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及细胞增殖核蛋白PCNA在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慢性增生性扁桃体炎组织CPT,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对比。探讨PTEN、PCNA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蛋白表达缺失与胃MALT淋巴瘤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PTEN、PCNA在胃MALT淋巴瘤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PCNA蛋白在46例胃MALT淋巴瘤组织、46例CPT组织、46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组织学类型、临床特点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PTEN表达结果:①PTEN蛋白阳性染色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内。②胃MALT淋巴瘤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83%(22/46),CPT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1.3%(42/46),正常胃粘膜组织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65%(44/46),胃MALT淋巴瘤组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PT组织组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组(P<0.05)。③表达强度MALT淋巴瘤组低于CPT组织组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组(P值小于0.005),CPT组织组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组无明显差异。④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胃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病理分期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N期组之间PTEN蛋白阳性表(85.71%,63.64%,35.0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临床分期增加、胃MALT淋巴瘤恶性程度增加,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另外,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大小、部位无关(P>0.05)。2.PCNA表达结果:①PCNA蛋白阳性染色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核。②胃MALT淋巴瘤组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74%(33/46),CPT组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7.39%(8/46),正常胃粘膜组织组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3.04%。胃MALT淋巴瘤组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PT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组(P<0.05)。③表达强度MALT淋巴瘤组高于CPT组织组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组(P值小于0.005),CPT组织组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组无显著差异。④PCNA蛋白阳性表达与胃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侵透浆膜与侵透浆膜之间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病理分期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N期组之间PCNA蛋白阳性表(42.86%,54.55%,8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浸润程度增加,临床分期增加、胃MALT淋巴瘤恶性程度增加,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另外,PCNA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大小、部位无关(P>0.05)。3.PTEN、PCNA蛋白联合表达于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PTEN和PCNA蛋白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3%和71.74%,存在相关关系(P<0.005),Pearson列联系数(p)=0.4879。结论:PTEN与PCNA异常改变参与胃粘膜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PEEN蛋白表达的降低,PCNA蛋白表达的增高与胃MALT淋巴瘤的恶性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浸润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和降低促进了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PCNA蛋白表达增高。联合检测PTEN与PCNA可作为判定胃MALT淋巴瘤恶性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从而用于的预后判断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灰区淋巴瘤1例诊疗体会并文献复习[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2].索拉非尼联合地西他滨协同作用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凋亡的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1)
- [3].外周T细胞淋巴瘤文献复习[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04)
- [4].十大恶性肿瘤影像分级检查推荐方案(1.0版)之淋巴瘤[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05)
- [5].滤泡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6].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诊疗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20(02)
- [7].原发骨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8)
- [8].双打击淋巴瘤的治疗及其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J]. 华夏医学 2019(06)
- [9].卵巢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10].介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大B细胞淋巴瘤的灰区淋巴瘤——来自淋巴瘤研究协会的组织学研究[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02)
- [11].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二例[J]. 实用肿瘤杂志 2020(03)
- [12].22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临床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02)
- [13].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长期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0(02)
- [14].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J]. 名医 2020(06)
- [15].B细胞淋巴瘤伴弥漫性大细胞形态的病理诊断方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06)
- [16].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17].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18].原发性多灶性神经淋巴瘤伴系统受累1例报告[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07)
- [19].分子生物学时代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0(05)
- [20].伊布替尼单药治疗难治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3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0(05)
- [21].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诊断特征[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0(04)
- [22].2019年度恶性淋巴瘤主要进展——遵循循证医学证据,持续推进淋巴瘤规范化诊疗[J]. 循证医学 2020(02)
- [23].前列腺血管内大B 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0(09)
- [24].罕见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伴骨髓侵犯的临床病理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03)
- [25].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02)
- [26].原发性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淋巴瘤诊治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08)
- [27].两类最常见鼻窦部淋巴瘤的特征不相同,预后却相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12)
- [28].2148例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 四川医学 2019(04)
- [29].继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03)
- [30].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编码探讨[J]. 中国病案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