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骨骼肌是周围神经系统的靶器官,骨骼肌正常功能的维持有赖于神经的支配和调节。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神经再支配,将发生不可逆的萎缩甚至功能丧失。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形态学常称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 MEP),生理学又称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是存在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之间的特化区域。神经功能的再生和修复最终要靠运动终板的再生与重建,终板的功能状态反映肌肉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国内外做了大量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进步,但神经功能的恢复仍不能令人满意。有研究发现:甲钴胺能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并且能参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合成,促进轴浆转运和轴突再生,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特别是糖尿病方面的疗效已得到了动物实验及临床的证实,但其对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及其运动终板再生恢复作用及其机制报道较少,特别是甲钴胺对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的变化报导较少。因此,本实验构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局部注射甲钴胺,观察不同时间神经电生理、肌肉湿重、运动终板形态、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受体的变化,探讨甲钴胺对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恢复的促进作用,并为临床神经疾患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50-300g)90只,随机分成A组(甲钴胺组)、B(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每组45只。通过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制备神经损伤模型,术后约2-3小时动物意识恢复,局部注射药物。A组每日注射甲钴胺400μl /kg ,B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4、8周分别随机取A、B组大鼠各15只,测定其神经传导速度来评价神经功能,然后完整解剖分离腓肠肌用天平称其湿重。取肌组织分别行氯化金染色,光镜下观察运动终板的变化; AChE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ChE的含量变化,并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光密度测定; AChR荧光染色,观察乙酰胆碱受体变化;所有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1周所有大鼠损伤侧足部溃疡,站立困难。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腓肠肌湿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镜下运动终板均出现退变,轴突终末分枝减少。AChE染色:AChE含量减少,两组光密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乙酰胆碱受体形态不完整,皱褶减少。2,术后4周A组大鼠较B组好转明显,B组,走路步态不协调。A组较B组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恢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肌湿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运动终板数量增加,染色较深,形态不规则。B组运动终板数量增加不明显,染色较淡,形态多呈不规则状。AChE染色:两组AChE的阳性区光密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增加A组形态趋于完整,B组形态仍不规则。3,术后8周A组大鼠伤口已愈合,步态协调。B组走路仍有歪斜。神经传导速度A组较B组明显恢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腓肠肌湿重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A组运动终板形态与着色接近正常,B组没有明显变化。AChE染色:A组AChE活性明显高于B组,两组阳性区光密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A组乙酰胆碱受体形态渐趋成熟,B组仍不规则。结论:1,甲钴胺能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的退变、促进运动终板再生;2,甲钴胺可以延缓神经损伤后骨骼肌湿重下降,从而延缓骨骼肌萎缩发生;3,甲钴胺能提高运动终板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和成熟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含量,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的修复有促进作用;4,甲钴胺能加快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神经引导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20(01)
- [2].显微镜外科技术联合中医药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19(24)
- [3].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应用解剖微课程开发[J]. 解剖学杂志 2020(01)
- [4].神经刺激仪在四肢远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 2019(12)
- [5].家庭支持下目标干预在周围神经损伤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8)
- [6].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03)
- [7].传统中药及其制剂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J]. 陕西中医 2018(06)
- [8].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微环境以及瘢痕形成[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02)
- [9].保险人看鉴定——道交人损之周围神经损伤篇[J]. 中国保险 2017(03)
- [10].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5(34)
- [11].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07)
- [12].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 2016(03)
- [13].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03)
- [1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 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机制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2)
- [15].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5(04)
- [16].龙芪强肌饮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疗效分析[J]. 北方药学 2015(06)
- [17].妇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23)
- [18].运动医学领域周围神经损伤研究的特点与进展[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20)
- [19].笑气致周围神经损伤2例报道[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11)
- [20].基于电磁场技术的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仪的设计[J]. 医疗装备 2019(17)
- [21].中医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1)
- [22].富血小板血浆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1)
- [23].甲钴胺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7(02)
- [24].自拟益气通络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创伤性四肢周围神经损伤30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17(07)
- [25].超声结合肌电图诊断周围神经损伤32例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08)
- [26].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10)
- [27].高频超声在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09)
- [28].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16)
- [29].经皮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02)
- [30].中医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探讨[J]. 中医研究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