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用乐系统研究

唐代佛教用乐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适应磨合,唐代成为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通过不断地本土化来丰富和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唐代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并立的局面,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人民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佛教音乐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与佛教相生相长、共荣共存,是佛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音乐不仅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我国音乐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而,佛教音乐在音乐史的研究中还相对薄弱,各类音乐史著作中对佛教音乐都没有过多地涉及。因此,研究佛教音乐对于丰富和弥补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音乐的发展也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在唐代音乐的研究中,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谈到了雅乐、燕乐,对佛教音乐仅谈到了俗讲;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先生《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一书中将唐代音乐划分为雅乐、燕乐、胡乐三部分,其中没有提到佛教音乐。那么,唐代的佛教音乐到底有哪些成就?它的体裁有哪些呢?它们又是怎样具体用乐的呢?这将是本文即将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唐代佛教音乐在具体的用乐过程中遵循了两套用乐系统的原则,从音乐的功用及从业人员的角度可将其划分为两部分:第一用乐系统的僧传佛教音乐是佛教僧人在自我修行、宣传教义、仪式活动中使用的无旋律乐器伴奏的清唱音乐;第二用乐系统的音声人传佛教音乐是唐代音声人唱奏表演的具有礼佛和娱人双重功能的音声供养音乐和法会娱人音乐。这两套用乐系统音乐在许多方面截然不同,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构筑着唐代璀璨炫目的佛教音乐文化。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自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形成的佛教音乐的两套用乐系统,对其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作了论述。首先,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指出佛教音乐思想是两套用乐系统形成的根本原因,乐籍制度是音声人传佛教音乐发展的保障;接着,对其形成的过程做了梳理,指出两套用乐系统不是同时形成的,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发展稍晚一些。第二章论述了僧传佛教音乐和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体裁形式。僧传佛教音乐主要有念诵、转读与呗赞、僧讲与俗讲三类,这些音乐最终走向了合流,共同成为佛教仪式中的一部分;音声人传佛教音乐主要有佛曲、佛教乐舞、法曲、佛教戏剧及散乐百戏等体裁。第三章分析了僧传佛教音乐和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传播功能与发展趋向。僧传佛教音乐传播的范围主要是教内传播,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教的各种仪式活动进行传播,其音乐多是通过严格的师承关系进行传授和传承,属于一种相对封闭式的传播,其功能主要是修行、传教、化众;音声人传佛教音乐传播的范围相对更广泛,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寺院中的礼佛性奏乐以及面向世俗众人的各种节日法会中的娱乐性奏乐进行传播,多是通过音声人进行传承,属于一种相对开放式的传播,其音乐兼具有礼佛和娱人双重功能。接着,对中晚唐以后出现的“乐僧”和佛教法事活动作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以佛教法事为契机,两套用乐系统音乐逐渐有了走向合流的趋势。第四章对唐代佛教音乐与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的关系做出了阐释。在与民间音乐的关系中,指出僧传佛教音乐不断从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与民间音乐关系密切,音声人传佛教音乐则多是宫廷音乐或民间音乐的照搬或改编,音乐性质上多是俗乐;在与宫廷音乐的关系中,指出音声人传佛教音乐与宫廷音乐之间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唐代佛教音乐的两套用乐系统
  • 第一节 僧传佛教音乐与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产生原因
  • 第二节 僧传佛教音乐与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形成过程
  • 第二章 僧传佛教音乐和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体裁形式
  • 第一节 僧传佛教音乐的体裁形式
  • 第二节 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体裁形式
  • 第三章 僧传佛教音乐和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功能与发展趋向
  • 第一节 僧传佛教音乐和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传播功能
  • 第二节 僧传佛教音乐与音声人传佛教音乐的发展趋向
  • 第四章 唐代佛教音乐与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的关系
  • 第一节 唐代佛教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 第二节 唐代佛教音乐与宫廷音乐的关系
  • 结语
  • 附录一: 僧人说法图
  • 附录二: 供养伎乐图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个人简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巧把音声作佛事 唐代佛教舞蹈浅议[J]. 中国宗教 2018(04)
    • [2].论唐代佛教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变化[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3].唐代佛教雕塑的“绘”与“雕”[J]. 安顺学院学报 2015(02)
    • [4].唐代佛教雕塑的人物造型分析[J]. 祖国 2016(22)
    • [5].唐代佛教社会思想本土化路径及其现代价值[J]. 山西青年 2017(16)
    • [6].唐代佛教文化延伸下的书法艺术——兼论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启示[J]. 中国书法 2011(09)
    • [7].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对女性家庭婚姻观的影响[J]. 中国佛学 2016(01)
    • [8].唐代佛教教育对现代的借鉴作用[J]. 佛学研究 2011(00)
    • [9].唐代佛教分期问题研究[J]. 敦煌学辑刊 2013(04)
    • [10].唐代佛教对西安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影响研究[J]. 芒种 2017(24)
    • [11].唐代佛教与谶纬[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12].唐代佛教史学略论[J]. 丝绸之路 2013(10)
    • [13].唐代佛教雕塑对现代环境的启示[J]. 大众文艺 2011(08)
    • [14].重庆地区唐代佛教摩崖龛像调查[J]. 考古学报 2014(01)
    • [15].四川重庆唐代佛教美术繁荣的历史原因[J]. 艺术探索 2009(04)
    • [16].唐代佛教的兴衰以及启示[J]. 中国宗教 2017(09)
    • [17].唐代佛教雕塑特点及其社会背景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5(07)
    • [18].试论唐代佛教著作的背景[J].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8(04)
    • [19].王玄策与唐代佛教美术中的“佛足迹图”[J]. 世界宗教研究 2020(02)
    • [20].唐代佛教外来宝石兴盛原因探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1].唐代佛教变迁论述[J]. 西部学刊 2019(06)
    • [22].从《唐语林》看唐代佛教的世俗化[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3].大音希声——唐代佛教建筑佛光寺的无言启示[J]. 佛教文化 2008(04)
    • [24].我国唐代佛教音乐初探[J]. 艺海 2014(06)
    • [25].唐代僧人的儒家伦理化特点探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6].唐代佛教香器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 黑龙江史志 2013(21)
    • [27].唐代佛教与祈雨[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1)
    • [28].《百丈清规》与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变迁[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
    • [29].唐代佛教雕塑的人物造型[J]. 艺海 2009(04)
    • [30].唐代佛教雕塑与罗马式、哥特式雕塑的美学比较[J]. 天府新论 2008(04)

    标签:;  ;  ;  ;  

    唐代佛教用乐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