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林隙干扰对提高生物多样性以及指导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马尾松人工林林隙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运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大小,不同年龄林隙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林隙物种组成动态、多样性动态以及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不同林隙内土壤除全K外,都体现出了明显的表聚性;随着林隙年龄的增加,林地土壤的pH值由于硝化作用增强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是因为林隙内草本植物的增加,土壤中N,P,K的变化比较复杂,总P与水解性氮含量也表现为增长的趋势;林隙大小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元素并没有显著影响,pH值随林隙面积的减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容重随林隙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而土壤孔隙度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着林隙年龄的增加,表现为明显增加的趋势。(2)在这次调查中,共统计植物物种147种,隶属60科120属。只有部分林隙出现乔木;随着林隙的发育,灌木层优势种发生变化;草本层植物种类数远高于灌木层与乔木层,出现了大量在灌木层占优势的物种的更新幼苗,同时还出现了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的其他草本植物。在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大小林隙内灌木层、草本层主要组成物种的重要值各不相同。各个林隙发育阶段之间的共有物种数不同,相似系数也不同。在林隙发育的各阶段草本层的平均相似性系数高与灌木层,且随着林隙的发育,相似性指数增加。(3)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大小的林隙内,灌木层、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R)的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林隙内不同生长型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整体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增加比较缓慢。林隙内均匀度指数(J)变化比较复杂。不同大小林隙内灌木层丰富度指数R与多样性指数H存在明显差异(P<0.05);林隙年龄对物种影响较大,除灌木层多样性指数H,其他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隙年龄对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林隙大小及林隙年龄的交互作用对灌木层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J影响显著。(4)运用CCA研究物种与生境关系,可知土壤容重、全K、速效K、土壤pH值、全P和有机质、全N、有效P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代表CCA轴1和轴2,成为对该地区地表植被的分布格局影响较大的因素。运用Monte Carlo方法检验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第一排序轴与环境因子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038,回归方程整体性检验的p值为0.030,表明排序轴与环境因子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排序结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