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优先发展工业、以农补工的战略在支持我国工业发展,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工农业结构的失调,进而使得落后的农业成为了我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各界都已认识到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性。政府也开始逐渐实施相关支持政策,但现阶段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本文将对我国目前工业反哺农业所处的阶段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路径进行较深入的探讨。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农业的保护与支持、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回顾了相关经典理论。马克思论述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工农关系;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带来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工业反哺农业的自然过程,对发展中国家有较好的指导性,但忽视了农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托达罗等指出农业的发展也是工业化中的一个目标,应重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技术创新和推广,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才有可能消除经济的二元结构。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根据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目前工业反哺农业所处阶段做出判断,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指出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我国目前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及阻碍因素。第四部分考察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经验,总结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实施反哺战略及其具体路径提供思路。第五部分结合前文的分析和我国实际情况得出现阶段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思路和具体路径,提出我国现阶段应在确定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思路后制定政策调整工农、城乡关系,改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并突出其使用的重点领域以提高效率,还要利用多种手段和调动多方面的力量提高反哺效果,改革制度、加强反哺立法,保证反哺政策的顺利实施,另外加快劳动力转移,推广农业技术进行技术反哺和产业反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1.2.2 国内研究现状1.2.3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1.3 研究方法1.3.1 文献分析的方法1.3.2 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1.4 创新点第2章 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理论综述2.1 相关概念界定2.1.1 农业支持与保护2.1.2 农业补贴2.1.3 工业反哺农业2.2 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理论2.2.1 西方经济学关于保护农业和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2.2.2 马克思关于农业及工农业关系的论述2.2.3 发展经济学的农业发展理论第3章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分析3.1 由境外经验对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所处阶段的判断3.1.1 主要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不同时期的经济特征3.1.2 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3.2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需求分析3.2.1 工业反哺农业是解决我国当前实际问题的必然要求3.2.2 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农业克服长远发展面临的深层矛盾的关键3.2.3 国际经验教训说明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必须进行工业反哺农业3.3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中存在的问题3.3.1 反哺途径狭窄,基本是政府财政哺农3.3.2 反哺手段单一,主要是财政手段,其它手段缺乏3.3.3 财政反哺本身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3.3.4 反哺农业的有限资金使用不分重点效率不高3.3.5 反哺农业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3.4 我国当前工业反哺农业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分析3.4.1 观念对立与利益调整的思想制约3.4.2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和分配格局不公平的制约3.4.3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体制制约3.4.4 反哺承受主体过于分散的制约3.4.5 法律支撑体系缺失的制约第4章 境外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4.1 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选择4.1.1 反哺转折期的主要政策选择4.1.2 大规模反哺期的主要政策选择4.2 境外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及效果评价4.2.1 反哺转折期的经验4.2.2 大规模反哺期的经验4.2.3 对反哺效果的简要评价4.3 国外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5章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与路径选择5.1 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5.1.1 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5.1.2 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5.1.3 反哺农业的机制构造5.2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5.2.1 加强财政资金支农力度5.2.2 配合使用多种政策手段反哺农业5.2.3 消除二元经济社会制度5.2.4 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5.2.5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5.2.6 加强科教兴农5.2.7 加强反哺农业法制化建设第6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工业反哺农业论文; 农业支持与保护论文; 政策论文; 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