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依水而居”式自然村落是苏南地区较为典型的一种村落形态。在苏南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村落的特色也在消退。本文对苏南“依水而居”式自然村落的空间和建筑特色进行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认识和发掘苏南“依水而居”式自然村落的特色,在满足当代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保证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探索村落空间和建筑特色延续的策略。期望能为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和村落文化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意见和借鉴,使苏南“依水而居”式村落的空间与建筑特色得到保护和传承。本文首先整理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实践,并以苏南多个“依水而居”式自然村落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对自然村落的空间和建筑进行剖析,总结归纳出空间骨架、空间节点、群落空间和建筑的特色。然后针对当今自然村落的发展变化所造成的特色消退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为空间与建筑特色的延续提出相应的原则和措施。最后,结合作者参与的两个苏南“依水而居”式自然村落的规划和整治的案例,根据两个村庄不同的实际现状,将特色延续的策略运用到规划和整治的实践中。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1.1.1 苏南地区的新农村规划建设1.1.2 课题研究缘起1.2 研究范围的确定和概念辨析1.2.1 研究范围1.2.2 基本概念的界定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3.1 理论意义1.3.2 应用价值1.4 相关研究概述1.4.1 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1.4.2 我国相关研究和实践1.4.3 苏南自然村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1.4.4 综述结论1.5 研究方法和框架1.5.1 研究方法1.5.2 研究框架第二章 空间与建筑特色影响因素2.1 自然因素的影响2.1.1. 气候条件2.1.2 地形地貌2.1.3 生产环境2.2 经济因素的影响2.2.1 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2.2.2 交通方式2.2.3 家庭收入水平2.3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2.3.1 人口与家庭结构2.3.2 交往方式2.3.3. 宗法制度2.3.4 风水理念2.3.5 传统文化2.3.6 社会制度2.4 小结第三章 空间与建筑特色3.1 空间骨架3.1.1 骨架的构成元素3.1.2 骨架的构成关系:逐级构成的空间结构3.1.3 以水为核心的空间结构3.1.4 道路空间的特色3.2 空间节点3.2.1 广场空间3.2.2 村口3.2.3 其他节点空间3.2.4 节点的构成关系3.3 群落空间3.3.1 建筑群落的空间作用3.3.2 群落空间的生长3.3.3 苏南农村群落的整体特征3.3.4 建筑所形成的群体形象3.4 建筑构成与形象3.4.1 农村住宅基本单元——民居建筑与院落的组合3.4.2 民居建筑的功能需求3.4.3 实用多变的院落空间3.4.4 建筑形象3.5 小结第四章 空间与建筑特色的消退及原因4.1 空间与建筑特色的消退4.1.1 空间骨架和空间节点4.1.2 自然村落的群落空间4.1.3 自然村落的建筑构成与形象4.2 自然村落特色消退的原因4.2.1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4.2.2 交通方式与基础设施的变化4.2.3 建筑功能需求的变化4.2.4 建筑技术的发展4.2.5 政策的改变和建设管理的缺位4.3 小结第五章 空间与建筑特色延续的策略5.1 特色延续的原则5.1.1 因地制宜,维持生态可持续5.1.2 延续文脉,体现地方特色5.1.3 保护肌理,满足现代功能需求5.1.4 传承特色,融入时代精神5.1.5 尊重民意,保障权益5.2 空间特色的延续5.2.1 空间骨架特色的延续5.2.2 空间节点特色的延续5.2.3 建筑群落空间特色的延续5.3 建筑构成与形象特色的延续5.3.1 建筑特色的延续5.3.2 院落布局特色的延续5.4 政策保障和后续管理5.4.1 严格遵循农村土地产权制度5.4.2 完善法律规范体系5.4.3 编制符合村庄需要的规划5.4.4 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力度5.5 小结第六章 空间与建筑特色延续的规划与设计实践6.1 新村建设中村落特色的延续实践——苏州市用直镇甫南村汤宇圩6.1.1 村落发展现状分析6.1.2 规划目标和思路6.1.3 总体空间布局6.1.4 建筑与院落构成的更新设计6.1.5 群落空间的营造6.2 旧村整治中村落特色的延续实践——昆山市周庄镇双庙村唐家浜6.2.1 村落发展现状分析6.2.2 整治目标和原则6.2.3 自然环境导向与空间格局6.2.4 新旧整合的农宅更新6.2.5 群落形象特色的延续6.3 小结第七章 结语7.1 主要结论7.2 展望与不足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依水而居论文; 自然村落论文; 空间与建筑论文; 特色论文; 延续论文;
苏南“依水而居”式自然村落空间与建筑的特色及延续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