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论文-杨柳,王煊军,张有智,崔虎,慕晓刚

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论文-杨柳,王煊军,张有智,崔虎,慕晓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胺基酰亚胺,潜伏性固化剂,环氧树脂,偏二甲肼

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王煊军,张有智,崔虎,慕晓刚[1](2017)在《新型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ADI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偏二甲肼、环氧丙烷和正癸酸甲酯为原料,合成新型热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1,1–二甲基–1–(2–羟丙基)胺–2–癸酰亚胺(ADI),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产物的结构,借助热重同步差热分析仪,研究了产物的热分解特性以及ADI/E–44双酚A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热行为。结果表明:ADI/E–44双酚A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为100℃,固化时放热平稳,常温下潜伏期在60 d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杨晓蒙[2](2017)在《基于氢键作用的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树脂在使用时,需要加入固化剂形成叁维网状立体结构,才能得到良好的性能和使用价值。潜伏性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混合配制得到的单组分环氧树脂体系,具有操作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产品质量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环氧树脂固化剂研究的热点课题。本课题组已通过实验,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将线性酚醛树脂与DMP-30混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本文采用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B3LYP-D3)计算方法,通过几何参数、相互作用能、频率分析、NBO分析、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热力学分析、溶剂效应等,研究了复合物中的氢键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环氧固化剂线性酚醛树脂的低聚物模型(聚合度n=2)与促进剂DMP-30之间的氢键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初步解释了其潜伏性固化机理。2.考察了线性酚醛树脂链长变化(聚合度n=3~8)时,对所得复合物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分析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线性酚醛树脂链长的增大,其与DMP-30逐渐有形成包合结构的趋势,二者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稳定性随之增加。实际应用中,考虑到链长增大时线性酚醛树脂的软化点升高,选取n=6~8的线性酚醛树脂较为合适。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物氢键断裂过程的自发趋势变大,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复合物在室温下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潜伏性。当需要固化时,升高温度,即可进行固化反应。3.采用显式溶剂化模型和隐式溶剂化模型两种方法考察了甲醇、乙醇、丙酮溶剂对线性酚醛树脂与DMP-30氢键作用的溶剂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选取极性更大的甲醇溶剂时,溶剂化效应更强,有利于得到更加稳定的复合物结构,从而表现出更好的潜伏性。4.对线性酚醛树脂与二乙烯叁胺间的氢键作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线性酚醛树脂与二乙烯叁胺也能形成具有较强氢键作用的复合物结构,与DMP-30相比,二乙烯叁胺拥有更小的分子体积,氨基也更为集中,当线性酚醛树脂链长增加时,更易与其形成包合结构,且得到的复合物稳定性更强,有望制得潜伏性更好的新型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康富春,唐增花,刘海明,林东恩[3](2016)在《高机械强度的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的制备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N-[3-(2-甲基咪唑)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出发,利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含咪唑基的高分子聚合物。用此聚合物作为固化剂与环氧树脂配合并固化。结果表明:其配合物在室温下具有长期适用性(35天/40℃),可作为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使用。固化物的机械性能与市售潜伏性固化剂相比有着极其显着的提高,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达到469kgf/cm~2和1126 kgf/cm~2。(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国际粘接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6)

王永超,林树东,涂园园,李江华,胡继文[4](2016)在《一种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二苯基双胍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二苯基双胍。采用FTIR和1HNMR表征了固化剂的化学结构,并通过DSC分析得到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最佳质量配比为5∶1,固化活性实验及凝胶实验分析得到最佳固化温度为130℃,储存期为室温下30 d,拉伸实验分析了固化物的抗拉强度可达38.07 MPa,采用TG测试得到固化物的热分解温度超过270℃。结果表明,与双氰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相比,该固化剂和环氧树脂有更好的相容性,潜伏性良好,其固化温度降低30℃以上,固化物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狄宁宇,姚菊明,汪蔚,曹万荣[5](2015)在《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1,2,4,5-苯四甲酸/2-甲基咪唑盐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2,4,5-苯四甲酸(PMA)对2-甲基咪唑(2MZ)进行改性,制备了咪唑盐类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分析。考察了环氧树脂(E51)与2MZ、PMA/2MZ盐固化体系的贮存稳定性及凝胶时间。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E51-2MZ及E51-PMA/2MZ体系的非等温固化行为,通过Kissinger模型和Ozawa模型得到了两种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Arrheniums指前因子(A)、反应级数(n)、反应速率常数(k)等动力学参数。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了E51-2MZ及E51-PMA/2MZ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S2期)

张梦玉,齐暑华,杨莎,薛融[6](2015)在《中温潜伏性固化剂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体系中,中温潜伏性固化剂以其优异的潜伏性和相对较低的固化温度而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双氰胺、咪唑、有机酸酐和微胶囊近几年在环氧树脂体系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环氧中温固化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5年04期)

刘璐[7](2014)在《改性咪唑制备低温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不同的合成方法,对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备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快速固化的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通过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及改性方法对所制备的咪唑固化剂的特性的影响,确定了改性剂、反应溶剂、分散稳定剂及改性方法,优化了反应条件。依据对合成出的咪唑固化剂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热分析、凝胶测试、储存期测试及拉伸测试结果的分析,证明所制备的改性咪唑固化剂所表现出的综合性能具备如下特性:低温固化较快,室温贮存期较长。(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5-30)

吴忠喜,王锋,涂伟萍[8](2013)在《潜伏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用液态改性双氰胺固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丙烷-甲醛作为改性剂,合成了一种潜伏性EP胶粘剂用液态改性DCA(双氰胺)固化剂;然后以改性前后的DCA分别作为EP的固化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凝胶时间测定法等探讨了不同固化剂对EP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系的pH为9、固化工艺为"80℃/10min→130℃/60min"时,液态改性DCA对EP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相应的单组分EP胶粘剂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性能,其固化温度降低了30℃左右且无黄变现象,并且其室温时有2个月左右的储存期、-5℃时有半年以上的储存期。(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3年10期)

朱妮娜,林涛,甘卫平,郭桂全[9](2013)在《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QNP1)体系固化动力学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粘接相,以QNP1(端叔胺基超支化聚酯复合物)为潜伏性固化剂,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E-44/QNP1体系的固化行为,以55%银粉为导电填料,研究了固化反应时间对导电浆料电性能的影响。E-44/QNP1体系在25~200°C范围内的固化反应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剂QNP1的最佳用量为25%,并根据Kissinger和Crane方程拟合出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在110°C/20 min最优固化条件下制备的E-44/QNP1导电银浆,其固化膜的电阻率最小,为3.5×10 5·cm,可以满足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顶部电网电极银浆的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3年09期)

刘金明,胡宏林,王荣国,刘文博[10](2011)在《环氧树脂微胶囊与潜伏性固化剂自修复体系断裂韧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胶囊二元自修复系统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使用中产生的微小裂纹具有修复作用,但微胶囊和固化剂的加入会对基体材料的断裂韧性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环氧树脂微胶囊和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基体材料的断裂韧性的影响。采用环氧树脂E-51作为基体材料,叁乙烯四胺为常温固化剂,咪唑类衍生物2MZ-Azine和实验室自制的包含环氧树脂芯材的微胶囊为材料制作断裂韧性拉伸试样。实验结果表明,当微胶囊的含量达到一定比例之前,基体材料的断裂韧性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微胶囊含量超过此比例后,基体材料的断裂韧性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潜伏性固化剂的加入会增大基体材料的断裂韧性。这与环氧树脂材料增韧理论相符合。(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1年06期)

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氧树脂在使用时,需要加入固化剂形成叁维网状立体结构,才能得到良好的性能和使用价值。潜伏性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混合配制得到的单组分环氧树脂体系,具有操作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产品质量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环氧树脂固化剂研究的热点课题。本课题组已通过实验,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将线性酚醛树脂与DMP-30混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本文采用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B3LYP-D3)计算方法,通过几何参数、相互作用能、频率分析、NBO分析、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热力学分析、溶剂效应等,研究了复合物中的氢键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环氧固化剂线性酚醛树脂的低聚物模型(聚合度n=2)与促进剂DMP-30之间的氢键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初步解释了其潜伏性固化机理。2.考察了线性酚醛树脂链长变化(聚合度n=3~8)时,对所得复合物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分析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线性酚醛树脂链长的增大,其与DMP-30逐渐有形成包合结构的趋势,二者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稳定性随之增加。实际应用中,考虑到链长增大时线性酚醛树脂的软化点升高,选取n=6~8的线性酚醛树脂较为合适。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物氢键断裂过程的自发趋势变大,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复合物在室温下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潜伏性。当需要固化时,升高温度,即可进行固化反应。3.采用显式溶剂化模型和隐式溶剂化模型两种方法考察了甲醇、乙醇、丙酮溶剂对线性酚醛树脂与DMP-30氢键作用的溶剂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选取极性更大的甲醇溶剂时,溶剂化效应更强,有利于得到更加稳定的复合物结构,从而表现出更好的潜伏性。4.对线性酚醛树脂与二乙烯叁胺间的氢键作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线性酚醛树脂与二乙烯叁胺也能形成具有较强氢键作用的复合物结构,与DMP-30相比,二乙烯叁胺拥有更小的分子体积,氨基也更为集中,当线性酚醛树脂链长增加时,更易与其形成包合结构,且得到的复合物稳定性更强,有望制得潜伏性更好的新型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王煊军,张有智,崔虎,慕晓刚.新型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ADI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7

[2].杨晓蒙.基于氢键作用的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的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康富春,唐增花,刘海明,林东恩.高机械强度的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的制备和应用[C].2016中国国际粘接技术大会论文集.2016

[4].王永超,林树东,涂园园,李江华,胡继文.一种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二苯基双胍的合成与性能[J].精细化工.2016

[5].狄宁宇,姚菊明,汪蔚,曹万荣.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1,2,4,5-苯四甲酸/2-甲基咪唑盐的制备及表征[J].材料导报.2015

[6].张梦玉,齐暑华,杨莎,薛融.中温潜伏性固化剂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的应用[J].粘接.2015

[7].刘璐.改性咪唑制备低温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D].北京化工大学.2014

[8].吴忠喜,王锋,涂伟萍.潜伏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用液态改性双氰胺固化剂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3

[9].朱妮娜,林涛,甘卫平,郭桂全.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QNP1)体系固化动力学及其应用[J].电镀与涂饰.2013

[10].刘金明,胡宏林,王荣国,刘文博.环氧树脂微胶囊与潜伏性固化剂自修复体系断裂韧性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

标签:;  ;  ;  ;  

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论文-杨柳,王煊军,张有智,崔虎,慕晓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