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轴线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的应用

浅析轴线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的应用

北京首都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89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建筑的审美与视觉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在现代化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对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调研,对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以及手法的应用原则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拟人化;手法;建筑设计;应用

拟人化手法作为艺术表现的主题,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于艺术的各种领域。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拟人化的手法被普遍的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拟物到拟人的变化过程。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主要包含通过建筑局部的部件隐喻人体的形态、对单个人以及全体动态组合的模拟以及在实体建筑中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等。运用拟人化手法建设完成的建筑,其设计的艺术观赏效果,会因为观众观赏角度以及欣赏的理解力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

一、基地环境分析

(一)基地概况

建筑基地处于县城中心区域,基地周边多商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由于没有整体性规划,整个城市地域肌理及图底关系相对比较单调。从城市图底关系可以看出,城市区位没有完全的整体规划,城市肌理基本上属于自然形成,而区位内建筑的平面形态以方形为主。此区位内建筑主要布局在基地西侧,基地东侧为文化广场等大片开敞地带。区位建筑的平面形态以方形为主,设计中将建筑的平面也定位成方形为母题的组合,从而可以获得与城市周边环境和建筑形态的协调和统一。

(二)基地分析与思考

对场地的分析,从基地周边的区域功能关系和道路景观关系等,最终得到了重要的设计思路:建筑的轴线。轴线,一般多指对称物体的中心线,但在建筑设计手法中,轴线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建筑中的轴线是指被建筑形象所交代的空间和实体的关系,由这种关系,在人的视觉上产生一种“看不见”但又“感觉到”的轴向,合理的建筑处理,这种轴向感便能合乎意图。

在许多近现代建筑中,轴线往往是由不对称的建筑形象所形成,这种形态使我们感觉到有一条“视觉重心线”存在。这就是不对称建筑的轴线,如著名的包豪斯校舍就是一种不对称形态轴线的典范,轴线处即学校的主要干道,穿过过街楼,有较强烈的轴线感。

通过对基地的场地分析,城市道路和公共景观形成的视觉和行为轴线在基地内部和附近形成交叉关系,抓住这样3条轴线关系,并使其成为设计的框架。将基地内部的视觉和行为流线进行整合和拼接,将其设计成一条玻璃展廊从而成为整个建筑的组织轴线。

构思中轴线的布置和包豪斯校舍的轴线关系有相似之处,建筑都是沿着轴线进行布置的,轴线成为建筑的重要形态控制线。但是之间存在着区别,包豪斯的轴线更多只是形态上的控制线,而在文化馆的设计中我将整理出来的轴线关系具象化,成为人们能看得见的实体,当然为了凸显轴线的关系和作用,将这个部分做成玻璃的展廊,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强调建筑和基地在某种形式上的融合性。

二、以基地环境为设计出发点

一般而言,在设计建筑之前,一个必要的前提任务就是对基地的熟悉、把握,了解建筑所处得禁地环境要素,并进一步处理这些要素。

(一)基地的平面形态

基地的形态对建筑总平面设计关系甚大。在这个类似于“L”形的地块中,基地的形态决定了建筑需要将大部分功能区放置在基地的东北角。对建筑的平面布局也起到了限制作用,很多同学在做这个地形时建筑的平面形态都是比较相似的。

(二)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筑的周围环境是很复杂的。大体可以包括:一是轴线,要看它与周围是什么样的轴线关系;二是景观,包括由此而产生的景观以及它(这个建筑)对这个环境的影响;三是还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如军事的、环境保护的等等);四是交通或经营方面的要求。

在文化馆设计中,轴线已经讨论过了,景观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东边是一个城市文化广场,不能忽略基地和建筑与文化广场的视线联系,注意处理建筑的某些立面效果。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在广场轴线与建筑的交汇处,设计了一面月亮墙,在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对轴线进行了收尾作用。

(三)总平面功能

主入口和门厅的位置、交通流线的布置和分流、某些功能的特殊要求、室外交通和使用空间的区分、铺地的变化决定区域的过渡等等,都是在这个步骤中完成的。

总的来说,还是从的大的关系来分析,无论是从功能出发,从基地出发,还是从它们的工程技术性考虑,都是考虑大关系,但只有把握好整体的大关系,后面的设计才不会出现大的纰漏。

三、建筑内部功能和空间组织

这样看来,我们先是在分析基地环境的基础上拿出总平或是体块方案的,其实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对文化馆建筑功能的把握和大关系的处理。总的来说,对于文化馆建筑而言,分散式布局无疑是较好的布局方式,而围绕着展廊这条轴线来布置空间也是值得尝试的。

文化馆的功能分区主要有展馆,休闲娱乐区,后勤办公区、文化活动区,其中核心区域是文化活动区,包括有各类工作室,如美术、书法、音乐工作室等,阅览室,多功能厅,舞蹈排练室等。根据动静分区和人为流线的分析,将几个功能相近或是使用人群性质类似的功能区进行组团处理,由于确定是分散式建筑,因此将这些功能组团分配到几个独立的建筑体块,然后再由玻璃展廊组织的交通空间进行连接,还是以轴线为布局中心。

在确定大致的功能分区之后,主要就是看建筑空间组合了。空间组合的方式总体来说,一是每个单体空间的形式的选取(即“空间构成法”),二是这些空间怎样组织。在文化馆的设计当中,在确保各部分空间功能和单体造型统一美观的同时,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独立的交通空间,而这里的交通空间在空间上富有变化,无论是在平面的转折还是高度的变化。

设计从场地分析作为设计入口,包含了对城市图底关系、城市肌理的初步分析和判断,基地周边环境对基地和建筑布局的影响,人为和景观轴线对建筑布局形成的作用等等。由城市区位的图底关系和文化馆建筑的基本功能分析,建筑基本布局为分散式,结合周边建筑的平面形态,建筑以方形为母题的体块组合,最大程度地与基地周边建筑和环境获得和谐的关系;分析基地的几条轴线关系并将其最终拼接与整合,用一条玻璃廊道将轴线关系具象化,并使其成为建筑的控制轴线和群体体块中的一个雕塑;在基地景观和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处理上,将与文化广场相接的场地做成室外大面积绿化和休闲场所,争取和文化广场的和谐统一,同时使基地内营造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广场的人工景观产生对比,共同营造丰富的城市休闲空间。

关于轴线处理手法,就一般设计而言,基本上是从周边环境和场地出发,确定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如视线关系,交通关系,形态关系等等,从而确定建筑的控制线,将这些控制线适当地整合,形成建筑形体布置的轴线,当然,这样的轴线既是可以看得到的实体体块,也可以只是感觉得到的虚体空间。通过轴线控制建筑平面和造型,会使得建筑更有空间秩序感和造型趣味性。

总的来说,整个文化馆建筑的设计思考过程根据环境的特殊性和建筑的功能采用了以轴线处理手法为主的一些建筑设计手法,灵活多变地利用这类的手法可以使建筑的设计变得更加有趣并能够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美]金伯利·伊拉姆.设计几何学——关于比例与构成的研究:第一版[M].李乐山,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田学哲.建筑初步: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赫曼·赫兹伯格.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第三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汪丽君.建筑类型学:第一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标签:;  ;  ;  

浅析轴线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