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949年前的香港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分支和缩影,并没有逾越出大陆电影的基本形态而有突破性的表现,所以一直没有引起电影研究学者的足够重视。而香港电影史上的三次清洁运动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由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政治立场的发起人,秉着不同的动机,用不同的方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连续发起的比较集中且少见的电影现象。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引言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第一、二、三章从这三次电影清洁运动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思潮、香港电影生存状态切入,对这三次电影清洁运动进行深层次的读解,比如第一次是电影与教育的关系,第二次是电影抗战的历史需求,第三次是左右博弈的角度等等;第四章主要综合论述为何香港电影会有“不洁”之说,且“屡清不洁”,究竟如何才能彻底“清洁”香港电影;结语开阔的思考电影史上的“泛电影清洁运动”,以及其历史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每当变幻时——2019年中国香港电影观察[J]. 创作评谭 2020(01)
- [2].政治命运 影像隐喻 类型符码——“十七年”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观照[J]. 电影评介 2019(22)
- [3].香港电影的“厢式电梯空间”与其背后的都市人心态[J]. 艺术评鉴 2020(06)
- [4].繁华褪去,生机何在——香港电影真的已到末路吗?[J]. 声屏世界 2020(14)
- [5].香港电影里的港味元素[J]. 电影文学 2019(05)
- [6].“港味”究竟是什么“味”?——兼论香港电影的来路与去路[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9(07)
- [7].香港电影竞争力的反思与重建——以北美外语片市场为样本(1980—2017)[J]. 中州学刊 2018(01)
- [8].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J]. 群言 2018(02)
- [9].从电影《树大招风》看香港电影新势力[J]. 戏剧之家 2018(05)
- [10].时代新语境下的香港电影[J]. 电影评介 2018(02)
- [11].香港电影与上海电影交融中的文化情结[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5)
- [12].21世纪香港电影情感趋向的嬗变[J]. 大众文艺 2018(15)
- [13].香港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岁月神偷》为例[J]. 电视指南 2017(06)
- [14].《客途秋恨》隔世流淌的孤独[J]. 曲艺 2017(06)
- [15].试论香港电影“北上逃难”[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9)
- [16].本土风格回暖与新香港精神重建——年度香港电影整体观察[J]. 电影评介 2017(03)
- [17].后现代主义与香港电影的终结[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7(01)
- [18].从《澳门风云3》梳理香港电影的历史变迁[J]. 电影评介 2017(08)
- [19].谈“冷战”与香港电影[J]. 当代电影 2017(07)
- [20].回归以来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J]. 当代电影 2017(07)
- [21].1950年前源于侠文艺的香港电影考[J]. 电影文学 2017(08)
- [22].重审香港电影的怀旧:记忆符码、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论2016年香港电影[J]. 当代电影 2017(04)
- [23].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思潮流变与工业图景[J]. 艺术百家 2017(04)
- [24].1967:香港电影的转型变局[J]. 电影艺术 2016(04)
- [25].华语电影时代与香港电影元素[J]. 电影文学 2015(01)
- [26].文化突围与本土性回归——试论“新香港精神”在香港电影中的呈现[J]. 当代电影 2015(10)
- [27].香港电影的底层空间例析[J]. 媒介批评 2018(00)
- [28].“港味”复苏与精神重建——2017年香港电影浅观察[J]. 文教资料 2018(36)
- [29].七爷清汤腩 京城里的地道香港味[J]. 时尚北京 2017(01)
- [30].徐娇:青春正好[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