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酶学诱发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眼科学
作者: 王志良
导师: 张皙,王方,许讯,孙晓东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纤维蛋白溶解酶,透明质酸酶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在兔眼玻璃体腔中注射透明质酸酶或纤维蛋白溶解酶或两者联合应用,探索能否通过酶学诱发出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同时又没有明显眼内毒性。通过超微结构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解剖结构及蛋白成分,揭示PVD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实验基础。 方法:在兔眼玻璃体腔中注射透明质酸酶或纤维蛋白溶解酶或两者联合应用。通过临床观察、B超、扫描电镜判断有无PVD发生。临床观察、眼电生理检查(ERG)、透射电镜、TUNEL法及RT-PCR测定c-fos基因的方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研究有无眼内毒性。通过免疫电镜技术检测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分子胶的分布及分光光度计测定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浓度,探讨PVD发生的作用机理。 结果:(1)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20U透明质酸酶7天内不能诱发出PVD(8/8)。(2)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U纤维蛋白溶解酶7天内只能诱发出部分性PVD87.5%(7/8)。(3)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0.5U纤维蛋白溶解酶+20U透明质酸酶能诱发出部分性PVD(5/8),(4)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U纤维蛋白溶解酶+20U透明质酸酶1小时后能诱发出完全性PVD91.6%(11/12),0.5小时后能诱发出部分性PVD(4/4)。(4)ERG、透射电镜、TUNEL法及RT-PCR测定c-fos基因的方法检测1~4U纤维蛋白溶解酶或和20U透明质酸酶对视网膜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检测均未见明显眼内毒性反应。(5)免疫电镜证实纤维蛋白溶解酶能特异性溶解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中的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酶能加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酶自身不能溶解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 结论: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U纤维蛋白溶解酶+20U透明质酸酶1小时后能诱发出完全性PVD,0.5小时后仅能诱发出部分性PVD。4U以下纤维蛋白溶解酶+20U透明质酸酶眼内注射没有明显眼内毒性反应,眼内注射有效剂量与安全剂量之间范围较大。1U纤维蛋白溶解酶单独应用只能诱发出部分性PVD。20U透明质酸酶不能诱发出PVD。快速诱发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药物应既能溶解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又能快速液化玻璃体使药物迅速弥散作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纤维蛋白溶解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 纤维蛋白溶解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第四部分 纤维蛋白溶解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PVD对视网膜细胞毒性的凋亡研究
第五部分 玻璃体后脱离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综述
附录二 发表论文
附录三 研究成果及奖励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眼玻璃体的理化性质测定、超微结构观察与结构重建的研究[D]. 张倩茹.浙江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全反式维甲酸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D]. 石磊.中国医科大学2005
- [2].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易感基因初步筛选[D]. 邹海东.复旦大学2005
- [3].PEDF基因修饰色素上皮细胞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作用的体外研究[D]. 汪枫桦.复旦大学2005
- [4].蛋白激酶C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实验研究[D]. 朱琦.复旦大学2005
-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D]. 朱剑锋.复旦大学2005
- [6].视网膜色素上皮蓝光损伤及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保护作用的研究[D]. 生晖.复旦大学2005
- [7].玻璃体条件培养液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活性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性研究[D]. 段辉.中国医科大学2007
- [8].重组人微小纤溶酶原的中试及药效学研究[D]. 陈武.复旦大学2007
- [9].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脱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 解正高.上海交通大学2008
- [10].先天性蜗牛壳样白内障疾病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 蒋劲.浙江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