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更多的赋予了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的大胆尝试,学校为学生学习本地区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提供平台,积极发挥着教育的文化功能。同时,新课改也追求学生个性、创造性的素质发展,以及教师作为课程研究者和课程实施者双重身份的肯定。民族文化课程的发展不能偏安一隅,应该两者兼顾,从课程创生的视角,结合本民族文化的教育实际,在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研究等的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针对具体课程情境创造性的运用策略式的课程设计,通过师生与课程内容(文本与非文本的)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一整套合价值、合目的、合规律的教育理念和对课程问题最基本的判断,使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由课程外部向内部延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研究以文化解释学、雅斯贝尔斯教育的对话与生成思想、莫兰的复杂性教育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较为全面的对贵州省雷山县西江民族小学的民族文化课程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龙绍芬老师的课堂观察和访谈,突出介绍民族文化课程创生对课程开发的实践意义,把课程开发转变为动态开放的系统,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生的民族文化课程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师生的相互对话与交流,使学生在生活世界完成个性的自主建构(教师作为价值引导的角色共同“在场”)和创造性的生成;摒弃教育“无人化”的弊端,创造性的运用策略式的课程设计,确立课程实践非线性发展的理念,敏锐的感知突发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来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不断修正、重组、调整课程进程,建构课程的意义。思考民族文化课程创生实施的不足,提山自己的建议,创建自由对话式的学校组织文化、构建注重学生发展的“生本课程”、提升教师课程创生素质,以期通过实践性的改进,从个别到普遍,实现民族文化课程的真正发展。