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治疗方法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急诊治疗方法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急诊治疗方法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作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B组实施临床急诊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没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治疗后组B的LVEF是(50.31±5.76)%,显著高于A组的(45.45±5.2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0.00%,显著高于A组的42.5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诊治疗方法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临床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舒张、收缩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中淤积,无法排出心脏,从而引起动脉系统内血液量灌输不足,导致心脏循环系统受损,具体表现为腔静脉淤血、肺淤血,对患者的代谢功能带来巨大影响[1]。这种病症在临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可见,该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本次研究把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临床急诊治疗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详细内容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做A组与B组,每组40例。其中,A组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48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62.58±5.36)岁;病程是3年-8年,平均病程是(4.25±2.31)年。B组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49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62.32±5.89)岁;病程是3年-9年,平均病程是(4.15±2.39)年。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可采取下一步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

A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吸氧、利尿、扩张血管、抗感染等基本治疗手段。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急诊治疗,主要方法:在患者进入医院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护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服用硝酸甘油、依那普利、阿司匹林、消心痛、地高辛、美托洛尔药物,每日一片。在患者的静脉出注射西地兰,一次50ml,每日一次。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同时,注意休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并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的饮食科学、合理。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包括心率、血压、LVEF(左室射血分数)。(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一级则为有效;心功能提高两级则为显效;心功能的分级没有提高或者情况严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分析处理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

A组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治疗后的心率是(78.37±3.28)次/min,血压是(103.56±7.25)mmHg,LVEF是(45.45±5.24)%;B组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治疗后的心率是(78.23±3.53)次/min,血压是(103.46±7.35)mmHg,LVEF是(50.31±5.7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基本无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治疗后组B的LVEF显著高于A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A组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效5例(12.50%)、有效12例(30.00%)、无效23例(57.50%),总有效率是42.50%;B组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效12例(30.00%)、有效20例(50.00%)、无效8例(20.00%),总有效率是80.00%。治疗后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危险指数较高的疾病,发病原因多为患者的心室泵血而使得血液在心脉中淤积,无法排除,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正常代谢,导致组织器官灌血不足[2]。临床资料表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8万人以上,治疗的费用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属都来了沉重的负担。传统的治疗方案,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对患者的药物也没有严格的要求,患者虽然支付了较高的医疗费用,但是患者的病情却未获得明显好转。临床急诊治疗方案是对传统治疗方案的改进,在患者进入医院时,医护人员就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对患者的用药和生活习惯进行严格监管,最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方案不用患者进行住院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了其经济负担[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没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治疗后组B的LVEF是(50.31±5.76)%,显著高于A组的(45.45±5.2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0.00%,显著高于A组的42.5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临床急诊治疗方案不仅能改善患者LVEF的情况,还能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临床急诊治疗方法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宪,薛新宇,乔晓雪,高鹏.临床急诊治疗方法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9):57-59

[2]雷清华,王丽萍.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4):16-17.

[3]郑振亮.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急诊治疗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1):187-188.

标签:;  ;  ;  

临床急诊治疗方法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