR图像进行聚类分割,该模型提取外膜准确率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4-01)

乜大伟[5](2012)在《心脏核磁共振图像中左心室的分割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劣,沉重的各种压力和激烈的各种竞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近年来通过医学影像检查,从而对心脏的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进而分析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成为热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水平集算法和心脏特殊组织构造的心脏MRI图像中左心室的分割算法。本算法能够很好解决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在分割心脏左心室心肌的外膜边缘时存在的严重的分割外凸以及对心脏内膜边缘的分割也不准确等诸多不足。(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2年13期)

刘利雄,马忠梅,赵恒博,姚宇华,张麒[6](2012)在《一种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分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左室壁内、外膜分割方法.首先构造了主动轮廓模型的广义法向有偏梯度矢量流外力模型GNBGVF,作为对梯度矢量流(GVF)的改进,该外力场同时保持了切线方向和法线方向有偏的扩散,具有捕捉范围大、抗噪能力强,且在弱边界泄漏等问题上性能突出.就左室壁内膜的分割而言,考虑到左室壁的近似为圆形的特点,引入了圆形约束的能量项,有利于克服由于图像灰度不均、乳突肌等而导致的局部极小.对于左室壁外膜的分割,采用内膜的分割结果初始化,即通过重新组合梯度分量来构造外力场.该外力场能够克服原始梯度矢量流的不足,使得左室壁外膜边缘很弱时也能得到保持,可以自动、准确地分割外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效准确地分割左室壁内、外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顾东盼[7](2012)在《采用核磁共振图像的心脏2D运动分析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成像术成为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e)是一种用于肌体组织运动分析的理想成像模式,应用于心脏的运动分析已有20多年的历史。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心脏运动分析方法大量涌现,论文主要对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的心脏运动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用于心脏运动分析的新方法。主要成果有:(1)通过对大量有关可控滤波器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总结了可控滤波器的理论及应用。可控滤波器在图像运动分析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将图像序列在频域中进行频谱分析,其运动速度可用角度表示,这是使用可控滤波器分析图像运动的理论基础,但是仅适用于简单的平移运动。本文提出改进方法,以图像序列中一个像素点为中心,和它周围较小邻域的像素点组成小块图像序列,将该图像序列与可控滤波器卷积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较好的描述复杂的图像运动。(2)通过对大量MRI心脏运动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几种经典方法的优点和弊端的总结,提出了一种用于MRI心脏运动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可控滤波器描述心脏图像序列的2D运动。由于心脏运动的复杂性,本文利用可控滤波器改进的运动分析方法求取MRI心脏的运动矢量。实验结果表明,可控滤波器能够较好的描述心脏的2D运动。(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2-01-01)

赵恒博[8](2011)在《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分割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品质的医学图像,是当前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借助于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评定左心室心肌功能,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心脏解剖结构的准确描述和功能的定量分析是以准确分割心肌的内外边缘为基础的,尤其是心脏左心室内、外膜的分割。主动轮廓模型对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分割有良好的效果从而在医学图像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重点正是基于Snake模型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分割,对外力模型的改善、内外膜分割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受图像质量的影响,对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内、外膜分割在有些情况下得不到很好的分割结果。本文根据目标的先验知识,引入形状约束,从而有效克服了由于图像灰度不均、乳突肌等引起的局部极小对心脏MRI的影响,使得Snake轮廓可以准确地分割心脏左心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法向有偏梯度矢量流(GNBGVF)模型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内、外膜分割方法。首先提出了主动轮廓模型的广义法向有偏梯度矢量流外力模型,作为对梯度矢量流的改进,该外力模型同时保持了切线方向和法线方向有偏的扩散。其次,根据左心室近似为圆形的形状特点,引入了圆形能量约束,有利于克服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分割难点。为了更加有效的消除噪声对图像分割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外力模型:基于扩展邻域和噪声平滑的广义梯度矢量流(ENGGVF)模型,并采用这一外力模型来分割左心室内、外膜。该模型在梯度矢量流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因子和扩展邻域卷积运算,还在拉普拉斯算子模板中加入噪声平滑模板。同时考虑到心脏在舒张期内外膜更接近于椭圆的特点,在Snake模型中添增椭圆形状能量约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分割左心室内、外膜。(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乜大伟[9](2012)在《基于用户导向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中左心室的分割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安全无放射性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越来越成为心脏功能研究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心脏MRI图像的分割是定量研究心脏功能的重要步骤。叁维图像分割不仅可以直接给出重要(本文来源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吕丽萍[10](2010)在《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边缘检测与分割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无介入性伤害的医学成像技术,磁共振图像对医生的诊断起到辅助作用。使用计算机分析磁共振图像,能够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对疾病的预防和提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心脏磁共振图像边缘检测和分割方法,主要贡献如下:(1)改进了基于万有引力的边缘检测算法。基于万有引力边缘检测算法虽然能够准确的检测出目标边缘,但是容易丢失一些边缘信息,而且对噪声比较敏感。本论文从卷积静电场原理得到启发,改进了基于万有引力的边缘检测算法,使得改进的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并且保持更多的边缘。考虑到Canny边缘检测算子的单脉冲响应准则,本论文选用非极大值抑制的方法细化边缘。(2)将R-snake模型应用到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内外膜分割中。Snake模型是由一组离散的点在内能和外能的共同作用下逼近目标轮廓的,计算速度比较慢。R-snake模型用较少的控制点控制一条连续、光滑的高斯曲线逼近目标轮廓,而且R-snake模型不需要内能约束项,计算速度比较快。本文将带约束条件的R-snake模型应用到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分割中,实现了左心室内外膜的自动分割。(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0-12-01)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其在心脏功能检查方面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人体生理和物理的局限性,在同一时刻只能采集到图像的一个傅里叶编码系数,所以成像速度较慢。大量研究致力于提高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基于k-t的成像技术比如k-t SENSE和k-t PCA,利用成像序列在时间维度上的冗余性,能够将采样加速比提高到8倍以上。由于它们利用成像序列的时间冗余性,对成像对象的运动特别敏感,不能移除运动导致的伪影,从而造成重构图像在空间域的模糊。为了使得标准的基于k-t的成像技术能够运用于成像对象具有较大运动的场合,以提高MRI技术的适用性,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图像配准方法,通过多步配准过程来获取心脏的运动信息。在提取心脏局部图像序列方面,利用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特点,先对图像序列求标准差,再对求得的标准差图像运用图像分割的方法获取区域最大的部分即为心脏部分;在具体配准时,选择基于互信息的相似性度量函数、双线性插值的插值算法以及One Plus One Evolutionary的优化方法,将心脏的运动近似成仿射变换,采用多步仿射变换模型的配准方法依次进行平移变换、刚体变换和仿射变换,从粗到精地完成配准过程;最后针对图像序列的配准,采用相邻的两幅图像两两配准,求出一系列变换关系,然后从前往后依次替换成与第一幅图像的变换关系,根据变换关系便可得到配准后的图像序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多步仿射变换模型的配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心脏的运动信息并且比传统的仿射变换模型配准方法精度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克敏.基于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右心室分割研究[D].兰州大学.2017

[2].余军.k-t加速的心脏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图像配准方法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3].余军,陈雪,周勇攀.一种改进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多步配准方法[J].软件导刊.2016

[4].王莉.基于灰度不均匀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分割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6

[5].乜大伟.心脏核磁共振图像中左心室的分割算法研究[J].硅谷.2012

[6].刘利雄,马忠梅,赵恒博,姚宇华,张麒.一种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分割方法[J].计算机学报.2012

[7].顾东盼.采用核磁共振图像的心脏2D运动分析新方法[D].天津理工大学.2012

[8].赵恒博.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分割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1

[9].乜大伟.基于用户导向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中左心室的分割算法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10].吕丽萍.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边缘检测与分割方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

标签:;  ;  ;  ;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论文-王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