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快速提插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头穴快速提插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针,并以头穴捻转法治疗作为对照,以观察头穴快速提插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对针刺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可能的机理作初步的探讨。方法:将门诊、住院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0例)采取头穴捻转法,治疗组(40例)采取头穴快速提插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观察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作统计学处理,比较其疗效。治疗前两组的组成、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液流变学、ADL积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有较好的可比性。结果: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有较明显的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差异较显著(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提高,ADL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3、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间对比除全血粘度低切无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头穴快速提插法组有效率为92.5%,头穴捻转法组为85%,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头穴快速提插法与头穴捻转法相比对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起到明显而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2、头穴快速提插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可能是该针法治疗脑梗死的一个重要机理。3、本研究结果显示,头针快速提插法组与头穴捻转法组治疗脑梗死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医文献研究
  • 1、中风的含义
  • 2、历代关于中风的论述
  • 2.1、唐宋以前关于中风的论述
  • 2.2、唐宋以后关于中风的论述
  • 二、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
  • 三、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
  • 1、中药治疗
  • 2、针刺治疗中风的文献研究
  • 2.1、针刺的渊源流长
  • 2.2、针刺治疗中风的概况
  • 2.3、头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概况
  • 2.4、关于捻转法和提插法的认识
  •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文献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 1、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 1.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1.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2、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
  • 2.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替代学说
  • 2.2、脑的可塑性理论
  • 2.3、脑的功能重建论
  • 2.4、抑制解除的神经再通学说
  • 3、结合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机理对针刺治疗的研究
  • 3.1、针刺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2、针刺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3、针刺对微循环的影响
  • 3.4、针刺对血脂的影响
  • 3.5、针刺对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的影响
  • 3.6、针刺对自由基影响
  • 3.7、针刺对分子生物学的影响
  •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
  •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 一、资料与方法
  • 1、资料
  • 1.1、病例来源
  • 1.2、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中医诊断标准
  • 2.2、西医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分组
  • 6、治疗方法
  • 6.1、基础治疗
  • 6.2、针刺治疗
  • 7、临床观察指标
  • 7.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7.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
  • 7.3、临床疗效评定
  • 8、评价标准
  • 8.1、患者的ADL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
  • 8.2、临床疗效评分百分数折算
  • 9、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1、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
  • 2、两组治疗前后ADL积分比较
  • 3、两组治疗后ADL积分比较
  • 4、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 5、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6、两组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三、分析与讨论
  • 1、针刺处方选穴及治疗操作依据
  • 1.1、针刺处方选穴依据
  • 1.2、针刺治疗操作依据
  • 2、针刺手法的研究现状
  • 3、针刺刺激量的研究现状
  • 4、针刺不良反应的分析研究
  • 5、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 5.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及疗效的分析研究
  • 5.2、日常活动能力评价及其在脑梗死的应用
  • 6、脑梗死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差别
  • 7、针刺在现阶段的不足
  • 8、脑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 四、结论
  • 五、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李应昆“益智头穴线”治疗智力障碍经验[J]. 中国针灸 2019(12)
    • [2].蛇头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29)
    • [3].分期电针联合头穴久留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6)
    • [4].头穴久留针联合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10)
    • [5].电针头穴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2(02)
    • [6].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7].腹针配合电针头穴治疗老年性痴呆40例[J]. 光明中医 2013(06)
    • [8].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机理探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05)
    • [9].头穴丛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02)
    • [10].头穴久留针对改善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J]. 福建中医药 2010(03)
    • [11].头穴久留针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5)
    • [12].超声波头穴刺激治疗痴呆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6)
    • [13].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 江西医药 2011(08)
    • [14].头穴温针器的设计[J]. 医疗卫生装备 2019(10)
    • [15].头穴电针不同波形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1)
    • [16].头穴久留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5)
    • [17].头穴留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J]. 中医研究 2012(11)
    • [18].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 2010(01)
    • [19].头穴配合分支取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11)
    • [20].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抑郁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04)
    • [21].听觉训练联合头穴按揉对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06)
    • [22].头穴按揉干预对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3)
    • [23].重复经颅磁刺激头穴精准定位治疗原发性失眠36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20(09)
    • [24].头穴留针配合行为训练治疗儿童自闭症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3(07)
    • [25].头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焦虑抑郁[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26].头穴留针法配合感觉训练治疗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J].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27].头穴丛刺治疗抑郁症[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28].头穴针刺对发育迟缓儿童智力发育及言语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11)
    • [29].头穴丛刺配合蜡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17(05)
    • [30].头穴动留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09(06)

    标签:;  ;  ;  

    头穴快速提插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