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患者的介入治疗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贵,孙雨薇,王玲,杨振华,李晓[1](2021)在《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接受肺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辅以传统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氧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对行肺癌介入手术患者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可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岑怡,李静怡[2](2021)在《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3月医院接诊收治的84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胃肠内外营养治疗,对照组实施一般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时的体温、脉搏、呼吸,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体温、呼吸、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呼吸、脉搏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IgA、IgG、Ig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gA、IgG、IgM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介入治疗依据患者胃肠功能实施胃肠内外营养,能使患者机体获得一定的营养供应,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稳定生命体征。
潘芳玲,卢海雷,李凡[3](2021)在《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期间行介入治疗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因疲乏程度[采用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MFSI-SF)]、心理韧性[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希望水平[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遵医行为。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FSI-SF中一般疲乏、情绪疲乏、身体疲乏、心理疲乏及活力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CD-RISC中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HHI中积极态度、积极行动及亲密关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SF-36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可缓解行介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心理韧性及希望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高秀红[4](2020)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循证护理的实施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 100例介入治疗术后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社会关系评分为(86.73±4.26)分、独立能力评分为(88.29±3.89)分、心理状态评分为(87.34±4.53)分、总体健康评分为(88.58±4.7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36±3.89)、(71.59±3.58)、(70.87±4.05)、(71.41±3.9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循证护理的价值显着,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实效性有了更加切实的保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王闻倩[5](2020)在《肺癌行介入治疗患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及对生存质量影响的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肺癌行介入治疗患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及对生存质量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6月肺癌行介入治疗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疼痛评分、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31.12±3.15)分、(30.56±4.65)分]及明显优于对照组[(49.32±5.11)分、(49.42±5.09)分](t=19.175、17.302,P=0.000、0.000),观察组总满意度95.0%优于对照组67.5%(χ2=9.928,P=0.002)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3.49±0.77)分低于对照组(6.02±0.49)分(t=14.414,P=0.000),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70.24±29.10)分、(74.12±17.61)分、(77.12±22.12)分、(84.15±21.42)分、(87.46±22.45)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52.30±23.42)分、(51.23±21.22)分、(53.21±26.12)分、(60.15±26.79)分、(61.46±20.45)]评分(t=3.038、5.250、4.418、4.425、5.415,P=0.003、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一般依从率57.5%、完全依从率40.0%、不依从率2.5%,总依从率97.5%,优于对照组一般依从率30.0%、完全依从率37.5%、不依从率32.5%,总依从率67.5%(χ2=12.468,P=0.000)。结论在肺癌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有效提升肺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吴雅琴[6](2019)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林月梅,麦国任,李海娇,梁敏丽[7](2019)在《预见性护理对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肺癌为指的是支气管黏膜或肺泡组织处产生病变致使恶性肿瘤形成。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肺癌病症总体的50%~87%,经医学诊断发现,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患病受众多为老年[1]。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攀升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绝大多数经确诊后多为晚期,错失手术治疗时机[3]。针对此情况,常采用介入治疗对病情进行控制,氩氦刀冷冻治疗实为一类极为优选的介入治疗方法,其作为新型靶向消融技术的突出代表,可对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姑息疗法,使小病灶彻底灭活,具有十分优异的治疗效果[4]。而在介入治疗期间,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故而,本文旨在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用以探究何种护理方法疗效更为优越。
刘丹,黄东,陈艳,高琼[8](2013)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3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患者,共48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循证护理组就术后皮下血肿、动脉血栓、肾功能损害、生活质量、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周时,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循证护理组皮下血肿发生率较低(4.16%比25.00%,P<0.05),动脉血栓发生率较低(0.00%比12.50%,P<0.05),血肌酐含量明显降低[(145.32±48.10)μmol/L比(196.11±57.43)μmol/L,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均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着降低[(8.72±1.12)分比(14.69±3.39)分,P<0.05],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显着降低[(62.58±6.42)分比(71.29±9.12)分,P<0.05],护理满意度显着提升(91.67%比66.67%,P<0.05)。结论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显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疗效,从而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施海英,吴晓燕[9](2018)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实验组心理状态、生理健康、社会关系、独立能力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肺癌介入术患者术后康复中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显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顾晓敏[10](2018)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90例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15%)显着高于对照组(84.61%),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8.12±1.43)分,(10.01±0.11)分,两组数据差异显着,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显着,值得应用。
二、肺癌患者的介入治疗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患者的介入治疗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对象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治疗及健康教育方法 |
1.3评价标准 |
1.3.1术后康复情况 |
1.3.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
1.3.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
1.3.4自我管理效能量表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tratedies used by peo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 |
1.3.5肺功能 |
1.3.6并发症发生情况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术后康复情况的比较 |
2.2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的比较 |
2.3干预前后SUPPH评分的比较 |
2.4干预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
2.5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
3 讨论 |
(2)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干预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
2.2 干预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前后MFSI-SF评分比较 |
2.2 两组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
2.3 两组护理前后HHI评分比较 |
2.4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
2.5 两组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
2.6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
3 讨论 |
(4)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循证护理的实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5)肺癌行介入治疗患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及对生存质量影响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SAS评分、SDS评分 |
2.2 满意度 |
2.3 生活质量评分 |
2.4 疼痛评分 |
2.5 护理依从性比较 |
3 讨论 |
(6)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7)预见性护理对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1.1 非小细胞肺癌 |
1.2 预见性护理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内容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方案 |
3.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3.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3.3.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3.3.3 患者的准备 |
3.3.4 术前准备 |
3.4 材料准备 |
3.5 操作步骤 |
3.5.1 治疗操作 |
3.5.2 护理操作 |
4 统计方法 |
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6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7 结果 |
7.1 两组疗效比较 |
7.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7.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8 讨论 |
(8)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循证护理方法 |
1.4.1 循证护理小组组成及研究问题确立 |
1.4.2 寻求循证支持 |
1.5 护理实施项目 |
1.5.1 术后皮下血肿、动脉血栓 |
1.5.1. 1 问题提出 |
1.5.1. 2 循证支持 |
1.5.1. 3 干预措施 |
1.5.1. 4 评价标准 |
1.5.2 肾功能损害 |
1.5.2. 1 问题提出 |
1.5.2. 2 循证支持 |
1.5.2. 3 干预措施 |
1.5.2. 4 评价标准 |
1.5.3 术后生活能力降低 |
1.5.3. 1 问题提出 |
1.5.3. 2 循证支持 |
1.5.3. 3 干预措施 |
1.5.3.4评价标准 |
1.5.4 精神状态异常 |
1.5.4. 1 问题提出 |
1.5.4. 2 循证支持 |
1.5.4. 3 干预措施 |
1.5.4. 4 评价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皮下血肿、动脉血栓的护理效果 |
2.2 术后肾功能损害的护理效果 |
2.3 术后生活能力的护理效果 |
2.4 术后精神状态异常的护理效果 |
2.5 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9)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构建循证护理小组 |
1.2.2 寻求循证护理依据 |
1.2.3 护理内容 |
1.2.4 检查和处理阶段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10)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心理护理: |
1.2.2 并发症护理: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
2.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3 讨论 |
四、肺癌患者的介入治疗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健康教育方法在肺癌介入手术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刘永贵,孙雨薇,王玲,杨振华,李晓. 癌症进展, 2021(24)
- [2]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 岑怡,李静怡.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24)
- [3]患者中心制护理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潘芳玲,卢海雷,李凡. 齐鲁护理杂志, 2021(13)
- [4]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循证护理的实施分析[J]. 高秀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4)
- [5]肺癌行介入治疗患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及对生存质量影响的观察[J]. 王闻倩. 中外医疗, 2020(20)
- [6]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分析[J]. 吴雅琴. 中国社区医师, 2019(29)
- [7]预见性护理对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J]. 林月梅,麦国任,李海娇,梁敏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7)
- [8]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对照研究[J]. 刘丹,黄东,陈艳,高琼. 中国医药导报, 2013(36)
- [9]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施海英,吴晓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18(22)
- [10]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研究[J]. 顾晓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