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支护论文-李彦斌,任杰,林启祥

耦合支护论文-李彦斌,任杰,林启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支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部高应力,软岩,FLAC~(3D),围岩控制

耦合支护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斌,任杰,林启祥[1](2019)在《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刚柔耦合支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以北京长沟裕矿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置孔释压刚柔耦合一次成巷技术,将释压材料放置于大刚度支架背部与柱脚处,形成围岩与支护的耦合作用。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原支护方案与置孔释压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置孔释压支护方案能够有效释放巷道围岩高应力,巷道围岩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围岩整体变形量小,自承能力强。现场实践验证了置孔释压刚柔耦合支护技术的可行性,为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贾稳宏,苏华友,冯亮,雷国荣[2](2019)在《深部破碎巷道锚网注耦合支护技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川矿区深部破碎围岩巷道在高应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变形较为严重的情况,提出了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柔性TECCO网+注浆的耦合支护技术。通过DDA方法对巷道开挖后的围岩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其顶、底板的围岩破坏深度要大于巷道两帮,为现场支护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现场支护试验表明,采用该项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强度与刚度,给深部破碎围岩提供了"先柔后刚"两阶段的耦合支护,对围岩的变形控制起到了"先让后止"的平衡作用。巷道支护20d后,围岩变形速率小于0.05mm/d,巷道顶板的平均下沉量为32mm,两帮相对位移量平均值为44mm,表明该支护方法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试验巷道支护3a后无需任何返修,返修周期提高3倍以上,大大降低了巷道支护与维护的综合成本。(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申海生,张奇[3](2019)在《“强拉、短控、长注”叁位一体耦合支护技术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李村煤矿1303工作面非充分稳定覆岩条件下沿空巷窄煤柱受多次动压形响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强拉、短控、长注"叁位一体耦合支护技术来控制窄煤柱稳定性。实测结果表明该耦合支护技术能有效维护煤柱整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王文才,王政,尹旭,李金刚,梁素钰[4](2019)在《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耦合支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支护参数对深部大断面巷道耦合支护技术的影响,结合红庙矿大断面回采巷道支护效果不佳问题,运用FLAC~(3D)5.0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深部大断面巷道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支护体参数下支护结构与围岩及各支护结构间应力场变化情况。从锚杆长度,锚杆预应力,锚杆直径,锚杆排距,锚索长度等方面分析支护体与围岩的耦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锚杆、锚索支护参数越大,排间距越密只能增加支护体与围岩在强度和刚度方面的耦合,而各支护体间和围岩在结构上并没有很好的耦合效果。最后选取在强度、刚度、结构3个方面耦合效果俱佳的支护参数设计出新支护方案,并成功指导了工程实践。(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7期)

杨灵敏,于世波,杨海辉,曹江帅[5](2019)在《会泽矿山深部高应力巷道耦合支护对策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会泽矿业矿山厂深部破坏特征及失稳模式的分析,以断面较大的采准斜坡道巷道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深部高应力巷道变形力学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分析了原支护条件下巷道变形破坏过程。基于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的转化,针对性提出了深部高应力巷道的耦合控制对策,并开展了相关的支护工业试验。模拟及监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螺纹钢锚杆控顶+管缝锚杆控帮+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表面防护的耦合控制对策对于深部斜坡道巷道的控制效果显着,可为该条件下的深部高应力巷道的支护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S1期)

陈义[6](2019)在《耦合支护技术在铺龙湾煤矿巷道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铺龙湾煤矿5102工作面回风巷出现的严重变形破坏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测分析,得到了巷道变形破坏的特征,并对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支护设计不合理、巷道自稳能力未充分发挥、巷道地质条件较差等因素是导致出现严重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结合该矿实际情况,设计采用了"锚杆+锚索+U型钢+W钢带"耦合支护方案,实现了支护系统的协同,结果表明,返修支护方案有效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张勇,孙晓明,郑有雷,李江兵,郭志飚[7](2019)在《深部回采巷道防冲释能耦合支护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深部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体易破断失效的难题,以济叁煤矿深部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围岩变形破坏机制、防冲释能耦合支护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济叁矿区深部回采巷道大变形易冲击的主要原因在于复杂的高应力场及其迭加,使得以厚层坚硬砂岩为主的顶板易积聚能量,而现有支护体系无法有效吸收并转化围岩剩余能量;相比于传统支护体系,恒阻大变形支护体系可多吸收能量(DFDx),实现了围岩大变形能量的控制性释放,因其恒阻值(F)和变形量(Dx)均可单独设计,解决了防冲支护体系中高预应力难施加、易破断及定量化防冲设计的难题,现场应用效果显示,恒阻支护相比原支护围岩变形减少约40%,超前影响范围减少约33%。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具有冲击倾向性的深部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原浩[8](2019)在《老母坡矿3110工作面运输平巷煤巷锚网耦合支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浅部地层煤炭资源逐渐开采殆尽,煤矿的整体开采深度正在不断增加。同时煤矿巷道因其地应力变大、围岩条件差等不利条件,使巷道的支护问题成为突出且复杂的问题,尤其在深部软岩或破碎岩层中,经常出现巷道支护效果差,变形量大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数是因为巷道护表效果不足,之前常用的简单的锚网索联合支护往往不足以提供良好的护表能力。导致出现许多由于护表效果不足导致巷道支护失效、支护构件整体性下降等现象。众多前辈与学者对于以上情况进行研究,认为是锚杆与锚网之间未能达到强度耦合状态,常出现锚杆支护强度富余但护表金属网的护表强度不够的现象,以至于煤矿在巷道支护方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却不能对巷道的支护效果进行明显提升。文章在理论探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锚杆与锚网的强度耦合条件进行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在对四种岩石分类方法或指标进行对比选择后,确定通过Q系统分类方法,对老母坡矿3#煤层巷道进行围岩分类。最终得出老母坡矿3#煤层巷道围岩属于破碎围岩,Q系统分级多为Ⅳ级,对支护强度要求较高。(2)对工程护表或护坡常用网片进行分类。通过对比得出目前在桥梁、大坝等其他岩土工程中使用广泛的格宾网性能优于煤矿井下常用的菱形金属网,其造价低于钢筋经纬网,但支护强度高于菱形金属网,对于井下巷道支护不仅能提供良好支护效果,而且能造成良好的经济效益。(3)对锚网耦合支护机制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网的护表强度需要大于锚杆锚空区破碎围岩施加的载荷,即破碎围岩的重量,才能使锚杆与锚网达到强度耦合状态,对金属网受力进行力学分析,验证以上锚网强度耦合条件的合理性。最终得出锚杆与护表网片强度耦合的判定依据。(4)通过对老母坡矿3#煤层3110工作面进行FLAC~(3D)数值模拟。将巷道围岩在无支护状态、锚杆+菱形金属网、锚杆+格宾网支护状态下的垂直应力分布以及巷道位移情况进行对比,锚杆参数均为:规格Φ20×22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锚杆,材质HRB335,间排距900×1000mm。菱形金属网参数:网丝直径Φ4mm,网片规格1000×1200,网孔规格为60×80mm。格宾网规格:网丝直径Φ6mm,网片规格1000×1200,网孔规格为60×60mm。结果表明两种金属网片均能发挥分散围岩应力的功能,但使用格宾网支护时,巷道变形量明显减小,说明格宾网的护表效果明显强于菱形金属网。(5)在老母坡3#煤层3110工作面运输顺槽进行工业性试验。通过验算,证明煤矿原用锚杆及锚索已经达到强度要求,间排距设置合理。于是对井下使用护表金属网片进行重新选择与设计,最终选择格宾网进行支护,并在开始回采后进行巷道变形量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知在进行格宾网支护后,巷道支护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8)

邢超[9](2019)在《松软破碎带盘区集中巷耦合支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赵庄二号井松软破碎带盘区集中巷加强支护为背景,基于动态耦合设计思路,通过现场钻孔窥视确定集中巷顶板裂隙发育情况,优化耦合支护设计参数,提出适合地质构造影响区域盘区集中巷的耦合支护技术。经过工程实践证实,采取锚索补强与注浆加固耦合支护手段后,该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和破坏,注浆加固处理约90 d天后,变形速度基本为零,满足了盘区巷道长期使用的需求,为此类地质条件下盘区巷道的加固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李冠军,赵光明,孟祥瑞,彭瑞,程详[10](2019)在《综放沿空动压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设计综放沿空动压巷道支护参数,以恒升煤矿9102工作面沿空运输巷为例,用钻孔窥视仪和多点位移计观测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状况和变形特征;用FLAC3D软件模拟锚杆锚索采用不同支护参数时围岩支护应力场分布特征,定义压应力区耦合系数评价锚杆锚索耦合性能,在此基础上优化支护参数,并模拟对比采用原有支护与优化支护时围岩偏应力及位移分布特征;开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减小锚索间距、增加锚索长度和锚索预紧力能使预应力锚杆和锚索在围岩内形成有效连续的压应力集中区;当压应力区耦合系数大于1. 4时,应力集中区高度超过顶煤厚度;当锚索长度为8 m时,锚索锚固段所在岩层偏应力较低,锚网索支护系统的可靠性较强;支护参数优化后,顶板离层与围岩大变形基本得到控制,能够保证沿空巷道的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耦合支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金川矿区深部破碎围岩巷道在高应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变形较为严重的情况,提出了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柔性TECCO网+注浆的耦合支护技术。通过DDA方法对巷道开挖后的围岩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其顶、底板的围岩破坏深度要大于巷道两帮,为现场支护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现场支护试验表明,采用该项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强度与刚度,给深部破碎围岩提供了"先柔后刚"两阶段的耦合支护,对围岩的变形控制起到了"先让后止"的平衡作用。巷道支护20d后,围岩变形速率小于0.05mm/d,巷道顶板的平均下沉量为32mm,两帮相对位移量平均值为44mm,表明该支护方法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试验巷道支护3a后无需任何返修,返修周期提高3倍以上,大大降低了巷道支护与维护的综合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支护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彦斌,任杰,林启祥.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刚柔耦合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9

[2].贾稳宏,苏华友,冯亮,雷国荣.深部破碎巷道锚网注耦合支护技术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3].申海生,张奇.“强拉、短控、长注”叁位一体耦合支护技术的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9

[4].王文才,王政,尹旭,李金刚,梁素钰.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耦合支护技术[J].煤矿安全.2019

[5].杨灵敏,于世波,杨海辉,曹江帅.会泽矿山深部高应力巷道耦合支护对策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2019

[6].陈义.耦合支护技术在铺龙湾煤矿巷道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探究[J].煤炭与化工.2019

[7].张勇,孙晓明,郑有雷,李江兵,郭志飚.深部回采巷道防冲释能耦合支护技术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8].原浩.老母坡矿3110工作面运输平巷煤巷锚网耦合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邢超.松软破碎带盘区集中巷耦合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9

[10].李冠军,赵光明,孟祥瑞,彭瑞,程详.综放沿空动压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标签:;  ;  ;  ;  

耦合支护论文-李彦斌,任杰,林启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