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苯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疗效观察

三苯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疗效观察

一、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润花[1](2014)在《口服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TBD)和不同疗程口服TBD300mg/(kg-d)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疗效,比较口服TBD的三种不同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实验1:88只小鼠随机均分为11组,每鼠口服感染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29d,分别口服TBD0-500mg/(kg-d),连服6d。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治疗后7d,肌肉压片法计数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以每克肌肉平均幼虫数评价疗效。实验2:4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每鼠口饲感染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29d,以不同疗程(2、4、6、8d)口服TBD300mg/(kg-d)治疗,对照组不治疗。停药后7d,肌肉压片法计数膈肌、咬肌、胸肌、腓肠肌中幼虫。另4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进行反证实验,分别用上述不同疗程治疗后的小鼠膈肌幼虫50条口饲感染,感染后29d,肌肉压片法计数膈肌中幼虫。实验3:4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鼠口服感染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29d,分别用不同溶剂的三苯双脒治疗,溶剂分别为:7%吐温-80和3%乙醇(吐温组),1%羧甲基纤维素和3%乙醇(羧纤组),7%羟丙基-p-环糊精和3%乙醇(羟环组)。剂量均为200mg/(kg-d),连续给药6天,对照组不治疗。治疗后14d,肌肉压片法计数膈肌和腓肠肌的活虫数和死虫数,以每克肌肉平均幼虫数评价疗效。结果实验1:50~300mg组小鼠无药物有不良反应;350和400mg组小鼠有重度不良反应,分别死亡25%和50%;450和500mg组小鼠在给药4~5d全部死亡。50mg组无疗效,随TDB剂量增高,4个部位肌肉的总虫数和活虫数下降,而死虫数升高,其中300mg组4个部位肌肉的活虫数显着少于对照组(P<0.01),而350和400mg组4个部位肌肉中幼虫全部死亡(P<0.01)。实验2:所有小鼠未见药物不良反应。随疗程天数的增加,4部位肌肉中幼虫总虫荷和活虫数下降,而死虫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2d及2d以上疗程组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总虫数和活虫数显着减少(P<0.05、P<0.01),6d和8d疗程组胸肌总虫数显着减少(P<0.05、P<0.01)。随着疗程增加,4部位肌肉的幼虫死亡率升高,6d和8d疗程组分别达96.16%~99.13%和99.62%~100%(P<0.01)。疗效验证性感染表明,6d(37.5%)和8d(12.5%)的感染率显着低于对照组(100%)和2d(100%)疗程组(P<0.01)。实验3:所有小鼠无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膈肌和腓肠肌中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着减少(P<0.05,P<0.01),死虫数显着增加(P<0.05,P<0.01),羟环组的疗效最高。以吐温组TDB的相对药效率为1.0,按减虫率计算,羧纤组对膈肌和腓肠肌中幼虫相对药效率分别为1.61和2.46,羟环组相应为2.13和2.49:而以死虫率计算,羧纤组分别为1.55和1.79,羟环组分别为2.51和2.16(P<0.01)。结论口服TBD50mg/(kg-d),给药6天,对肌肉中虫荷无影响。300mg/(kg-d)可有效杀死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为适宜剂量。而350mg/(kg-d)或更高剂量TBD对小鼠有毒性作用或致死。口服TBD300mg/(kg-d),连续给药6d或8d,无不良药物反应,可有效杀死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连续给药6d为适宜疗程。3%乙醇加1%羧甲基纤维素或7%羟丙基-β-环糊精配制TBD的相对生物药效率和抗成囊期幼虫效果显着提高,以3%乙醇加7%羟丙基-β-环糊精配制的TBD溶液的效果更佳。

徐莉莉[2](2013)在《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药效与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根据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的估算,我国的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已达1249万。由于缺乏预防食源性吸虫病的疫苗和人们的饮食方式难以改变,药物化疗仍然是控制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目前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药物主要是吡喹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吡喹酮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适宜剂量疗程是每次口服25mg/kg,3次/d,连给2d。该疗法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应用于大规模群体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继续寻求新的抗华支睾吸虫病药物仍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动物试验发现顿服单剂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和麝猫后睾吸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且其对麝猫后睾吸虫的疗效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本论文先通过实验室研究确定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抗虫机制及在胆汁中的代谢动力学,然后尝试通过三苯双脒治疗肠道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混合感染的病人,评价三苯双脒对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华支睾吸虫病的现场群体化疗提供参考。在实验室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三苯双脒对体外培养的华支睾吸虫和对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仓鼠的疗效,评价其对体外和体内的华支睾吸虫的作用。该研究明确了三苯双脒对体外培养的华支睾吸虫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且对其最低致死剂量仅为吡喹酮的一半;对仓鼠体内的华支睾吸虫童虫和成虫均有好的疗效,其中100mg/kg三苯双脒治疗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有高于90%的减虫率,即使剂量低至12.5mg/kg仍可有50%的减虫率,效价强度显着高于吡喹酮。其次,我们通过观察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对其抗虫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大鼠经胃灌服三苯双脒300mg/kg后4h、8h、24h、48h和72h分别剖杀取虫,经预处理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三苯双脒能引起华支睾吸虫皮层乳突的肿胀、破溃和溶解,层皮内杆状颗粒、盘状颗粒和膜样小泡的减少,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减少,线粒体形成空泡以及皮层细胞核膜损伤。再次,本论文对三苯双脒代谢物氨脒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大鼠血浆和胆汁中氨脒浓度的测定方法,然后用200mg/kg三苯双脒治疗大鼠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样及收集胆汁,同样时间点收集未经治疗的空白大鼠的血样和胆汁,经处理后进样测定,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胆汁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以及胆汁排泄速率和累计排泄量曲线。结果发现氨脒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max为0.90±0.22h,峰浓度Cmax为8.12±2.05mg/L.而氨脒在胆汁中的达峰时间Tmax为1.15±0.42h,峰浓度Cmax为11.16±2.07mg/L,11h内氨脒的胆汁累积排泄量为40.12±12.00μ g,累积排泄率0.38‰,给药后0.5~3h的胆汁排泄速率最大。最后,本论文还通过观察三苯双脒治疗肠道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混合感染的病人的治愈率、虫卵减少率和不良反应,评价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疗效和安全性。通过伦理审查后,在试验地区采用Kato-Katz法进行基线调查,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拟服药人员,随机分为3组,签订知情同意书及经过临床医生体检后,分别口服吡喹酮(总剂量为75mg/kg)、三苯双脒(400mg,顿服)、三苯双脒(200mg*2次)。部分接受三苯双脒治疗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h检测血尿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空腹抽血)。研究人员对服药人员治疗后48h内进行随访,询问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具体情况。治疗后3w,收集病人粪样,用Kato-Katz法检测并计数粪样的华支睾吸虫、钩虫、蛔虫、鞭虫和绦虫的虫卵数,计算华支睾吸虫的治愈率和虫卵减少率。然后根据第一次试验结果,邀请未治愈病人,按照同样的操作标准进行第二次相同药物治疗,并评价疗效与安全性。最后所有未治愈的受试者,采用吡喹酮标准疗法进行治疗。本研究发现顿服400mg的三苯双脒组的治愈率和虫卵减少率与吡喹酮组无显着性差异,但不良反应较吡喹酮组少,且吡喹酮组更易出现眩晕的不良反应。综合以上各部分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还需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评价安全性,为华支睾吸虫病现场群体化疗提供依据。

陈岐信[3](2012)在《三苯双脒肠溶片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肠道寄生虫病就是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危害性很大,会导致消瘦和严重程度不等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我国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三苯双脒是我国合成的首创新药,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其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而且具有作用迅速,疗效高、毒副作用极少,并无致畸和诱变作用,孕妇及儿童均可使用等优点,是防治寄生虫药的升级换代产品。本课题对三苯双脒肠溶片进行系统研究,确立了体外分析方法,有效克服了三苯双脒强烈刺激胃粘膜的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服药的顺应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处方筛选与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1.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建立了三苯双脒肠溶片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及测定方法。选择0.1mol/LHCl溶液和pH6.8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苯双脒肠溶片的释放度,建立了HPLC法测定三苯双脒肠溶片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可靠,HPLC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能实现对三苯双脒肠溶片的全面的质量控制。2.处方筛选与工艺研究首先以颗粒的休止角、片芯的脆碎度和溶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对赋形剂和崩解剂进行了选择,确立了片芯的初步处方,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片芯的最佳处方;在片芯与肠溶层之间包隔离层,采用羟丙甲纤维素、聚乙二醇6000和丙二醇的比例为2:2:1,固含量为5%,60%的乙醇液配制隔离层包衣液,可起到有效的隔离效果;以包衣片外观、在0.1mol/1盐酸溶液及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肠溶包衣材料进行筛选和优化,所得肠溶片质量可靠,性质稳定。3.质量研究建立了三苯双脒肠溶片的质量标准,从性状、鉴别、释放度、含量、有关物质等方面对三苯双脒肠溶片进行了全面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质量标准能全面控制药品的质量。制备的样品的性状、鉴别均符合标准要求,在0.1mol/1盐酸溶液中2h释放度均小于10%,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度45min均大于80%,有关物质均小于2%,含量在90-110%范围内,符合标准要求。4.稳定性研究对三苯双脒肠溶片进行了影响因素、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三苯双脒肠溶片在高湿(92.5%RH)、高温(60℃)和强光照射(4500Lx)条件下,各检查项目与0天数据比较无显着变化,表明本品对光、高温、高湿均稳定;40℃、相对湿度75%条件下加速试验考察6个月,25℃、相对湿度60%条件下长期试验考察24个月,各项检查指标无显着变化,样品稳定性良好,将本品有效期暂定为24个月。5.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药效学研究表明,三苯双脒肠溶片是一种广谱的驱虫药,对多种肠道寄生虫均有较好的驱虫效果。通过药理和毒理学研究证明,小鼠一次灌服三苯双脒的急性LDso为946mg/kg,而一次腹腔注射的急性LDso为277mg/kg;大鼠用三苯双脒一次灌服的LDso为3035mg/kg;三苯双脒对大鼠和狗的无毒性剂量分别为30~150mg/kg/d×14d和12mg/kg/d×14d;除在较大剂量(250mg/kg)时三苯双脒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外,并无苯并咪唑类驱虫药的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三苯双脒肠溶片对多种肠道寄生虫有良好的驱虫效果,并有驱虫作用迅速、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综上所述,本文制备的三苯双脒肠溶片处方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本品是一种广谱、作用迅速、高效、不良反应小、毒性低、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的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及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高云[4](2012)在《三苯双脒对小鼠感染3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对感染3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小鼠的疗效。通过光镜和电镜对各株感染旋毛虫小鼠用药前后进行比较,从形态学角度阐述其药物作用机理及疗效观察。方法:将144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即A组和B组(各72只)。A组小鼠随机均分为12组,河南分离株(以下简称河南株)、云南分离株(以下简称云南株)和黑龙江分离株(以下简称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组各4组,每组鼠各感染旋毛虫幼虫200条,感染后5d (即成虫期)分别顿服三苯双脒10、20和30mg/kg,同时设不服药对照组。B组分组和感染同A组,感染后53d (即幼虫成囊期)分别灌胃三苯双脒100、200和300mg/(kg·d),1次/d×7d。A组治疗后2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数。B组治疗后10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经消化液消化后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取3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的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成虫和囊包幼虫固定,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其体表、体壁与细胞核等的变化。结果:1成虫期:1.1河南株旋毛虫感染组3个治疗组平均虫数分别为(16.7±5.8)、(11.5±5.5)和(3.8±3.4),均显着少于对照组(28.8±14.6)(P<0.01),减虫率分别为39.0%、57.9%和86.0%。1.2云南株旋毛虫感染组3个治疗组平均虫数分别为(20.8±5.46)、(9.83±3.31)和(2.50±2.95),均显着少于对照组(32.0±3.7)(P<0.01),减虫率分别34.9%、69.3%和92.2%。1.3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组3个治疗组平均虫数分别为(7.3±2.2)、(4.3±1.0)和(4.0±2.6),其中10mg/kg组平均虫数与对照组(10.2±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两个剂量组平均虫数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分别为27.9%、57.4%和60.7%。2幼虫成囊期:2.1河南株旋毛虫感染组3个治疗组平均虫数分别为(411.5±13.5)、(239.7±9.1)和(121.8±11.3),均显着少于对照组(974.3±11.7)(P<0.05),减虫率分别为57.8%、75.4%和87.5%。2.2云南株旋毛虫感染组3个治疗组平均虫数分别为(193.5±14.5)、(57.5±11.8)和(7.0±11.0),均显着少于对照组(760.0±88.8)(P<0.05),减虫率分别74.5%、92.4%和99.1%。2.3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组3个治疗组平均虫数分别(1546.5±121.0)、(1458.5±93.1)和(1443.3±50.6),均显着少于对照组(3123.8±203.6)(P<0.05),减虫率分别50.5%、53.3%和61.6%。3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成虫变化:对照组3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成虫未见明显差异,药物治疗组扫描电镜可见虫体表皮皱缩,随药量的增加,皱缩程度也逐渐加大,纵嵴也消失。4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成囊期幼虫变化:对照组3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感染组小鼠腓肠肌内囊包完整,每个囊包内有1-3条幼虫。药物治疗组部分囊包不完整、结构模糊,囊内幼虫结构也模糊不清,部分虫体崩解或消失,并可见空囊包及有愈合、消失倾向的空囊包,且随药量的增加,虫体崩解或消失数量增多。透射电镜下可见囊包壁外层由电子密度较高的基质和排列呈网状的束状纤维组成。内层由电子密度较低的基质和聚合程度不同的纤维组成。药物治疗组,囊包壁被破坏,内层变薄,外层断裂。正常幼虫体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角皮层的基本结构分为皮质层、基质层和纤维层,其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无细胞界限,含丰富的糖原颗粒、线粒体、内质网及酯酶等;纵肌层在皮下层之内,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药物治疗组,体壁结构被破坏,基质层与纤维层部分断裂或消失,小鼠膈肌线粒体扩张,嵴紊乱或消失,多个肌节肌原纤维破坏或消失,并由肌浆填充,肌原纤维间肌浆网扩张呈空泡状。结论:13个不同地理株的旋毛虫对三苯双脒的敏感性有所差异,治疗时应采取适宜的三苯双脒剂量。2三苯双脒对小鼠体内3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成虫及成囊期幼虫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尤其对云南株旋毛虫疗效显着。

林绍雄,王善青,胡锡敏,童重锦,陈冬燕,柳坚,李必耀[5](2011)在《新药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感染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感染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涂片法(Kato-Katz)进行基线调查确诊为钩虫感染,部分钩虫感染者中用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4~14岁儿童钩虫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200mg,15岁以上人群钩虫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400mg,病例服药前后经实验室检查,治疗后2~4周用1送3检方法粪检,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4~14岁儿童钩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8.15%(236/301)和97.34%(293/301);15岁以上人群钩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5.59%(341/395)和99.24%(392/395)。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儿童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的疗效显着,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田利光,程国金,汪峰峰,郭俭,蔡玉春,汪天平,陈家旭,周晓农[6](2011)在《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效果》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的效果。方法以横断面调查中发现的钩虫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观察两组钩虫感染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调查47例钩虫感染者,实验组23例,对照组24例。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钩虫感染转阴率分别为95.65%和95.83%,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70%和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的疗效与阿苯达唑相仿。

李天泽[7](2010)在《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据此估计全国感染土源性线虫人数为1.29亿,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 930万,8593万和2 909万[1]。与90年代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时相比,感染率虽有了较明显的下降,但感染率仍很高,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妨碍社会经济发

肖树华[8](2009)在《我国抗蠕虫药物研究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抗蠕虫药物,包括抗线虫、吸虫和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并就在抗蠕虫药物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郑琪[9](2009)在《中国西部某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与钩虫病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调查及现场干预试验的方法,对中国西部某农村地区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钩虫病的疗效及其适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分为2大部分,一是试点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二是在试点村应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钩虫病,对其疗效和适用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基线调查,选择合适研究现场,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研究现场2岁以上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病原学检查(Kato-Katz法)、血红蛋白值测定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个人卫生习惯、劳作习惯、家庭卫生设施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在完成上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3方面的分析:1)根据问卷内容,结合病原学检测,分析试点村土源性线虫感染人口学特征。2)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具体因素。3)利用入户调查数据中的家庭居住条件和家有电器等财产指标计算财产指数(Asset Index),将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五等分,评估家庭经济因素与土源性线虫感染危险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第1部分病原学检查信息,选择钩虫感染者作为现场干预试验的人群。将受试人群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三组,分别使用单剂阿苯达唑、单剂三苯双脒、阿苯达唑与噻嘧啶伍用的化疗方案进行现场干预。对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评级并进行统计。服药后30天进行2粪6检的疗效评估。在完成上述工作后,进行以下2方面的分析:1)通过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三种化疗方案的治愈率及虫卵减少率。2)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试点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中,共获得以下4方面的结果:1)研究现场四川省长宁县三元乡大池村共有473人,调查人群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64.5%,为土源性线虫高度感染区。其中钩虫、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为48.4%、8.5%和31.5%。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1.8%和67.2%。15~30年龄组居民感染率较高。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毕业的居民感染率较高。2)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适宜土源性线虫传播。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影响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农田暴露时间、饭前便后洗手频率,家庭厕所类型,家庭用水来源,寄生虫健康教育知识和家庭富裕程度。3)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家庭厕所类型,饭前便后洗手频率,家庭用水来源,家庭富裕程度与感染土源性线虫有显着性关联。4)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土源性线虫感染与贫血、钩蚴性皮炎病史有显着性关联。在试点村应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钩虫感染者,对其疗效和适用性进行研究,共获得以下3方面结果:1)单剂阿苯达唑、单剂三苯双脒、阿苯达唑与噻嘧啶伍用治疗钩虫的治愈率分别为65.0%,64.5%和84.1%。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阿苯达唑与三苯双脒本次治愈率无显着性差异。2)T检验结果显示,三种化疗方案的虫卵减少率无显着性差异。3)单剂阿苯达唑、单剂三苯双脒、阿苯达唑与噻嘧啶伍用治疗钩虫的不良反应率为13.3%、25.0%和11.1%。卡方检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仅三苯双脒组与阿苯达唑噻嘧啶伍用组不良反应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调查发现,在中国西部施粪肥地区影响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饭前便后洗手频率、家庭厕所类型、家庭用水来源和家庭富裕程度。单剂三苯双脒治疗钩虫的疗效与阿苯达唑趋同,该结果将有助土源性线虫防治策略的制定及相关部门对钩虫化疗方案的选择。

胡锡敏,林绍雄,童重锦,柳坚,陈冬燕,王善青,王翀,张剑辉[10](2009)在《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海南省屯昌县进行开放临床试验,受治者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粪检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钩虫与蛔虫混合感染或合并鞭虫感染等,共收治785例。414岁儿童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200 mg;>14岁蛔虫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300 mg,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及钩虫或蛔虫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顿服三苯双脒400 mg,观察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4周用相同方法粪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总体钩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6.57%(606/700)和98.86%(692/700);蛔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2.84%(111/134)和98.51%(132/134);儿童钩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6.16%(249/289)和98.62%(285/289);儿童蛔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1.75%(103/126)和99.21%(125/126)。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42%(19/785),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和呕吐,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儿童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三苯双脒治疗钩虫、蛔虫感染者的疗效显着,不良反应率低。

二、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口服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对小鼠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疗效观察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口服三苯双脒不同疗程抗小鼠旋毛虫囊包幼虫的效果观察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口服三苯双脒三种不同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化学药物治疗旋毛虫病的进展(综述)
    前言
    阿苯达唑
    甲苯咪唑
    噻苯达唑
    酚苯达唑
    三苯双脒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药效与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标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5. 伦理说明
    6.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总结
    1. 主要结果
    2. 结果解析
    3. 结论
    4. 创新点
    5. 研究意义
    6. 存在问题
    7. 下一步研究重点
致谢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不良反应预案
    附录3 病人体检表格
    附录4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三苯双脒肠溶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1 仪器与试药
        1.1.1 仪器
        1.1.2 试药
    1.2 释放度及测定方法的建立
        1.2.1 释放度方法的建立
        1.2.2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1.2.3 释放度及测定方法
    1.3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建立
        1.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1.3.2 空白辅料干扰试验
        1.3.3 强制降解试验
        1.3.4 检测限与定量限
        1.3.5 溶液稳定性试验
        1.3.6 方法耐用性试验
        1.3.7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
    1.4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4.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3 讨论
第二章 三苯双脒肠溶片处方筛选与工艺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1.1 仪器
        2.1.2 试药
    2.2 片芯制备工艺
        2.2.1 填充剂的选择
        2.2.2 崩解剂的选择
        2.2.3 正交设计试验
    2.3 肠溶片的制备工艺
        2.3.1 隔离层工艺
        2.3.2 肠溶层工艺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三苯双脒肠溶片的质量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试药
    3.2 性状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结果
        3.2.3 结论
    3.3 鉴别
        3.3.1 紫外分光光度法
        3.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3.3.3 红外光谱法(IR法)
    3.4 有关物质检查
    3.5 释放度测定
    3.6 含量测定
    3.7 小结
第四章 三苯双脒肠溶片稳定性试验研究
    4.1 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影响因素试验
        4.2.1 强光照射实验
        4.2.2 强光照射实验
        4.2.3 高湿度试验
    4.3 加速试验
    4.4 长期试验
    4.5 小结
第五章 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
    5.1 药理、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5.1.1 药效学试验
        5.1.2 一般药理试验
        5.1.3 急性毒理试验
        5.1.4 长期毒性试验
        5.1.5 致突变试验
        5.1.6 生殖毒性试验
        5.1.7 药代动力学试验
    5.2 临床研究
        5.2.1 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5.2.2 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5.2.3 Ⅱ期临床试验
    5.3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三苯双脒对小鼠感染3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新药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感染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2 治疗药物及分组给药方案
    1.3 疗效判断标准
    1.4 不良反应评价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线调查情况
    2.2 病例入选情况
    2.3 疗效分析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6)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组和治疗方法
    1.3 疗效考核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7)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单方驱虫药物
    1.1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1.1.1 临床应用
        1.1.2 药物副反应
    1.2 甲苯达唑 (Mebendazole)
        1.2.1 临床应用
        1.2.2 药物副反应
2 复方制剂应用
3 新研制开发药物
4 结语

(8)我国抗蠕虫药物研究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线虫药物
    1.1 抗肠道线虫药物
    1.2 抗丝虫药物
2 抗吸虫药物
    2.1 血吸虫病
        2.1.1 锑剂[10, 11]
        2.1.2 非锑类化合物[11, 12]
        2.1.3 中草药[12, 14]
        2.1.4 预防血吸虫病药物[15-17]
        2.1.5 发展抗血吸虫新药
    2.2 其他吸虫病[11, 15]
3 抗绦虫药物
    3.1 肠绦虫病[11, 15]
    3.2 囊尾蚴病 (囊虫病) [11, 15]
    3.3 棘球蚴病
        3.3.1 阿苯达唑
        3.3.2 甲苯达唑
        3.3.3 吡喹酮
4 抗蠕虫药物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4.1 要重视发展新的抗蠕虫药物
    4.2 药物治疗方案要与时俱进
    4.3 疗效考核的方法和药物的疗效

(9)中国西部某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与钩虫病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背景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技术路线
    4.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现场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
    1. 前言
    2. 目标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钩虫病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
    1. 前言
    2. 目标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总结
    1. 主要研究结果
    2. 创新点
    3. 研究发现的意义
    4. 今后研究方向
附录
    附录一 钩虫、鞭虫、蛔虫的感染度分级标准
    附录二 饱和溶液漂浮法不同虫卵比重及悬浮液配备参考表
    附录三 邀请同意书
    附录四 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表户主表
    附录五 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表个人表
    附录六 发表论文
致谢

(10)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 试验对象
    2 治疗药物
    3 分组及给药方案
    4 疗效判断标准
    5 不良反应评价
    6 法规和伦理事宜
    7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病例入选情况
    2 临床疗效
    3 安全性评价
讨 论

四、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口服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疗效评价[D]. 李润花.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2)
  • [2]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药效与机制的研究[D]. 徐莉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12)
  • [3]三苯双脒肠溶片的研制[D]. 陈岐信. 山东大学, 2012(05)
  • [4]三苯双脒对小鼠感染3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的疗效观察[D]. 高云. 承德医学院, 2012(02)
  • [5]新药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感染的效果观察[J]. 林绍雄,王善青,胡锡敏,童重锦,陈冬燕,柳坚,李必耀. 中国热带医学, 2011(10)
  • [6]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效果[J]. 田利光,程国金,汪峰峰,郭俭,蔡玉春,汪天平,陈家旭,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1(02)
  • [7]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研究概况[J]. 李天泽. 应用预防医学, 2010(S1)
  • [8]我国抗蠕虫药物研究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J]. 肖树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05)
  • [9]中国西部某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与钩虫病化疗方案的比较研究[D]. 郑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02)
  • [10]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观察[J]. 胡锡敏,林绍雄,童重锦,柳坚,陈冬燕,王善青,王翀,张剑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05)

标签:;  ;  ;  ;  ;  

三苯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