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麦地区古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

巴—麦地区古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

论文摘要

巴楚—麦盖提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西部,跨越巴楚断隆和麦盖提斜坡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巴楚隆起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隆起发育三个方向的断裂体系,纵向上深层比浅层断裂发育、平面上隆起西部比东部断裂发育。北东向断裂体系叠加在北西、北西西向断裂体系之上,切割北西向断裂体系,其形成时期要晚于北西向断裂体系。总体上构造活动具有早强晚弱,西强东弱的特点。麦盖提斜坡则为一向西南倾的区域性单斜。巴—麦地区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断裂带和不整合面。断裂主要活动于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显压扭性。一些主干断裂,特别是色力布亚断裂、吐木休克断裂、古董山断裂在加里东中期时形成,成为影响巴楚—麦盖提地区地层沉积发育和剥蚀的重要因素,并在后来的构造运动中担当重要角色。通过对巴楚—麦盖提区块主要不整合面发育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共发育8个不整合面,它们均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巴楚—麦盖提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利用回剥技术和地层结构外延法,对各个重要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对巴—麦地区中下奥陶统进行古构造恢复。研究表明:巴—麦地区中下奥陶统在其沉积期呈西南高东北低的构造格局,而并非现今看到的东高西低(巴楚为隆起,麦盖提为斜坡)的格局。巴—麦地区在加里东期一直表现为一个西南高东北低的北倾斜坡形态,直到海西晚期,现今的巴楚隆起开始隆升形成,麦盖提斜坡发生倒转。印支—燕山期巴楚隆起进一步继承性隆升剥蚀,到喜马拉雅中晚期隆升最大,巴楚隆起定型,麦盖提斜坡成为现今如此陡的南倾斜坡。加里东期—海西晚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海西晚期遭受不同程度改造与破坏;印支期及以后各期形成的次生油气藏,被后期改造破坏程度较低;喜马拉雅中晚期中新生代地层区域性南倾,使先期油气藏改造,油气重新分异、调整,浅层油气由南向北运移,形成新的油气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2.2 地层发育及沉积特征
  • 2.3 区域构造特征
  • 第3章 构造特征
  • 3.1 断裂
  • 3.2 不整合
  • 第4章 古构造演化特征
  • 4.1 区域古构造恢复
  • 4.2 不整合面古构造恢复
  • 4.3 古构造演化
  • 4.4 隆起的迁移性
  • 第5章 古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
  • 5.1 油气成藏条件
  • 5.2 典型油气藏分析
  • 5.3 古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12(01)
    • [2].构造解释成果在古构造恢复中的应用——以川西北九龙山—剑阁三维地震工区为例[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06)
    • [3].致密砂岩气藏高渗透带与古构造关系探讨——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01)
    • [4].三维古构造恢复技术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区为例[J]. 地质与勘探 2016(01)
    • [5].准中1区块古构造恢复及其演化对油气成藏的作用[J]. 断块油气田 2017(04)
    • [6].平衡剖面控制下古构造的恢复[J]. 断块油气田 2013(06)
    • [7].陶一井田断层发育特征及古构造应力-应变场演化探究[J]. 价值工程 2014(28)
    • [8].南祁连山前区中生代晚期古构造特征的研究[J]. 地质科学 2010(01)
    • [9].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古构造恢复及其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17(06)
    • [10].运用聚煤古构造及煤厚分析法准确圈定划分14-2煤层冲刷带[J]. 科技信息 2011(30)
    • [11].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2].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形成与古构造演化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5)
    • [1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构造恢复及地质意义[J]. 特种油气藏 2013(01)
    • [14].海相碳酸盐岩层序与油气勘探[J]. 西部探矿工程 2012(08)
    • [15].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古构造恢复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08)
    • [16].黔中地区古构造环境对洋水矿区磷矿层的控制作用[J]. 有色金属设计 2019(02)
    • [17].青藏高原中段渐新世逆冲推覆构造[J]. 中国地质 2011(03)
    • [18].鄂尔多斯克拉通盆地寒武纪古构造与岩相古地理再认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2)
    • [19].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有利勘探区带预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3(05)
    • [20].黄骅坳陷中区古构造对古近系储集体控制作用[J]. 新疆地质 2011(02)
    • [2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山西组一段古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1)
    • [22].鲁克沁鼻隆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浅析[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4)
    • [23].中上扬子地区海相隆坳格局与油气聚集保存[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6(03)
    • [24].山西朔南矿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12(11)
    • [25].新疆巴里坤矿区古地理和古构造聚煤作用[J]. 四川地质学报 2011(S1)
    • [26].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技术思路与展望[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7].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输导特征分析[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3(02)
    • [28].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石炭-二叠系古构造恢复及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1)
    • [29].麦捷让气田古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30].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石炭系阿克沙克组风暴岩及其意义[J]. 地学前缘 2009(03)

    标签:;  ;  ;  ;  ;  

    巴—麦地区古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